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21804000000026

第26章 这一场修行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对于许多普通的人来说,这是一句轻松而洒脱的禅语。而对于坐在我面前的这个面无一丝血色的男人来说,这句话有非同小可的意义。他以一个修行者的姿态行走在生命的边缘,他深情地拥抱着大地,用生命的厚度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在我来之前,这幢破旧的楼上,不足九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来来往往的媒体早已拥挤不堪。怀着对一颗朝圣者的灵魂的膜拜,人们争相而来,以赤子之心歌颂他,赞美他。我为一方热土而来,我为一种崇高而往。一颗忐忑的心有些激动和不安,我迫切地想要走近他,走近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海洋般情怀的人。

他叫渠立强。自知道他的名字和事迹以后,他就以一座雕像的姿态站立在我的心目中。在他的名字后面,有许多光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他还被当地乡亲们称作“丰县的焦裕禄”“身边的财神”。

刚做完透析的渠立强,瘦弱的身体斜靠在沙发上,绛黑色的脸显得疲惫乏累。他想努力让自己端坐着,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略显抱歉地用一双真挚的眼神看着我。我说,把我当成丰县一个种地的普通老百姓吧,我是来向你讨教农业科技的。他憨厚地笑笑,指着桌子上的无公害水果让我边吃边说。他的妻子孙瑞林张罗着倒茶,才坐下,又赶紧去找测量血压血糖的仪器。

这是一个用生命与时间赛跑的人。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丰县的大地上,他的脚丈量过丰县的每一寸土地,在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建设推广领域勤奋耕耘,硕果累累。实验室里摆着他从各地采集回来的不同的土壤标本上千份,日记本里记着无数实验数据和工作心得,许多获奖的论文来自他反反复复的经验累积。

他是丰县父老乡亲们心中的土地保护神,谁家土地上的禾苗出了状况,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渠立强风雨无阻地赶来了。看着怏怏的禾苗成活过来,增产增收了,老百姓笑了,他也笑了。在他的眼里,一个农民的子弟,能扎根基层,回报农村,就是回报了生养他的大地和母亲。他的笑容像庄稼一样质朴,他的心灵像土地一样赤诚。

为了改良土壤,改善施肥配方,他甚至用舌尖来尝,他通过科学的分析、观察,如一个老中医那样,仔细地望闻问切,开个处方,药到就病除了。老百姓看到他,就像看到眼前的财富那样。

他顶着早晨的一头雾水出发,到晚上一头泥水和汗水归来,深夜了,还马不停蹄地忙着记录各种数据,写分析材料。他在日记里引用过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个早出晚归的丈夫,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父亲。他的妻子和儿子从最初的不甚理解,到最后成了最可靠的同盟军。这一路上的艰辛,孙瑞林大姐说得平静淡然,仿佛这是她生命中最平常的际遇,她在他对工作的倾心热爱里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甚至是骄傲。若不是一场病魔的侵略,他们是幸福的一家人,他们会看着懂事可爱的儿子渐渐长大,彼此温暖地搀扶到夕阳相伴。

早在2005年底,渠立强就被查出了肾癌。那一年春节,他带着妻子给父母拜年时,他们双膝跪地磕了三个响头。两个人把眼泪默默地吞咽在肚子里,只有孙瑞林知道丈夫此举的含义。他害怕,这一别将成永别。他再也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

春节一过,单位安排专车送他去了北京的医院,在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后,整个右肾和半个左肾被切除。才过了38天,他又出现在实验室里,这让同事们大为惊讶。“老渠,你不要命了?!”渠立强笑着说:“县里要迎接省生态农业县建设规划验收,所有基础性材料都在我这里,你们说,我能待得住吗?”

谁也无法阻拦着倔强的老渠对工作的热爱,离开工作,他就像鱼儿离开水那样。工作,让他忘记了疼痛,让他感到了生命的美好。

从家到办公室只隔着200米的距离,老渠拖着瘦弱的身体,走走歇歇,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然而,他的心充满了无限的能量,他把这段距离看成是生命运动的轨迹。人们不是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吗?他以为他只要不停地运转着,他就能铸就生命的另一种鲜活。

有时,他加班晚了,腿脚变得麻木,妻子孙瑞林就从家里打来热水,他一边泡脚,一边又伏案台前,进入忘我的工作世界里。妻子默默地陪伴着,守候着。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仅靠半个肾支撑,又马不停蹄地走进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们打成一片,为他们讲授农业科普知识。常常是这个村才讲完,又赶往下一个村。当别人关心他的身体,担心他劳累过度时,他总是笑着说:“别把我当成一个病人。”这五年里,他兢兢业业地为农业科技献身,先后完成了八个部省级农业推广项目,牵头制定了八项省市行业标准,主持申报了三项省重大专项科研课题。

2011年初体检时,他仅有的半个肾也被癌细胞完全吞噬。在生命严峻的现实面前,他问了医生一句话,他说:“摘除了这半个肾,我还能工作吗?”他的话让医生感到很吃惊。在知道了他的事迹以后,医生建议他摘除半个肾,依靠血液的透析来维持生命。这是常人难于忍受和坚持的活法,而对于渠立强这样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力的人来说,这一定是他能克服的困难。

在手术之前,他把自己手上的工作认真梳理了一遍,该完成的抓紧时间完成,该移交的找人移交。他在手机短信里告诉妻子,“我一生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对所做的事毫无怨言。万一我下不了手术台,叫儿子替我尽孝心。”妻子泪眼婆娑地送他上了手术台,他却安慰妻子说:“上次切一个半肾都挺过来了,这次只切半个,咱不怕!”

成了“无肾人”的渠立强还躺在病床上,又忍不住由来已久的习惯,认真地记起了日记,写与病魔作战的心情,记对亲人的牵挂,说对工作的不舍。其中一句我印象最深,他说:“肾没有了,我还有心!”是啊,只要有一颗火热跳动的心,就是对生命不息的见证。生命的宽度与厚度,被浓缩到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里。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个中国人,他无愧于大地,无愧于人类,无愧于自己。“感动徐州”颁奖词这样描述渠立强:“他专注于田间地头,不惜向生命借贷,只为了让禾苗欢笑、麦浪喧腾。他托起农民兄弟的希望,描画收获的风景,他是麦田里坚定的守望者。”

他用生命守望着脚下的土地,用汗水浇灌着希望,他是丰县人民的好儿子,是中国人民的好榜样。他的情怀决定了他的人生格局,24年来,他虔诚地匍匐在大地上,用五体投拜的姿势来敬畏土地,供奉自己一生的信仰。

今天,他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每周一、三、五,妻子用脚踏三轮车带着他去医院做透析,每次四个小时的漫长过程,他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医院里,常常会有慕名前来探望他的人,很多陌生人送来了他们的关爱。这些爱心,激励着他战胜病魔的决心。

有首歌词里有句雄浑的唱腔:“向天再借五百年!”那是一个帝王的内心深处发出的雄心勃勃的呐喊。而今天,躺在病床上的渠立强只发出了弱弱的声音,老天若能给我一个肾,让我再活十年,我能再为老百姓踏踏实实地干上十年!这一声微弱的呼喊,铿锵地落在人们的心里,落在苏北平原茫茫的大地上,犹如九天惊雷,感天动地!人们期待着奇迹的出现,大地,离不开这样一个良医;国家粮食的安全,离不开这样一个科技带头人;我们,离不开这样一个有心人。

是谁把活着比作一场修行,而后,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漫长的修行。有人倒下了,有人离开了,有人还在艰难地修行着。渠立强的这一场修行,修得百姓欢颜笑,修得粮食丰收果,却修得自己病魔缠身,而他却说自己毫无怨言。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勇往直前要拯救苍生的信念里,我在渠立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大爱的情怀。

在生命火光微弱的时候,我多希望有人的手里正拿着一把薪,添上去,火就旺了。但愿不久的将来,渠立强能遇上一个点燃他生命火花的人,还他一个健康的肾。也许,我们再能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年人,他穿梭于田间地头,赛过蜜蜂采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