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化腾的资本
21803700000009

第9章 聚焦,大道至简是最美(2)

连接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通过内容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可满足人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来消费信息内容的需求。这种融合的成功将不断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并使得人们迈向更新的互联网时代。

4.能够解决一个痛点,就能成功

马化腾说:“现在的互联网创业环境非常好,很多细分领域有大量的创业机会,只要抓到一个很细节的地方,用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能够解决一个痛点,就能成功。”

2010年,腾讯开始布局移动端产品时,安卓手机的碎片化问题把负责团队折磨得几乎要崩溃了,不同机型上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用户反馈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是否可以开发一套应用崩溃监控的工具,来帮助各个项目团队提高工作效率的想法开始在腾讯团队中萌生。在主动了解并与用户进行沟通后,开发团队深入分析了用户需求,瞄准用户痛点,打造了现在越来越成熟的,面向移动开发者的产品Bugly。

Bugly作为腾讯内部产品质量监控平台的外发版本,主要功能是针对APP发布以后,对用户方面发生的崩溃以及卡顿现象进行监控并上报,让开发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APP的质量情况,及时进行修改。目前腾讯内部所有的产品,均在使用其进行线上产品的崩溃监控。腾讯团队立足用户痛点,为用户解决问题,最终赢得了成功,而且Bugly还获得了2015开发工具及服务年度大奖最佳技术创新奖。

企业要想成功,必须建立在顾客的痛点之上,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公司,其中一些我们肯定也非常熟悉,其实他们的成功无疑是解决了顾客之痛。如果不能清晰地阐述所解决的痛点,则意味着你的创业理念还没有完全成形,需要不断地钻研、发现才行。

著名的IT界评论家金错刀曾用“一针捅破天”来形容用户的痛点。他认为“一针捅破天”是拷问很多创新企业的最核心一环,能否找到用户的一个核心痛点,聚焦、往死里做,站在用户的“痛点上”把产品做到极致,从而击破痛点,这是企业能否直上云霄的关键。像小米一样,它的“一针”就是超高性价比,所有的产品,不管是做手机、电视、平板、小米盒子,把性能做得很高,价格又很实惠,因此才得以快速地占领市场,赢得用户。

千米网副总裁张浩说:“创业需要不断发现行业痛点,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带来收益。”

可见,从解决用户的痛点出发,就是创业的最好出发点。结合互联网的技术手段,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解决痛点,就是极佳的互联网创业出发点。

生鲜电商“15分绿色生活”从2012年进入生鲜领域,坚持从用户痛点出发,发掘自己的商业价值。产品质量不稳定、配送成本过高、O2O要求强大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三点是整个生鲜电商的问题,也是影响用户获得高性价需求的症结所在。

“15分”自建物流体系。创始人贺鸿鸣深知物流对生鲜电商的重要性,于是他借助大体量的2B业务打磨物流,在成熟后再转入2C端。它发现供应源头和冷链物流出了问题是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15分”着手寻求稳定的基地供应商,配套有冷库、冷链运输车等减少食材的损耗。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性价比的痛点,“15分”目前的供应链环节跳过了生产地集收市场、农批、二级批发、菜市场而直接到达消费者。

虽然相比于其他生鲜电商,“15分”直营直采的线下模式偏重,但对初创公司而言,关注用户痛点是企业的价值所在,解决用户痛点则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真正满足了用户需求才能占领市场,重视线下也许才是取胜的第一步。

一个企业在做一个产品之前或者在选择做一个产品之前,正确的做法是先找到用户的痛点并解决。互联网思维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用户思维,一切服务人的产品必定以人为核心,不要像其他创业者那样看到趋势便急急忙忙地做个“山寨货”冲进市场,而应将眼光放在每个创业者产生的新痛点上,即使他提供的是和你产品无关的解决方案,你也一定能找到些灵感。所以只有解决人的痛点,这个产品才会持续生存下去。

可以说,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在“互联网+”下的创新创业项目,有的创业者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抛开用户的痛点而创新。比如做了一款APP或平台就标榜自己创新的事屡见不鲜。抱着这种观点做产品,结果势必会陷入失败的境地。事实上,如今所有的产品,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只单一地炫耀自己产品忽略用户痛点,势必会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

5.砍掉“留存率”不高的项目

马化腾说:“一个产品的‘留存率’。就是你自己去推广,100个人进来,或者我给100个人曝光,能够80个人进来了,这是有留存率。如果留存率不高,代表吸引力不足,后面再加上多少平台支持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最关键的是用户价值,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会砍掉这个产品。或者说这个产品经理规划思路是有问题的,这个前期要能尽量早地做判断。”

腾讯在过去做过很多产品,走了很多弯路。自从腾讯提出开放战略以来,腾讯公司就把越来越多的业务都砍掉、卖掉,或者让给其他的合作伙伴去做。事实上,自2013年腾讯入股搜狗、将搜索业务交出去后,随后其动作频频,入股京东并交出了电商业务,同时还入股大众点评、58同城、乐居、易车网、滴滴等一批O2O相关企业。

这些在马化腾看来,少即是多,用户价值不会因产品功能多而体现出来,而是每一个单项是否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喜爱。“简单”的核心在于,做好最核心的10个,放弃其他的90个。技术人员总希望将每个需要的、不需要的功能都铺在面板上让用户看到,而好的产品总是让用户看不到技术的存在,砍掉一些冗繁功能,这是一种发展的至简之道。

听说过没有服务员、没有收银员的餐馆吗?卖米粉的互联网餐饮企业人人湘就是这么一家餐馆。人人湘截至2016年1月已获得2700万元A轮融资,并且正在接触新一轮融资。竞争如此激烈的互联网餐饮市场中,人人湘为何能融得千万级别资金?人人湘创始人刘正的回答是:“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成本,专注产品。”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人人湘提供了“互联网+快餐”的完整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复制能力,这也许才是资本看中人人湘的真正原因。

刘正认为,将互联网与餐饮相结合,能有效解决餐饮行业“三高”中的人力成本、租金成本两大压力。在大多数传统餐饮人看来,要把餐厅运营好,一方面需要前期投入巨额的资金在选店址、精装修、配服务等硬成本投入上,而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成本,却往往选择在食材品质上委曲求全,最终导致食品质量欠佳,消费者不买账。而人人湘恰恰反其道而行:首先砍掉一切非必要的,比如早期不选最好的位置,也不用多么豪华的装修;其次就是砍掉未来发展受限制的岗位,比如招聘一天比一天难度大的服务员基础岗位,比如餐饮老板最放心不下的收银岗位。

于是,没有收银员、没有服务员的人人湘面世。从起初的没人理解,到现在拥有3.2万微信用户,并获得资本青睐,人人湘在餐饮与互联网结合的探索中尝到了甜头。把没有用、不盈利的部分砍掉来寻求公司发展最大化,同样,这样的做法也可以挽救处于危机中的企业。

1995年8月对于佳能来说是个噩梦般的日子。佳能公司创始人御手洗毅的儿子、佳能公司第5任社长御手洗肇罹患肺炎骤然病逝。佳能公司紧急召开董事会,决定连续跳过6位资深的主管,任命当时59岁的副社长御手洗富士夫担任社长。原因是他领导能力强、经验充足,而且在美国的23年间把业绩从几百万美元冲到26亿美元。

御手洗富士夫一上任,果断推行“不赚钱的部门,我们不要;反之,即使挂别人品牌销售,只要能增加获利,也值得保留”的做法。在他上任后的5年间,佳能公司不但营收增加1.4倍,平均获利更增加2.7倍;有息负债也从1991年的35.2%,大幅减少到2002年年底的5%。对于他的成功,美国《商业周刊》分析认为,御手洗富士夫结合了日式管理的品质及细腻与美式管理关心现金流量及股东利益的作风。

壁虎在逃避灾难时会舍去尾巴换取生命,蚂蚱在危机时会舍掉后腿保全性命,这都是动物界生存的法则,同样这也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生存之道。有些企业到了危难时刻还对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紧抓不放,这样不但浪费精力、财力,还会使企业背负的包袱越来越重,更别提最后落得一个好的结局了。

然而,企业在正常运行下也应该懂得什么该舍,什么该得。古人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舍得的智慧。明白舍得的智慧,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企业发展中的高低起伏,在取舍面前就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6.马化腾最怕腾讯成为一家“大”公司

腾讯公司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和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公司发展得如此壮大,对作为公司CEO的马化腾来说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马化腾却表示,在他危机感里排名第一的,就是腾讯成为一家“大”公司。这是因为什么呢?

马化腾认为,过去,在获得了庞大体量的同时,腾讯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一些灵活性,创新能力的减弱,创新敏感性的降低,“大企业病”是每个公司都将面临的问题,腾讯也不例外。

历史上有很多大公司因为“大企业病”而走向灭亡,最典型的就是格兰仕打败“岘华”和诺基亚破产案例,这也给许许多多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并时时刻刻提醒着它们。

2015年8月,科技巨头谷歌发布消息称,公司将对自身运营架构进行调整,并成立新的母公司Alphabet。新公司将取代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原谷歌将成为Alphabet的全资子公司。此消息一出,使得业界轰动。业内认为,作为世界科技巨头,谷歌的“大企业病”已经开始显现,谷歌迫切需要将在利润产生源和战略发展型这两个方面的业务重新整合。重组之后,“瘦身版”谷歌将使得更多新业务拥有独立空间。

新成立的Alphabet公司将由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出任CEO。佩奇表示,希望成立一家“瘦身版”谷歌。谷歌此前的其他业务,包括Life Sciences(从事智能隐形眼镜的开发)和Calico(关注长寿技术)等生物技术公司,都将成立各自的运营实体独立于新谷歌,分别由各自的CEO领导。

事实上,谷歌公司近年来的业务遍布各个领域,在核心互联网业务之外,谷歌发展了很多诸如无人驾驶汽车、气球网络项目、可以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等项目。然而,庞杂的业务在管理方面也将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能专注的一面。外界普遍认为,这次整合也将扩大谷歌的经营规模,各业务独立发展也将有分拆上市的可能,作为统筹各业务发展的Alphabet希望在此基础上成为强劲的科技帝国。

谷歌此番架构调整很容易让人想到近期百度的动作。百度于2015年年初启动了“航母计划”,在业务上开始做减法,将几项业务拆分融资。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对此解释道,这样的模式虽然算不上创新,但“航母计划”对百度加速生态构建、释放优质业务潜力和激发员工创业激情三方面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来讲又是很重要的战略。

从谷歌、百度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大公司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做减法,真真正正地砍掉一些业务,专注于另一些业务,这样才更有利于公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马化腾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表示,不要老觉得你的公司大了,做业务就比其他公司容易,其实如果看一个具体的业务,和其他任何公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一定要把这个心态压下来,像小公司那样灵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为了在未来更上一个台阶,腾讯主动根据内外变化和互联网发展逻辑,变革组织架构,开始做“减法”。从原有的八大业务系统线变为六大事业群制以及一家独立的电商子公司。

腾讯此番调整,意在按照互联网发展的几大方向和主流用户需求,重新梳理业务和组织结构。调整后的腾讯,尤其强调把大公司拆分成一个个更灵活、更具创造力的小团队,提倡“小公司”精神。马化腾指出,大公司容易丧失小公司的激情与活力,所以大公司要有变小的勇气。通过此番变革,腾讯的各个事业群将获得小公司的灵活敏锐性和创新能力,能在细分领域深刻理解用户,打造优秀的产品和用户平台。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市场中,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一时的懈怠会很容易使整个企业机构变得“臃肿”起来,这样便会失去最好的发展时机。换句话说,企业的反应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减法”,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时候,这样企业才能够永葆活力,才能避免“大企业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