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有很多种方式。例如,眼科学家把眼镜的镜架和镜片分解开来,发明了一种新型产品:隐形眼镜;服装设计师把上衣的袖子与身子分解,发明了马甲;把领子从上衣中分解出去,发明了无领衣;科学家把扬声器从收录机中分解出来,发明了音箱。
一位日本教师利用“落洞皮球如何拿”的智能训练故事进行教学,他不满足于告诉学生把水灌进洞里,然后皮球就会浮起来,而拿到皮球,而是启发、鼓励学生想出其它办法。
一个孩子首先说:“用钳子夹上来。”另一个孩子不同意:“洞浅用火钳夹,的确比用水灌省事。如果洞很深,夹得到吗,应该用长竹竿捞。”第三个孩子摇着头说:“如果是个弯洞,直的竹竿伸不进去呵!还是用水灌的办法好。”第四个同学又提出新问题:“如果是个漏洞呢?还是用锄头挖开它。”第五个孩子不耐烦了,说:“如果是个石头洞,怎么挖得动?我看算了,不要它了,还是重新让妈妈买一个省事。”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典型的扩散性思维。对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大有好处。同样,成年人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思考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还有一种创造称之为原型启发性创造,是指受生活中已有的事物启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医生邓禄谱发现儿子骑自行车时车轮颠得很厉害。当时车胎没有充气内胎,他很担心儿子会受伤。有一次在花园中浇水,手里感到橡胶水管的弹性,他从中受到启发,便用水管制成了第一个充气轮胎。
美国工程师杜里埃认为,为了保证内燃机有效地工作,必须使汽油和空气能均匀地混合,他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一次,他看到妻子喷洒香水,于是创造了发动机的汽化器。汽化器与喷雾器相似,这是相似原理的体现。同样的,依照两栖动物的生理特点,人们发明了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依照人的手掌、手指抓泥,发明了挖土机;还有像剪刀、钳子、起子、木梳等等,都是仿生移植的效应。美国的莫尔斯发明电报时,遇到了由于远距离传送而使信号发生衰减的问题。有一大,他乘车从纽约到巴尔的摩去,在途中观察到马车每到一个站就要更换拉车的马,于是联想出在电报线路沿途设置放大站,不断放大信号,使减弱的信号经放大而得到恢复,从而解决了电报信号长途传输的衰减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能是我们创造的源泉,但是只有善于发挥自己智慧的人,才能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进行创造。
美国北部下暴风雪时,雪经常压断高压电线,造成重大损失。为此,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召开工程智慧讨论会,公司鼓励专家围绕该议题畅所欲言。有人提议沿线加置加温装置以消融积雪,但这样耗电很大,费用太高;有人则提议安装震荡器,抖掉线路上的积雪……主持人继续鼓励大家想出绝招。有人幽默地讲,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用大扫帚沿线清扫一回。马上有人接话说:“那得把上帝雇来扫。”这些怪念头和俏皮话,激励了一位参加者的思想火花,“要上帝抱着扫帚来回跑,真妙!我们开一架直升飞机不就行了吗?”这是一个既简单又经济的方法。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由此可见,集体合作更有助于开发创造力。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智慧的创造,铸就成功的“立体人”更离下开创造。但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天定的,而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以下是培养和训练创造力的十种途径:
——时时提醒自己“想得到最佳办法,就得拥有很多办法”。寻找唯一的答案就会遇到阻力,而寻找多种可能性则会推动创造力的发挥。
——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问题,有利于启发创造力。如果把解决问题看成很严重的事情,就等于无端地给自己加压,令自己焦虑,从而扼制创造力的产生。
——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去创新,在万分疲倦和厌烦时,是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所以应本着做不好就不做的态度,适度休息,甚至放弃。
——不要害怕犯错误,要自然面对失误。怕出错,会束缚你的手脚——最关键的是束缚你的创造力,而以平和的心态,承认创造过程中难免出错,则会增加创造力。
——如果先入为主认定很多念头是荒唐的,并不加细想就否决它,创造力将蒙受损失。相反,以幽默感承认荒唐念头的存在,会给创造力多一点空间。
——不要将你的观点只告诉会支持和同意你的人,应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中寻求回应,敌人有时候是最正确的。
——不懂时不要装懂,沉默也是装懂(即使你心里不这样认为),而应该冒险问傻问题。
——重视直觉。直觉是人的先天能力,往往是创意的源泉。很多人其实是靠直觉处理事情的。任何时候,人都会有预感,但人们常常忽视它。
——创意是从点子出发的,如果你要解决一个场合关注的问题,你就考虑跟这个场景相关的每一个人的立场。如果你全面地考虑了每一个人的立场,从而依据他们的立场修正自己的非分之想,并容纳他人的立场,你将可以找到很多彼此相关的选择可能性。
——善用脑子。人的左右半脑对思考有着不同的管理区域,左脑多管形象思维,右脑则常管抽象思维。一般说来左脑经过学校教育的训练所以较发达,而右脑受到的训练要少一些。其实,左脑和右脑都上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功能,应充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