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湿困脾胃型。多发生于夏秋之季。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口淡无味、胸闷纳呆、或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干,苔腻,脉濡数。治宜解表清暑退热。可服用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暑热感冒冲剂、清凉冲剂、千金茶、甘和茶、万应甘和茶等。
④虚证感冒。发热但热势不甚、阵阵恶寒、甚至蜷缩寒战、四肢不温、全身乏力、语音低怯、自汗,苔白,脉浮无力或沉细无力。治宜扶正解表。可服用防感片、参苏防感片、参苏理肺丸、屏凤丸、荆防败毒丸、复芪五汗冲剂等。
(2)饮食疗法。
①姜糖饮。生姜10克,切细丝,沸水冲泡并加盖5分钟,小火熬3分钟,加红糖,频服。或生姜5片与紫苏叶9克,水煎服。
②葱豉姜汤。鲜葱白5节,淡豆豉、生姜各9克,水煎服。
③葱豉粥。淡豆豉10克,粳米50克,葱白若干。先煎豆豉,去渣留汁,加米煮粥,临熟下葱白,空腹食。
④神仙粥。糯米50克,生姜5片,加水同煮,沸后加带须葱头7个、醋少许,再煮至熟烂后服食。
⑤葱豉豆腐汤。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豆腐先略煎,与淡豆豉同煮汤,葱白最后放,调味后饮服。
⑥桑叶、菊花各5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文火略熬2分钟,加白糖适量,频服。
⑦银花、桑叶、淡豆豉各9克,芦根15克,用布包煎后去渣,加粳米60克煮粥,服食。
⑧薄荷粥:粳米50克先煮粥,临熟加入薄荷5克,空腹食。
⑨大白菜根3个,切片,与菊花15克共煮为汤,加白糖适量,频服。
⑩扁豆花、藿香、佩兰、银花各9克,水煎片刻,加白糖适量,频服。
粳米30克,先煮至将熟,入鲜藿香30克,略煮,空腹食。
防风10克,葱白2根,先煎去渣取汁。将粳米100克如常法煮粥,将熟时加药汁,熟后服食。
荔枝肉厚者5枚,煮酒一盅,服之。
上方①~④适用于风寒型感冒,⑤~⑧适用于风热型感冒,⑨~适用于湿困脾胃型感冒,适用于虚证感冒。
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的病症。此病的发生多与过度劳累、外受风寒、情志刺激、饮食失调及脾胃不和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症等均可出现胃痛的症状。
中医学将胃痛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风寒伤胃:胃脘冷痛,呕吐清水痰涎、胃寒喜暖、得热痛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且弦。
(2)胃中实热:痛势急迫、胃脘部有烧灼感而拒按、吐酸嘈杂、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食滞内停:胃痛且胀,嗳酸厚腻或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吐后则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有力。
(4)肝气犯胃:胸胁胀痛、胃脘痞满且痛、嗳气频作、恶心呕吐、逢情志抑郁则疼痛加重、舌苔薄白、脉象弦数。
(5)阴虚胃痛:胃痛隐隐、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饥不择食、口干口渴、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6)脾胃虚寒: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胃痛缠绵、喜温喜按、空腹为甚、或呕吐清水、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7)气滞血淤:胃痛如遭针刺或刀割、痛无定处、拒按或兼有呕血及黑便、舌质紫黯或有淤斑、脉弦涩。
胃痛患者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起居有节有度,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感受风寒,以防复发;保持情志畅达,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咳嗽
作为一种生理现象,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进入气道内异物的保护性反射动作,但如果持续、频繁的咳嗽,则为病理现象,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等现象。西医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病,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与中医学的咳嗽概念相合。
中医认为,外邪侵袭和内伤皆可引起咳嗽。外邪侵袭所致之咳嗽又称外感咳嗽,有寒热之分,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并常发感冒。风寒咳嗽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等;风热咳嗽的临床症状则为咳嗽频剧、气粗、咽痛痰稠等。内伤咳嗽的特征是:发病缓,病程长,皆由五脏功能失常所致。内伤咳嗽又可分为痰湿咳嗽、痰热咳嗽、阳虚咳嗽及阴虚咳嗽4种。痰湿咳嗽的临床症状为咳嗽痰多,痰出咳平,咳痰色白或呈灰色等;痰热咳嗽的临床症状为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质黏厚或稠黄等;阳虚咳嗽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心悸,畏寒等;阴虚咳嗽的临床症状为干咳少痰,痰中挟血等。
咳嗽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急性咳嗽是由细菌、病毒(外邪)引起的,治疗时应首先控制感染,而单纯镇咳不利于排痰。只有结合消炎或无痰干咳时方可选用镇咳药。
(2)外感咳嗽忌用油烟及吹冷风。
(3)忌食生冷食物。
(4)不吸烟,多喝热茶。
(5)减少房事。
(6)忌食酒酿、蟹、海鲜等。
(7)忌食肥肉以及过甜、过咸的食物。
胸痛
胸痛的原因有外伤、炎症、机械性压迫、组织缺血缺氧等。它不仅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亦可以生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胸壁组织疾病。不同器官和不同疾病引起的胸痛,在部位、性质和发生时间上不尽相同。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辅以X线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可以得出正确诊断。引发胸痛的常见原因有:
(1)胸壁病变。胸壁软组织损伤及炎症,有局限疼痛和压痛。肋间神经炎疼痛沿肋间神经分布,在脊柱旁、腋部和胸骨旁常有压痛点。带状疱疹引起的胸痛可以相当剧烈,但与咳嗽和深呼吸无关。肋骨骨折,除压痛外还有骨裂声,挤压胸部时疼痛加剧。肋骨骨髓炎有局限性疼痛、周围肌肉痉挛和发热,晚期有骨坏死和脓窦。癌肿转移到肋骨,则出现剧烈难忍的胸痛和局部压痛。
(2)胸膜及肺部病变。干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及附着,呼吸时两层胸膜互相摩擦发生疼痛。其性质多为刺痛,于胸廓扩张幅度较大的部位(如肋部)最显著,随呼吸和咳嗽而加剧。自发性气胸及胸膜腔出血都可刺激胸膜引起疼痛,常伴有气急。胸膜恶性肿瘤的胸痛持续而剧烈,常合并大量血性胸水。肺部疾病,当病变影响壁层胸膜时可引起疼痛,多位于病变邻近部位,随咳嗽和深呼吸加重。
(3)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冠心病、心包炎、胸主动脉瘤等。冠心病的心绞痛多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向左肩及臂部放射,常因体力活动、饱食和情绪激动而诱发。休息或应用硝基甘油可迅速缓解。
(4)纵隔病变。纵隔气肿或纵隔炎时胸骨下有强烈的疼痛,可因吞咽而增剧。急性食管炎为胸骨下灼痛,亦随吞咽而加重。
(5)膈肌及膈下病变。如膈疝、膈胸膜炎、膈下脓肿、肝脏疾患等。疼痛一般位于胸廓下部,可放射至肩背部或上腹部。
胸痛的治疗首要的是治疗引起胸痛的疾病。疼痛剧烈者可选用镇痛药。若疼痛与呼吸运动有关,则可在胸廓贴以胶布固定,以减少胸廓活动,缓解疼痛。
腹痛
引起腹痛的原因有:腹腔内脏器疾病,占腹痛病因的绝大多数,如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其腹痛的部位往往相当于病变器官的部位;胸腔内脏器疾病,如急性胸膜炎、大叶性肺炎、心肌梗塞等引起的反射性腹痛,一般为上腹部痛,比较少见;脊髓病变或下胸椎病变,如结核、肿瘤压迫神经根部所致的腹痛,其疼痛部位多按神经分布;全身性疾病,如中毒、过敏等(如铅中毒、过敏性紫癜等)也可引起腹痛。
分析腹痛病因时要考虑下面几点:
(1)腹痛部位和压痛点往往相当于病变器官的部位。
上腹痛。消化性溃疡:典型的消化性溃疡腹痛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与饮食关系密切等特点。疼痛和压痛一般在中上腹部。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可有持续性剧痛。后壁穿透性溃疡可有后背部放射痛;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疼痛,并可放射至右肩部。在胆囊部位有压痛,也可有腹肌痉挛。胆囊炎的疼痛多呈持续性,而胆石症者多呈绞痛样;胆管或肠道蛔虫症: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胆道蛔虫症的疼痛多在上腹部剑突下,常呈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加剧的绞痛,并可有钻顶感,疼痛间歇期可完全不痛。肠蛔虫症的疼痛性质与胆道蛔虫症相似,但多位于脐部。二者均可有呕吐,有时还可呕出蛔虫。便检多可检到蛔虫卵;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呈剧烈而持续性疼痛,常可放射至背部。体检时在中上腹或偏左部位有压痛,并可有腹膜刺激征。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血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淀粉酶检测有助于确诊;急性胃炎和急性胃肠炎:常伴有频繁呕吐,上腹疼痛随呕吐而减轻;急性胃肠炎则多伴腹泻,并有不洁饮食史;肝炎、肝脓肿、肝癌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肝脏迅速增大,肝包膜被扩张,可引起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及肝区疼痛。
脐周或全腹痛以肠道病变最多见。急性肠炎或胃肠炎:呈绞痛样,常伴有呕吐和腹泻;肠梗阻:可由肠蛔虫症、肠套叠、嵌顿性疝、肠黏连、肠扭转和肠肿瘤等引起。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呈绞痛,并伴恶心和呕吐;腹膜炎: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腹膜炎均有全腹持续性锐痛,轻微咳嗽或震动均可使腹痛加剧。此外,可有腹胀、腹肌强直、腹壁压痛和反跳痛,以及迅速出现的休克征象;腹腔内出血:主要原因有宫外孕、肝脾破裂等。腹痛常骤然发生,并自出血部位起向全腹扩展,呈持续性胀痛,多伴急性失血症状和腹部进行性膨胀、弥漫性压痛等;结核性腹膜炎:其腹痛常较轻,但发生肠黏连时和部分性肠梗阻时,也可有剧痛,腹壁可有柔韧感及压痛,且常伴有长期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和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肺结核和生殖道结核等)。
下腹痛。急性阑尾炎:往往先有上腹部和脐周痛,以后转向右下腹痛,疼痛呈持续性而有阵发性加剧。阑尾部位有压痛,局部炎症严重或有穿孔时,可有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宫外孕:停经1~2个月以上的育龄妇女,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痛,并迅速出现腹腔内出血现象;急性输卵管炎: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耻骨上两侧均有压痛及反跳痛,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阴道分泌物增多。常见于流产或产后。妇科检查可以确诊;卵巢囊肿扭转:病人可突然有一侧阵发性下腹剧痛,持续较久,并可在患侧下腹部发现压痛及反跳痛,伴发热,有时尚可扪及肿块。妇科检查可查到囊肿。急性或慢性结肠炎:疼痛及压痛多局限于下腹部,常伴有腹泻;急性膀胱炎或膀胱结石:在排尿时有耻骨上区疼痛,并向外生殖器放射。前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后者则见肉眼血尿或尿检发现红细胞增多。
侧腹痛。肾结石时常有突然发作的剧烈绞痛,自一侧腰部沿输尿管向膀胱和外生殖器放射。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在急性肾盂肾炎时也可有类似症状,但常伴有发热。
(2)腹痛性质和程度。阵发性绞痛者往往表示腹腔内空腔脏器的痉挛,如急性肠炎、胆囊炎等。持续性疼痛者往往表示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的病变,如肝脓肿、腹膜炎。持续性剧痛伴阵发性加剧者,多为炎症伴管道痉挛或结石嵌顿,如胰腺炎、胆石症等。
(3)放射痛。胆囊及横膈病变常放谢至右肩部;肾脏病变向腰背部放射;输尿管病变向耻骨上及外生殖器放射;胰腺病变则向背部放射。
(4)伴随症状。如泌尿系统疾病常伴有血尿、尿频、尿急;肝胆系统疾病常伴有黄疸;内脏出血时往往伴有休克;急性炎症则常伴有发热及血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等。
腹痛常是各种重危疾病的共同症状,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切莫乱服止痛药而耽误病情。如果腹痛尚能耐受时,应尽可能在作出初步诊断后,根据不同病因选用止痛药物。如果腹痛难以耐受者,可先用针灸疗法或注射阿托品解痉。在诊断未确定前,一般应禁用吗啡、度冷丁等麻醉药,以免掩盖病情,腹痛伴反复呕吐、腹泻者,应适当补充液体。部分病人在腹痛早期就诊时,典型症状和体征可能尚未出现,需要经一定时间的观察方可确诊,所以必须严密观察和随访。当腹痛缓解后,病人准备回家休息时,仍必须与医生保持联系,以便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或排出困难,也指粪便坚硬或排便不尽的感觉。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与功能性便秘两种。器质性便秘可由多种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结肠、直肠及肛门病变;老年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均可引起便秘。功能性便秘则多由功能性疾病(如肠道易激综合征),或滥用药物及不良的饮食、排便、生活习惯所致。
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间隔时间正常,但便质干燥,排出困难;或便质不干,排出不畅。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等症。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西医药物有些不宜久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①润湿剂:辛丁酯磺酸钠,口服,每日50~200毫克。运用于粪便坚硬、排便无力、直肠疾患及术后患者。
②滑润剂:石蜡油,15~30毫升睡前服,适用于肛门疾患所致大便干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