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菜鸟道士俏猫妖
21869600000088

第88章 闭东门

全家上下正不知如何是好,刘员外因为心疼自己做墙面的那些钱,加上自己人作祟说出去实在难听,就把这件事情压了下来不许大家谈论。

但怪事天天都在发生,众口难堵,自然是有几个泄露出去的。刘员外眼看着家中的人越来越少,也动起了把墙推倒的心思。

这事情也慢慢走向灵异的路子了,许多人劝刘员外请些阴阳先生来看看,要怎么把这堵墙推掉。这两年来刘员外的生意不好,加上家中又出了怪事,他也没有多的闲钱请那么多不知是真是假的阴阳先生了,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来。

刘员外还在一边怒骂张发,类无烟却哈哈大笑:“妙极妙极!张发贤侄救了你全家老小呢!你竟然还在这里骂人家!”

伍安被类无烟浮夸的演技吓了一跳,就故意在一边装作很感兴趣地问道:“此话何来啊?”

类无烟简单解释了一下,其中原因也不难想象。那是张发为报受侮之仇,暗下手脚。对泥人泥车吹三口阴气,泥人就吵闹三晚。

而那影壁墙呢,是为了挡住刘家金钱不至于外流。影璧墙原来叫挡鬼墙,大家图个吉利,避邪气,后来把它改称为影壁墙。

类无烟对发呆的刘员外道:“你们只要打发家里人敬鬼神三日就好了。”

刘员外心想,不管是对是错,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就把住到外面的丫头小厮通通叫回来准备祭祀典礼。

伍安和类无烟本想着出去住,刘员外大概是怕他们就此跑了,就非要以感谢的名义留住两人在府上住着。

当晚外头点烛焚香地闹了一晚上,两人也没睡好,各自顶了个黑眼圈,伍安那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一切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此后的三天中,晚上倒是安静了,天将刚亮,刘员外就打发家人值办香案敬鬼三天,从此以后,再也没闹过鬼。

刘员外到后来也终于弄明白了,张发为表示对姐姐感激之情,故加筑一道影壁墙,使对家不至于家破人气弥补自己心中的愧意。

事情虽说过去了很久,人人害怕此事降临家中,造房时都把正屋门和院围墙的门一段距离,不能相对,不是偏左便偏右,都开始一一动工修改墙壁了。

伍安和类无烟也赶紧逃离了这个地方,生怕别人以为他们是阴阳先生逮住他们问个不休。两人又走了一段路,终于看到了城门。

正值黄昏时分,城门却牢牢紧闭,外面连个看守城门的人都没有。伍安四处瞧了瞧,发现城外是个野草丛生的荒蛮之地,还时不时传来几声鸦叫。

伍安不禁觉得有些渗人,就问道:“这地方怎么那么死气沉沉的,这城门那么气派,也不像个小地方啊,才黄昏就大门紧闭不出声音了。”

类无烟“嗯”了一声,想了想道:“我们今天总不能没地方住吧,跟我来!”说着就拉住了伍安的手。

伍安升起一种预感,还没开口说话,就一闪闪进了门内,类无烟果真又用法术闯了空门。伍安看了看四周,不禁“啊”了一声。

只见这城中的规模不小,但家家户户都大门紧闭,连摊贩都早早收起了摊位,街上被清空的一干二净,给人一种秋风扫落叶的凄凉之感。

伍安皱起眉头咕哝了一声道:“闹鬼啦!”

类无烟四处看了看,也不在意诡异的气氛,拉着伍安就进了一家开了半门的客栈。店家站在柜台后面,黄昏的夕阳打在一侧,显得他的脸更加阴森森了。

类无烟将银子直接摔在柜台上道:“住店!”

店家将银子推开,低声道:“黄昏以后不收客。”

连银子都解决不了的店家,自然是什么都收买不了了。两人费尽了口舌,那店家也不肯收留。两人只好走出客栈,漫无目的的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闲逛。

这时,一扇紧闭的木门忽然打开了一个小缝,缝中伸出了一只干枯的双手快速抓住了伍安的衣角。伍安一把拉住类无烟,就这样两人跌跌撞撞地被拉进了门内。

门中一片漆黑,伍安揉着摔疼的肩膀问类无烟道:“你没事吧?”

他话音未落,旁边就亮起了一盏烛火,一张布满皱纹的脸正阴森地盯着他,那人伸出手来,沙哑着嗓子说道:“你没事吧……”

伍安赶紧向后爬了几步叫到:“你是什么人!”

那人将蜡烛放在桌上,又多点了几盏烛火,伍安这才看清原来是个寻常人家的老太太。类无烟将伍安扶起来,问道:“老人家,城中不至日落就户户紧闭,是为何故?”

那老太太答道:“哎呀,你们是怎么进城来的,怎么敢在大街上这样乱逛?”

伍安摸不着头脑,发现屋中灯火昏暗,四处看了看,才发现原来墙壁四周只要是开窗的地方就装了厚厚的帘子,伍安便问道:“屋里怎么拉了这样厚重的帘子?”

那个老人家叹了口气说:“唉,你们有所不知啦……”

相传这里是左卫城刚建成时称为“镇朔卫”城。它的四座城门分别与四路八下的州府相通。城中的东坡上有一个楞严寺院,寺院一侧的尼姑庵中住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尼姑,名叫凤姐,她原本是城中西街镇杆院中阎家大族的一位小姐。

这位凤姐因不愿嫁给官宦家,而被家父赶出门外,流落民间成为乞丐。一日,她在北城门外的小海子畔饮水,巧遇仙人吕洞宾由此经过。经仙人指点,她便削发为尼,到楞严寺外的尼姑庵当了尼姑。

阎凤姐虽沦为尼姑,却不同于寺中那些心灰意懒的女子。她在流落民间时认识了城东古白羊城下的一位勇敢正直的青年柳郎。

这柳郎虽穷,却同情凤姐的遭遇。虽然柳郎家中不是很富裕,但每当凤姐上门乞讨,他总比别人给得多。凤姐感谢他的慷慨施舍,便暗暗与柳郎相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