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寻找地下宝藏:探索世界未解之谜(科学探索的真相)
21877100000047

第47章 铜奔马

被世界誉为“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的汉代青铜奔马俑是件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古代艺术佳作,是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县的一座东汉时期的张姓将军的墓中出土的。

它造型轻盈而雄骏,昂首扬尾,四蹄腾空,筋骨刚健,一副风驰电掣般奔驰的形状。而且,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完全体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境界。马的各部位的比例安排得恰到好处。观赏者们无论从雕像的正面、侧面,还是从整体上都会感觉到那种雄健、自在、超然的浪漫情调。

这具青铜雕制的奔马俑确实称得上是一件集绘画、雕刻、冶炼、铸造等技艺之大成的艺术珍品。更妙的是,它的后足恰巧踏在一只正收缩着翅膀在空中疾飞的鸟背上,既表现了创作者的浪漫主义意识,又稳定了铜马俑的重心,真是精巧之极。

正是根据这具奔马俑的这种造型,人们把它称之为“马踏飞燕”,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浪漫主义情调。

可是,史学界却从此面对着一个难解之谜。这具艺术珍品的原型到底是一匹什么马呢?

最初,专家、学者们仅仅是把它看作是一种造型生动的良骏。这也是铜奔马被赋名为“马踏飞燕”的原因。据史料记载:周穆王有8匹骏马,其中一匹名为“翻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匹飞驰速度已经超过了飞鸟的快马。专家们认为这具铜马俑很可能就是刻画这匹良骏的。

可是,不久后研究人员发现,奔马俑的右后蹄下的飞鸟造型不像是燕子。经过专家认定,这只飞鸟竟然是龙雀。看来,把铜奔马改称“马踏龙雀”就更准确了。问题还不仅在此。学者们指出:在中国古代,龙雀可不是凡鸟,它是风神,古称“飞廉”,是一种神鸟。这样一来,它绝不应是一匹奔马所踏之物。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奔马俑是非凡之马的雕像。

于是,一些学者提出:这形神俱妙的古代艺术品刻画的是一匹邀游太空的“天马”。古代的一些名人都描述过这种神骏。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天马歌》,其中就有“回头笑紫燕”的佳句。据史书记载,汉代产自大宛的良种汉血马就被称做“天马”。大宛在西北,而奔马俑出土之地武威也正是在西北。

奔马俑和汉血马似乎有关,可是,这种说法也无法解释某些史料中的记载。在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铜雀蟠婉,天马半汉”之句。这表明当时王宫内龙雀和天马是地位对应相当的铜制陈列品,而这具奔马佣造型却是马在飞廉之上,而且马踏着飞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最近又有人指出:在汉代,飞廉、大马地位极高,它们是皇家威仪的象征。无论“天马”是真的汉血马,还是铜制天马俑,都不可能被臣民享用。可这具奔马俑却出土于一位张姓将军墓中,确实不可思议。看来,奔马俑是天马之说,仍存有疏漏。

有人提出了一种新见解,认为铜奔马是一具马神的塑像。古籍《尔雅·释天》中写道:“大驷,房也。”指的是上天二十八星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之四,名为“房”,也称“天驷”。秦汉以前,人们都崇“天驷”为马神,它后来演变成了马王爷。自骑兵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拜祭马神。武威汉墓的主人是将军,生前率骑戍边是他的职业,供奉马神也就在情理之中。他死后,亲人们将他的将军印和铜制马神随葬,以期望他在幽冥世界被庇护并获得尊荣,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这种解释的确有很强的说服力。只可惜,目前这些解释都仅仅是推测,没有找到足够的史料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