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掌声总在成功后
21804600000091

第91章 从王立群的“四行”说起

《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被打下去,挣扎着起来,再被打下去,再挣扎着起来,最后取得成功”。他总结说:人一生想要做成点事情,必须要有“四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自己说自己“行”是不行的,还要说你“行”的人得“行”。

实事求是地说,王教授这“四行”只是实用的经验之谈,并非理想的用人机制,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就是这么回事,王立群本人就是这“四行”的最好标本,首先是他自己行。博闻强识,能言善辩,又是历史专家,大学教授;其次,《百家讲坛》的人说他行,而《百家讲坛》的编导不仅都是文史方面的内行,而且大权在握,说话管用。再次,王立群虽然已近花甲之年,但老当益壮,身体也行,能轻松胜任主讲工作。所以,水到渠成,占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他就一举成名,红遍天下。

张艺谋也是“四行”的活样本。没上大学前,他就是工厂里有名的能人,摄影、绘画、演出、木匠活,干啥啥行,号称小才子,身体也好得很。可他考大学时因超龄而被拒门外。他就写信给高层领导,幸亏碰到一个说他行自己也很行的人,才被破格录取。如果不是这个领导爱才心切,不拘一格,真险些耽误了一个大导演。

这“四行”放在古人那里也是如此。韩信自己很行,有经天纬地的本事,身体也行,棒小伙一个,可在楚营时,因为没人说他行,也只好干个扛戟站岗的大兵。跳槽到了汉营,丞相萧何慧眼识珠说他行,萧何本人也很行,是总管家,大功臣,刘邦的第一亲信,德高望重,一言九鼎,于是,韩信就因此出将入相,大显身手,建立不世之功。

这“四行”里,自己行是关键,若没这一条,说别的都是白搭;有人说你行是必要条件,说你行的人得行也是万万不可少的;身体行则是物质基础,缺一不可。细究起来,有人说你行这一条,可遇而不可求,说你行的人自己也得行,更是我们无法控制。所以,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因为没人说行,不知多少人才被埋没。“四行”里自己真正能做主的,一是争取自己能力要行,二是保证身体能行。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见着不少自己根本不行,但因为说他“行”的人很“行”而飞黄腾达的人,原因就是他们与那些位置高、权力大因而很行的人或沾亲带故,或善于伪装获取信任,或长于拉关系找靠山,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提拔重用。结果,就出现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怪现象。环顾左右,那些能力不大、架子不小、水平不高、官位不低的人,大都是这样上来的。他们空食国家俸禄,辜负人民期望,官再大也没有价值。

退一步说,只要自己行,有真才实学,有一技之长,有过人之处,即便没人说你行,即便说你行的人不行,你也绝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蒲松龄屡试不第,没人说行,因而发愤著书,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袁隆平试验杂交水稻,当初没人说行,最后他却成了闻名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行也罢,不行也罢,我们还是记住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