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化腾的资本
21803700000020

第20章 洞察力,看清雾霾中的“天空之城”(2)

马化腾认为,在互联网未来的世界里,拥有独特魅力和技能的人,会成为商业价值的最终源头。他表示,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来说是人本经济,比如说资讯会免费,但是专栏作家会赚钱,聚合更多的个人价值,为更多人的自我实现提供平台。把个性、魅力和创新的潜力凝聚成为庞大的商业价值,是未来互联网的用武之地,也是中国互联网应该能够做出的贡献。

就在2016年2月,据有关人士爆料,腾讯长期投入的品牌微信公众号,为打造独特的用户体验实施付费阅读已经进入测试阶段,IT之家表示,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版权,微信公众号推出付费阅读并非不可能。对于作者来说,拿到合理的报酬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能转化成创作动力。“在打击盗版、增加‘原创’‘赞赏’功能之后,‘付费阅读’为原创作者增加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事实上,微信关于付费阅读的想法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早在2015年8月,微信团队就对外公开表示过“付费阅读”的想法。有分析认为,微信公众号推出付费阅读主要是为了鼓励原创,避免公众号内容存在的大量趋同。同时,用户为内容付费的前提,一方面在于用户具备强烈的内容获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于内容具备稀缺性。其实,付费阅读并非新生事物。早在之前微博就推出了付费阅读,微博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付费阅读作者最高收入流水达374万元人民币。但除了少数的“明星”作者流水收入超过100万,付费阅读作者还是占少数。正如马化腾说的那样,拥有独特魅力和技能的人,会成为商业价值的最终源头。

面对互联网收费现象,我们要明确一点:免费只是试用,收费才是常态。在这方面,苹果和亚马逊是眼下把“付费互联网”发挥到极致的两家公司。围绕着iPad和Kindle,他们正在重塑内容产业的价值链,核心在于,让用户享受比免费更及时、更愉快的体验,让内容生产者拿到他们该拿的钱。

在2013年纳斯达克上,股价比苹果和亚马逊涨得还猛的两家美国互联网公司是Netflix和Opentable。同样,它们也是敢要用户“付费”的互联网公司。

Netflix是北美一家提供视频流媒体点播服务的公司。用户只需要每月支付8.9美金,就可以无限制地观赏视频电影电视。而它其实是从一家DVD租赁商转型而来。现在Netflix在各个平台上都有客户端。

OpenTable是美国知名网络订餐网站,同时也是一家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软件即服务)的公司。它向餐馆销售一款订餐软件,借助这套软件系统,OpenTable能为餐厅提供的服务包括把客户订餐的需求具体到时间、位置、价格等因素,然后提供便捷和迅速的预订。在OpenTable的总收入中,有54%来自餐厅的月租费,42%来自每一笔订单的佣金,还有4%来自给餐厅装软件的初装费。Netflix和Opentable提供的服务都是独一无二的,很显然都是互联网市场上能让用户享受比免费更及时更愉快的体验的“稀缺资源”。

如何制造互联网产品、服务市场的“稀缺性”,是每一家企业都渴望探究的,简单来说就是要制造“我是唯一”的产品和服务,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控制其数量,体现其“舍我其谁”的尊贵价值。当然稀缺性的制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企业家们独特的创意、卓越的技术支持和前瞻的市场洞察力。

5.多维度的天空,任鸟飞

马化腾说:“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摸索期,‘开放’越来越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共同认知,过去盛行的‘产品时代’以及‘渠道为王’的观念正在被颠覆。在这个基础上,互联网从业者的游戏规则也需要发生巨大变化,‘丛林法则’应该进化为‘天空法则’。”

所谓“天高任鸟飞”,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也有老鹰的天空。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换句话说,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个参与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维度。

马化腾说:“鼓励分享、平台崛起的互联网新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新时代更崇尚天高任鸟飞的‘天空法则’。”他认为,在如今的互联网平台上,用户将是内容的主导者、分享的提供者。每个用户的知识贡献、内容分享,是这个平台赖以成功、赖以繁荣的重要保障。少数人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的集体善意,创造出5年前没人能够想象的资源。任何有意打破这种保障的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为主动创造分享平台,腾讯早在2012年5月就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调整完全改变了之前的组织架构模式,从原来的业务系统制变为事业群制,将现有业务按照属性划分为企业发展、互动娱乐、移动互联网、网络媒体、社交网络、技术工程六大事业群,并成立了腾讯电商控股公司。

其中最大的调整是作为腾讯资源贡献部门的平台研发系统被彻底打散。QQ所在的即时通信部门被划分到社交网络事业群,微信和QQ邮箱所在的广州研发中心被划分到企业发展事业群,桌面安全被划分至互动娱乐,搜索业务中地图和运营部分被划进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被划分到技术工程事业群。过去几年中,平台研发系统下QQ等产品一直在依靠巨大的流量为腾讯体系内各种产品“输血”。

这样的“大动作”自然不是一朝即可完工。组织架构调整是个系统工程,对于这家业务体系庞杂的公司来说,调整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腾讯来说,整个体系都需要继续磨合,适应新的组织架构。

像腾讯一样,如今阿里巴巴、百度、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大公司都纷纷走向了多元化发展、构建分享生态互联网平台的道路。有的人认为,这么多的公司进攻一个发展方向必然会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这样想法的许多企业家选择了退却。然而马化腾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我觉得,其实不是谁影响谁,大家都是出于自身的角度。对我们来说,不是把一块肉割出来给大家分,而是大家互助、互利、共赢。如果我切给你,这不叫共赢。大家只有共赢,才能长远共同走下去。”

早在2011年,腾讯公司就宣布成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预计投资规模50亿元,后来又扩至100亿元。腾讯计划在两三年内投完50亿元的大部分,主要关注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无线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新媒体等领域。腾讯还集中披露了几起投资案例,包括QQ炫舞的开发商永航、网页游戏七雄争霸的开发商游戏谷、手机游戏帝国online的开发商拉阔等。

腾讯公司目前是这笔产业共赢基金的唯一投资方。马化腾表示,该基金的主要使命是投资产业链上的优质公司,更好地服务腾讯开放平台上的用户。“只要是优质的企业,有远大的理想来给海量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我们都会考虑。”

根据相关部门研究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其明朗的前景,传统互联网企业、终端企业等将加快向该领域的渗透,将服务延伸至移动互联网,并通过企业间互相合作,互利共赢,布局移动互联网全产业链。

俗话说“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企业也是一样,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现状,孤独求败不可取,唯有共同合作,共同分享,才能共赢,才能在互联网时代风浪中保有一席之地。换句话说,随着网民数量越来越庞大,网络社会正在与现实社会接轨。互联网时代需要共同分享,只有充分开放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无数成功事例证明,互联网开放和多维度发展是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

6.真正的全业务竞争是趋势

以下是马化腾接受某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百度推出了即时通信工具百度Hi,您会觉得有压力吗?李彦宏说这是百度的战略级产品。

马化腾:搜索也是我的战略级产品。我使用过百度Hi,感觉它主要的作用是把百度的内部产品都打通。不过这也体现出一个趋势,就是企业之间全业务线的竞争。

记者:您的意思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将迎来全业务竞争的时代?

马化腾:曾经业内还笑称腾讯什么都做,是“全民公敌”,可如今这个概念已不存在了,因为你不是想去进攻别人,而只是想稳定你的用户群,发展全业务线很自然。现在同时进行搜索、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的已经有三家公司。不过这种趋势在中国互联网还是初级阶段,但在韩国已经有了先例。

记者:腾讯的多条业务线怎么兼顾?

马化腾:做全业务,不代表会很冒进地把现在的主营业务丢掉,而且更要依靠已有的收入来支持试验。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比如像网络广告,它比网络游戏和无线增值业务的天花板更高,腾讯必须去争取。其实从公司业务角度看,我早可以退休了,但产品上太多没做好。

腾讯从成立到现在已经18年了,从一个即时聊天工具起步,慢慢变成了一家综合性的互联网企业,其中多项业务看似并不相关,如门户和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且电子商务、网络搜索又都是“烧钱”的互联网业务,对于腾讯这家需要大量现金流的大企业来讲,将资金不断砸进“无底洞”时,又有怎样的考虑呢?针对此问题,马化腾则认为,互联网时代全业务竞争是趋势,过去是在做买卖,现在则需要做生态。谁违背这个生态规律,谁就会被淘汰。

马化腾并没有把利益放在眼前,而是把它放到了以后的发展当中,当务之急就是做全业务,做生态。

腾讯把“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因此全业务布局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目前在互联网的很多领域,马化腾认为,腾讯进入得晚了一点,包括搜索、电子商务和门户都比较晚,这时候会很难做。但是你不做的话,过两年会更难。譬如搜索、电子商务还是在烧钱,没有贡献利润。但马化腾认为,发展全业务这是要打持续战的。一个企业不进则退,但是进得太快,往往退得也太快,一定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这个时候要保持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但是又不能过度把自己陷入这个困境当中去做事情。我们希望腾讯是走得最稳健的互联网企业。我们更多希望的是一个综合式的发展。

正如马化腾所说:“在竞争中求稳,把握好何时出击的时间最为重要。”在发展全业务时要有兔子一样的敏捷和乌龟一样的耐心。如果猎豹毫无寻找时机出击猎物的耐心,而是单凭速度追赶猎物,估计猎豹早已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