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行动要有所作为
21877400000025

第25章 全身心追求一个目标

西德尼·史密斯说:“读书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且觉得吃饭的时间都提前了两个小时,这种读书的方式是最可取的。比如,拿一本李维的历史书坐下来,就好像亲耳听到嘎嘎叫唤的鸭子拯救了首都,亲眼看到随军小贩拣起罗马骑士们的戒指把它们放在自己的铁盒里。在读书时,你仿佛真的身临其境,感觉自己在伦巴底的草原上饶有兴趣地观察汉尼拔饱经风霜的面容,或是看他的一双眼睛放射出熠熠的光芒。这时候如果有人敲门,你在几秒钟后才能够醒悟过来,自己原来是坐在书房里。”

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说:“我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义无返顾地前进,就好像这个世界不存在任何更美妙的东西一样。这也是勤奋工作者的秘密所在,当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把这种精神带到娱乐活动中去。”

查尔斯·狄更斯曾经说:“心志专一可以使任何一种学习取得成效,这种方法是惟一有效并经得起考验的方法。我可以坦诚地告诉你,我自己构造的小说或进行的想象,都得自于我所养成的工作习惯。我对非常普通甚至最不起眼的事情进行全神贯注地思考,并且一天都不间断,再将写成后的稿子改了又改,反复斟酌推敲。”一次,人们问狄更斯,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狄更斯回答说:“我从来不对那些应该全力以赴的事情掉以轻心,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

约瑟夫·格鲁尼在给他儿子的信中写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游戏。”

因此,年轻人一定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见异思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同时涉足了太多的领域,致使精力分散,阻碍了他们的进步,使得他们一事无成,最终无法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事实上,他们应该采取一种更明智的做法,那就是集中心志于某一个领域,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成为该领域所向无敌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们的选择却与此相反,他们选择了在许多领域成为三脚猫似的人物,他们四处出击,什么东西都有所涉猎,但又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只懂得些皮毛罢了。

爱德华·利顿是英国政治活动家、小说家,有许多人看到他整日忙忙碌碌,事无巨细无不顾及,竟然还能有时间来从事学问研究,于是都免不了奇怪地问他:“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来完成这么多的著作呢?你究竟有什么分身之术,可以完成这么多工作呢?”他回答说:“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从来不同时做几件事情。”这个回答令问他的人大吃一惊。一个能从容自若地安排好工作的人肯定不会让自己过于劳累,换句话说,如果他在今天疲于奔命,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疲劳和困乏,这样他在第二天就不得不减慢工作节奏,所以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爱德华·利顿认为,他真正专心致志的学习是从离开大学校园跨入社会之后开始的。直到现在,他还觉得在生活阅历和各种知识的积累方面,他毫不逊色于与他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在政界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事务中,他收获颇丰;他游历了大量地方,所见甚广;除此之外,他还在各地出版了大约60卷著作,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课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那么在一天中,他通常拿出多少时间来研究、阅读和写作呢?他可以告诉你,不到3个小时,而且在国会的开会期间,可能连3个小时都没有。然而就是这短短的3个小时,他却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用心极专,心无旁鹜。

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柯尔律治死了,据说他的一生中留下了4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但是其中却没有一篇完整的作品。”

柯尔律治的一生都沉溺于精神的幻想,而这种幻想却消耗了他的精力,使他的生命过早地耗尽了,就如一只脚踏在半空中一样不切实际地生活着。柯尔律治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是他意志薄弱,缺乏勤勉的习惯,且厌恶长期连续性的工作,他空有万般才华却一事无成。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他到最后面对的都是悲惨的失败。他在有生之年整日埋头于自己臆想的荒谬绝伦的人生幻象之中,在当他面对死神时,他仍然沉缅于幻想之中不能自拔。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下决心、定计划,但直到他步入天堂的那一天,也仍然是纸上谈兵而已,根本没有付诸行动的决心。尽管他时时有新主意、新目标,但是他从未锲而不舍地完成过一件事。他的生活正如秋风中的落叶一般,随风飘零,任意东西,漂泊不定。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全力以赴,矢志不移。因此他们的成就往往与其集中精力的程度成正比。

英国油画家贺加斯既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也不是那种天资卓越、才气四射的天才人物,他的成功就在于他那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他会将视线和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某一张脸上,直到这张脸如照片般留在他的脑海中,以至于他可以随时随地将其复制出来。他能做到一丝不苟、谨慎细致地研究和观察任何物体,仿佛他永远没有机会再看到它们一样,这种仔细观察的习惯使得他在研究工作的细节描述上令人叹为观止。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他的著作几乎影响到了所有重要的艺术流派。

在百老汇,人头攒动,一列列浩浩荡荡的队伍由此经过,乐队在卖力地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就在这喧闹嘈杂的环境中,坐在阿斯特大厦台阶上的贺拉斯·格里利先生却以他的帽子为桌子,为《纽约论坛报》写了一篇社论。后来,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并被多家报刊、杂志引用。

有一次,一位先生来到《纽约论坛报》要求与编辑见面,因为他受到了一篇文章的辛辣嘲讽,觉得自己遭到了冒犯。于是,他被带进了一间长7尺,宽9尺的狭小办公室里,编辑贺拉斯·格里利先生正在奋笔疾书,而且他的头几乎垂到了写字的纸上。那位愤怒的先生开口便问:“请问您是编辑贺拉斯·格里利先生吗?”“是的,先生,请问您有何贵干?”格里利先生迅速地回答,但是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纸面,手也没有停止书写。

见此情景,怒火中烧的来客立即破口大骂,污言秽语如决堤的河水般汹涌而至。他丝毫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形象是否受损,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失教养。但格里利先生却不为所动,仍然镇定自若地伏案工作,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他的笔尖在纸上迅速地划过,自始至终没有关注来客,至于那些恶言恶语,他更是充耳不闻,安之若素。大约20分钟以后,那位愤怒的先生对自己的谩骂也感到有些厌烦了,他突然转身,准备夺门而出。

这时,格里利先生抬头看了那位先生一眼,并从座位上欠身站了起来,像老朋友一样拍拍那位先生的肩膀,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音调说道:“朋友,别走,坐下来放松一下你的心情,这样做你会感到好受一点。此外,这对我思考应该再写些什么有很大帮助。”

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是,他们都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一旦确立,他们就会为此破釜沉舟,不在奋斗中成功,就在奋斗中死亡。他们的这种品质使得他们所向无敌,无往不利。

亚当斯曾经说过,布鲁厄姆勋爵与坎宁一样都是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的卓越人物,但不同的是,尽管布鲁厄姆勋爵成了举足轻重的英国大法官,而且获得了律师这一行业的最高荣誉,并因为他在科学领域的诸多发现而享誉科学界,然而,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他的一生总的来说是失败的。事实上,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名声就已是江河日下了。他总是在追求新事物,并且总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尽管他才华横溢,但是他并没有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留下任何真正不朽的业绩。

“当银板照相法最初刚刚风靡时,布鲁厄姆勋爵正住在戛纳的乡间别墅里。”马蒂诺小姐回忆说,“一位艺术家准备给别墅和阳台上的一群客人留一张影。他要求勋爵一动不动地保持5秒钟,但是发誓纹丝不动的勋爵还是动了,结果,照片上布鲁厄姆勋爵的位置上呈现了一团模糊的阴影。”

“这只是一件小事,甚至微不足道,”马蒂诺小姐继续说道,“但是通过这件小事足以反映了他的个性特征。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在人类历史长河这一特定的画卷中,这个才华卓著的人本来应该成为叱咤风云的中心人物,然而,由于他缺乏恒心却断送了他本该辉煌灿烂的事业。在历史的画卷中,本该由布鲁厄姆勋爵占据一席之地的位置,现在永远都是一片模糊了。这样的悲剧随处可见,不足为怪,有多少人仅仅缺乏一点恒心和决心,从而使生活只能是模糊一片!”

人们常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则百事可为;用心浮躁,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这句话很有道理。福威尔·伯克斯顿就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勤奋和对某个目标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求某个目标时,他从来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正是他对自身奋斗的目标的清楚认识和执著追求,才造就了他最后的成功。

毫无疑问,针尖和刀刃起着披荆斩棘的先锋作用。虽然针尖几乎细不可见,剃刀或斧头的刀刃薄如纸片,但是如果没有针尖或刀刃,那么针或刀也就无法发挥作用。生活中,只有那些能够在某一领域学有所专、研有所精有着刀刃般锐利锋芒的人,才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最后顺利到达成功的巅峰。

我们应当避免阻碍我们心智全面发展的狭隘观点,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角隅里。此外,我们也必须避免使自己成为普瑞德笔下的那个无所不能的悲剧人物——

他的谈话任意东西,飘摇不定,正如一条奔腾湍急的河流,不停地转弯,在岩石间碰撞。一会儿谈起了穆罕默德,一会儿又讲起了摩西,刚才还在说严肃的政治,现在却又在诙谐地调侃。一开始还在谈及生活琐事,诸如如何给赛马钉马掌,如何给黄鳝剥皮等,忽而话题又转到了深奥的天体运行规律,告诉我们行星为何发光发热。

如果你在孩子学步时就教育他要专心致志,视线集中,那么,他通常会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而不会跌倒。与此相反,如果他精力分散,那么他大半会在中途跌倒,擦伤手脚。

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年轻人在求职时常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你能干什么?”而不会被问到是哪所大学毕业的,或者父辈姓甚名谁,何方人士。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是专业方面的训练。绝大多数在著名公司位极顶峰的领袖人物都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最底层一步步提升起来的。

英国传记作家塞西尔在解释政界风云人物瓦尔特·罗利先生的成功原因时这样评价说:“据我所知,他是一个能够承受苦难的非凡人物。”

我们的心灵所渴望的东西往往可以经由大脑的思考和双手的行动而获得,如今这已成为一条规律了。同样,知识、财富和成功的起伏变迁也如大海的潮起潮落一样存在着内在规律。全神贯注地集中精力,用所有的才能将某个坚定不移的目标锁定,并且凭借无与伦比的力量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勇敢地忍受各种艰难困苦,义无返顾地沿着充满幸福与荣耀,同时也是荆棘遍布的道路前进。这是我们在所有的成功中找到的一条普遍轨迹。

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曾经说:“如果把一英亩草地所具有的全部能量聚集在蒸汽机的活塞杆上,那么它所产生的动力足以推动世界上所有的磨粉机和蒸汽机。但是由于这种能量是分散存在的,所以它在科学上毫无价值。”

沃特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永远不要抱着投机的态度来学习。他在这里所说的投机的学习态度,是指那种由于认为所学的东西未来某个时候可能会带来好处,而毫无方向地进行学习的态度。这种学习态度只能导致一无所获。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确定一个奋斗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地为之努力,把你所有的精力和才干都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

“那些同时有着很多目标、精力分散的人,就会很快地耗尽他们的精力,随着精力的耗尽,消磨的就是原先的雄心壮志。”马休斯博士说。

所有伟大艺术的共同特征就是目标明确。如果说某位画家想要在一张画布上同时表现多种创作理念,并且让所有的创作对象都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那么他必定不是艺术上的巨匠。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够细致入微地给予不同的对象以不同的表现程度,而且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中心主题和中心形象,并且使所有居于次要地位的人物、光线和阴影为其服务,那么,这样表现其作品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在一种和谐的生活中,不管上帝赋予了你多么卓越的天资,也不管你的学识修养多么地广博精深,然而,一种核心的精神、核心的才能是不可或缺的。这使得你的其他才干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并且能够各得其所、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年轻人的目标应该是符合内心渴望并切合实际的,虽然我们经常被教育要志存高远,但是如果你只是含含糊糊地给自己确定一个大概的目标,且希望在行动的过程中加以调整或更改,那么即使你的目标再远大再宏伟,也只能如美丽的肥皂泡一样,迅速地消逝。

众所周知,箭一旦离弦,就只能笔直地射向目标,它不可能在中途改变方向,转几弯再决定射向哪里。磁针也如离弦之箭一样,不一一指向星空中所有闪烁的天体,然后再决定指向何方。事实上,所有的天体都在吸引着它。太阳光芒万丈,灿烂辉煌;流星在向它频频召唤;满天的星斗都在向它眨眼,希望它能够指向自己,然而磁针却凭着自己的本能,从不迷失方向,它的指针永远坚定地指向北极星,无论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还是在狂风怒雨的风暴中,它都始终如一。因为从古到今,甚至是遥远的未来,当其他的天体都在不知疲倦的绕着它们中心旋转运行时,北极星却在自己的轨道上缓慢地移动着,在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是不变的,因而人们常常靠它来辨别方向,指引航海和旅行。

同样,在我们生命旅程中,也会频频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它们试图诱使我们偏离对既定目标的追求,偏离对真理和自身职责的追求。但是,正如月球虽然凭着借来的光华可以银光四射,流星虽然在天际璀璨耀眼,但它们却无法为迷路的旅人指引方向一样,我们的双眼决不能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吸引,从而使真正切合自己的既定人生轨道偏离正确的方向。

雇佣军总指挥拉尔总督驻扎在特伦顿,他在打牌时收到一份情报,情报的内容是说华盛顿的军队正在穿越德勒华,要向这里进攻。但是拉尔总督连看都没看就将情报塞进了口袋里,直到打完牌才拿出来看。结果,在他仓促地把队伍集合起来准备应战时,华盛顿的军队已经开始猛烈地进攻了,最终拉尔总督的军队全军覆没了。仅仅耽搁了几分钟就让他付出了尊严、自由和生命的代价!由于恺撒没有及时看到一条消息,致使他在到达议院时丢掉了自己性命,因此拖延有时是会带来致命的危险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