王永民出生于中国河南南召县。他发明“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实现了汉字电脑化。
少年时,王永民在南召一中求学,聪明好学,深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钦佩。他的各门成绩基本保持在98~100分之间。教物理的老师曾因他自制灵巧的小火柴枪而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制的精致小木箱除了他自己谁也打不开。那时,他常为中国人发明创造成果太少而感慨,他曾经向同学们倾吐过这样的豪迈誓言:“翻开我们的物理、化学、代数、几何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力争也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教科书上。”
远大的理想产生强大的动力。王永民调到南阳地区科委以后,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认识到,汉字电脑化问题只有采取汉字编码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字输入问题。他向地区科委领导主动请缨:“请把汉字校对照排机输入键盘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立下军令状,搞不出名堂誓不为人!”从此,他开始了在崎岖山路上的攀登。
1978年王永民请求任务后,整天与天书般的《甲骨文编》、《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文字工具书作伴,对汉字的字源和构字规律作了历史性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选取《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密布在其中的一万二千多个汉字,逐字拆分,反复考证,把组成每个字的“字根”一一抄录下来,共抄了五六万张卡片,然后再归类统计,登录排列。他首次发现一万二千多个汉字是由六百多个字根像搭积木一样搭成的构字规律。接着又花了三年时间,对六百多个字根进行归纳、合并。每减少一个字根,都要把国家标准的七千多个字重新编码;每压缩一个键位,就必须把数万张卡片推倒重来,直至捣腾七八遍才告一段落。王永民踏着那垛竖起来足有十米局的卡片之山,把六百多个字根压缩到140个键、90个键、75个键……直至键位达到国际上计算机通用的标准位——26个键,终于,他使中国汉字登上了国际电脑的殿堂。
1983年10月,王永民带着他的“五笔字型”汉字计算机,走进了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大殿,首次参加有34家研制单位出席的中文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并在此展览。
两天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会代表团的负责人,带领一批外国专家走到“南阳”这个小牌下,要亲自检验了。他们问道:“你一分钟能打54个字吗?”这是当时世界上汉字输入法的最高水平数字。王永民的电脑操作员充满自信地回答:“恐怕不止。”
为了避开死记硬背之嫌,测试选用外宾自带的资料作样本,采用准确的日本电子表计时。王永民的操作员目视文稿,手指轻盈击键,荧光屏上飞快映现出一串银白色的汉字。看表:4分10秒,数一下汉字:467个。每分钟平均112个字!
又经过几次检试都没有什么变化,美国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会长理查德·高思博士不由自主地翘起大拇指对王永民说:“你的方案最好!”
1984年9月,王永民接受邀请,去美国参加全美软件展览会。9月19日,他又应邀赶往高耸入云的联合国总部大厦,在那里作了“五笔字型”的精彩表演,使联合国在场的官员为之惊叹。1987年5月12日,在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有关负责人宣布“五笔字型”是我国第一个获得美国专利的电脑中文输入技术。
迄今为止,在海外的联合国总部、中国驻外使馆、领事馆全部使用了“五笔字型”软件;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的中文报纸都采用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美国、英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华人对“五笔字型”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使用它。
现在,“五笔字型”的换代产品“王码”已成为我国装机最多、应用最广的汉字输入技术。王永民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