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适当的睡眠,就无法长久保持生命活动正常。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没有优质的睡眠,则无法保持血压的稳定,并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睡眠的意义在于:
(1)消除疲劳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基本方式。睡眠时,人体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2)保护大脑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高血压患者慎忌)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防止高血压性脑卒中。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辅助医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顽固性疼痛和精神病等。
(4)稳定血压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优质的睡眠尤其显得重要,多数患者对此都可能深有体会。睡眠对血压的影响是显著的。我们观察许多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其血压的波动与睡眠质量有明显的关系。如果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不仅精神疲乏,困倦,头晕头痛,昏昏沉沉,办事效率低下,而且血压也会明显升高。
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导致睡眠质量不好的原因也很复杂。如果是短期的失眠,一般通过非药物的调养方法则以改善,如果是长期失眠则多数需要药物的治疗。不论属于哪一种都应予以积极的处理,纠正失眠。
2.保证睡眠质量,预防失眠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睡眠不好血压也控制不好,换句话说,“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理想的血压”,反过来,血压控制不好也会影响睡眠,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实际生活中可用以下标准检查是否较高的睡眠质量:
(1)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钟进入睡眠状态。
(2)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
(3)无起夜。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很少起夜。
(4)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但是高血压病人清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等头脑清醒后,适当活动几下肢体,然后再起床下地。这样可避免起床过急引起眩晕跌倒和中风。
(5)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防治失眠,自古至今方法很多,可概括为病因防治、心理防治、体育防治、食物防治、药物防治、气功防治、针灸按摩几方面,概括介绍如下:
①病因防治对于身体因素、起居失常、环境因素等造成的失眠,宜采用病因疗法,即消除失眠诱因。对身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安眠的病人,应当首先治疗原发病,再纠正继发性失眠。
②心理防治平素宜加强精神修养,遇事乐观向上,不过分追求能力以外的名利,是避免情志过极造成失眠的良方。青年人则应学会驾驭自己情感,放松思想;老年人则要学会培养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每天对生活内容作出紧凑的安排,防止白天萎靡不振。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即上床前放松精神,建立自信心,并对自己说:“今晚我一定能睡着”。躺好后默念:“我头沉了,我疲劳了;我肩沉了,我很累了;我臂沉了,工作完成了;我腿沉了,我要睡了”。长期进行这样的自我训练,可以形成良好条件反射,乃至上床就着。
③体育防治古人云:“盖行则身劳,劳则思息,动极而反于静,亦有其理”。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体质,加强心肺功能,使大脑得到更多新鲜血液,而且有助于增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稳定性,对防治失眠有良好作用。一般在睡前2小时左右可选择一些适宜项目进行锻炼,以身体发热微汗出为度。
④药物防治安眠药治疗失眠应用面最广,但一般说,不到不得已时不宜使用,或尽量少用。安眠药一经服用往往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对肝、脑以及造血系统还有不良作用,易发生药物中毒反应,安眠药还打乱了睡眠周期节律,影响脑力恢复。所以安眠药偶尔服、短期用较好,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失眠不严重的人宜选中成药为佳。
⑤食物防治失眠者可适当服用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如蜂蜜、桂圆、牛奶、大枣、木耳等,还可配合药膳保健。药膳种类很多,可根据人的体质和症状辨证选膳。常用药膳有:茯苓饼、银耳羹、百合粥、莲子粥、山药牛奶羹、黄酒核桃泥、芝麻糖、土豆蜜膏等。此外,玫瑰烤羊心、猪脊骨汤效果亦好。
⑥按摩法失眠者可于睡前摆卧功姿势,然后行放松功,调节呼吸,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可帮助入静安眠。失眠者亦可躺在床上进行穴位按摩,如按揉双侧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及三阴交穴,左右交替揉搓涌泉穴等都有助于催眠。在气功按摩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思想放松,如此效果才好。
高血压病病人由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紊乱,往往睡眠质量不佳,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中午宜小憩一会儿,从而避免影响夜间休息。
(2)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有助于安眠。
(3)睡眠前不宜长时间看书看报,更不要看使人激动、兴奋的读物、电视和电影。
(4)晚餐进食切勿过多、过饱,应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
(5)每日睡眠时间应因人而异,以能很好地工作和学习为准。
高血压患者的工作
高血压患者的工作环境应尽可能避免嘈杂与噪音,能从事一些较为轻松、安静和规律性的工作职业,这样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尤其应避免从事高度紧张的危险性工作,如飞行员、司机、高空操作、水下作业等。如果近期有较为突出的不适症状或血压过高、运动较大以及出现了明显合并症时,应考虑暂离对高血压不利的工作环境住院检查,进行有的放矢的进一步治疗,或休息疗养一个阶段,病情稳定后再继续工作。
高血压患者的旅游注意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旅游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不仅可以欣赏自然美景,又可锻炼身体,还可使各种引起精神紧张的情绪因素(如焦虑、烦躁、痛苦、愤怒以及情绪的压抑等)得到转移、放松、舒缓,从而减轻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防治高血压病。但是,若不注意保健,旅游时也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症的可能。因此要注意:
季节因素
春季天地气清,万物兴荣,春芽初萌,自然生发之气始生,逢春季应顺应自然之生机,踏青便是一项有益活动。夏季天气炎热,暑热之气难耐,此时若去海滨或森林,则可避暑养气。若旅游外出,也应择时而往,避免太阳直射,尤避长时间在阳光下暴露。傍晚时分泛舟湖上,观赏荷花,能使人顿感凉爽。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旅游的最佳时候,无论登山防水,还是游览古迹,均不失为最使人惬意的黄金季节。冬季,雨雪偏多,一般不宜远游,但近处踏雪赏梅,观冰山玉树,看满天飞絮,也颇有情趣。
体质因素
一般地讲,多血质者应去名山大川,直抒胸怀;胆汁质者则游亭台楼榭,静静心境;抑郁质和黏液质则应以观今古奇观和起落较大的险景胜地为上,改变抑郁多愁之心境,这样因人而异,更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安全因素
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最好在高血压得到完全控制之后,血压较为平稳的情况下才安排出门旅游,并且别忘了随身带药并坚持服药。血压波动较大时不宜旅游,不宜去高原地区旅游,以免发生不适合高血压意外。
高血压的戒烟保健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不仅是公认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最主要发病因素,而且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危害亦显得更加突出,其增加整个年龄段高血压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危险,65岁以下的男性中,吸烟者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增加2倍。美国一位医生对30~40岁年龄组4万余名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进行长达11年的跟踪观察,结果证明吸烟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5倍。有研究资料证明,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减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的疗效,以至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病人,其远期预后也较差。吸烟对血脂代谢也有影响,使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容易发生急进型恶性高血压、脑出血和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烟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如果把5支香烟里所含的尼古丁提取出来吞下去,3分钟内就会致命。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以使收缩压升高10~25毫米汞柱。长期大量的吸烟,也就是每日抽30~40支,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收缩;日久天长,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壁增厚,发生小动脉硬化。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因而对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讲吸烟是危险的,有时可能仅仅1支烟就可诱发心绞痛突然发作,甚至心肌梗塞。
鉴于吸烟的危害性,1999年国际WHO/ISH高血压指南委员会将吸烟列为影响高血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主张坚决戒烟。戒烟是高血压病人预防心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最有效的生活方式措施,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减少。所有吸烟的高血压病人应予以戒烟的劝告。因而奉劝有吸烟嗜好者,尤其中青年病人,最好及时戒掉这一不良习惯。戒烟后,吸烟对人体不利的影响均可停止,甚至可以发生逆转,尤其对心血管系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对青少年吸烟者,应多做宣传工作,及早戒烟,以避免或减少日后发生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千万不要只图一时的“精神享受”,而带来终生遗憾。在社会上,人群中和公共场合应把吸烟作为有害的生活方式进行禁止性宣传。
尼古丁替代治疗可增强戒烟效果,可考虑使用。研究表明:戒烟能否成功,虽与戒烟方法有一定相关(如五日戒烟法、尼可戒口香糖、针灸、耳穴、中药等),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吸烟者的知、信、行态度,即毅力和决心。北京莫尼卡方案一项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吸烟对高血压所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旧因危险系数为43.3%,同时发现吸烟对心肌梗塞的危害与吸烟指数(吸烟包数/日×吸烟年限)的平方成正比,即是说吸烟量大一倍,危害为四倍,吸烟量大两倍,危害大九倍。同理,当吸烟量少于5支/日,吸烟的相对危险度己很低,因此,如吸烟者不能彻底戒烟,可劝其减少吸烟量至每日5支以下。还应指出一点,戒烟应在提高思想认识,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心情愉快,自觉配合的情况下才有良好效果。不能强迫命令,否则适得其反。历史上,列宁当着母亲的面,扔掉未吸完的烟头,从此永未吸烟,其决心与毅力堪称楷模,被传为佳话。
高血压与心理保健
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高血压等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1.情志内伤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情志变化与血压波动息息相关。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自己感情、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但是,当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如血压升高、冠心病、心绞痛等。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展和加重。
高血压病病人有一定的心理特征。各种引起精神紧张的情绪因素,特别是愤怒、恐惧、焦虑均可使血压升高;而沮丧或失望时血压的变化相对较轻。焦虑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为主,伴皮肤和肌肉电阻、电位值增高;愤怒和敌意时,则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皮肤电阻和电位值也是增高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若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内之甲肾上腺素浓度可有升高。如有敌意情绪而强制阻抑,血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则明显增高。因此被压抑的敌视情绪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心理原因。其生理机制被认为是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和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激活现象。开始是精神紧张状态下的阵发性血压升高,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血压反复波动,终于形成持续性的高血压病。
因此,修身养性,调畅情志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异,性格有刚柔之别,年龄有长幼之殊,性别有男女之分。因此,对同样的情志刺激,则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