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化腾的资本
21803700000014

第14章 体验,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3)

就拿微信中“摇一摇”的功能来说,“摇一摇”界面里没有任何按钮和菜单,也没有任何其他入口。在之前“摇一摇”下面有一个菜单可以拉出来,显示上一次摇到的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考虑到这个菜单的出现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于是就把它删掉了。也就是说,这个界面没有任何东西,只有一个图案。它只有一张图片,这张图片只需要用户做一个动作,就是“摇一摇”。“摇一摇”这个功能非常简单,不用做任何学习。研发团队还避免在界面里出现任何的文字解释,因为他们认为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解释,这个功能的设计就已经失败了。

要问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或者体验,其实就俩字:“好用”,而越是简单的自然越好用。有一个网络工程师说他最初在制作网站的时候倾向于很多的花哨功能,如flash、闪图,来制造“互动”,给人感觉这个网站是真的有在“动”的,看起来很酷!结果效果一点都不好。真正的用户只关注用起来是否简单。

在QQ邮箱更新改版后新上线了附件预览功能。用户可以在里面直接查看邮箱的附件,也可以搜索,看起来很方便。像这些Word文件、图片都可以直接阅览,而且用户可以把所有的附件都列出来翻页,这个功能挺高级的,还可以全选、发送或者查看。但后来据张小龙回忆说:“如果你是做这个东西的产品经理,你会很容易陷入到一个误区里去,觉得你把它做得很高级了,用户就需要了。事情往往不这样。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每天的工作里,每天我都要查看很多次。做的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这里面会有问题,我们都以为自己的工作是应该把功能都做上去,然后说我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完成了,但这往往是违背用户需求的。”

张小龙认为,很多时候逻辑、推理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时作为企业应该多调查一些用户或者感知一些趋势。趋势怎么感知?用户只能对过去的事情产生认知,未来的东西才是趋势,怎么知道下一阶段会流行什么样的潮流,那才是最重要的。怎么去了解趋势是什么?有很多方法,比如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当然很重要,但第一我们自己的分析方法很容易出错,以至于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

所以说,强行加入自己想法的产品不一定是用户认可的好产品,好的产品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

腾讯张小龙在内部分享中问台下的听众:“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有人回答:“乔布斯是想说我的产品是我来引导用户使用,所以只有一个按钮的时候,你必须照我的操作,你只能按这个按钮来一步步操作。”

张小龙反问两个按钮为什么就不能引导了?因为乔布斯性格上有一点偏执,追求一种极致的简洁。如果能用一个按钮来实现,绝对不会用两个,多一个就多一个选择。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者总是标榜说:用户啊,我爱你有多深。但是用户不会吃这一套,他们会从你的产品内容质量与服务的便捷性来判断这份爱究竟有多深。这一点考拉FM做得也相当不错。这个电台APP里边有个智能缓冲的功能,用户只要在Wi-Fi环境下打开听一会儿节目,智能缓冲机制就会得到触发,大概几分钟就能够缓冲满三四个小时的节目。这样一来,当用户离开了Wi-Fi环境,例如上了地铁或者在马路边等车或者自己开车,只要打开考拉FM,就会自动播放智能缓冲里的东西,几乎不会耗费用户的移动网络流量。考拉FM营造出了电台的流畅感的同时,也使用户获取内容的成本变得非常的低。

就像马化腾说的一样,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比如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用卡通头像和一些花哨的页面装饰,以为这样就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自认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其实,这些都是不尊重用户、不以用户为核心的体现。

8.10/100/1000法则:快速完善产品

马化腾说:“在互联网时代,要时刻保持警醒,并在全球范围内追踪最前沿的技术,因为每时每刻都有新技术出现。”从第一个产品QQ,到现在腾讯平台上大量的产品,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一直是腾讯的重中之重,但用户需求和喜好瞬息万变,“95后”“00后”人群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不能主动进入时代洪流,公司就会很被动。如何及时、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并融入技术创新,才是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工作,也是腾讯目前最重要的挑战。

马化腾回忆,腾讯也曾经在如何及时、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上走过弯路。现在很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就连马化腾自己都不想用第二次。后来,腾讯对QQ邮箱进行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加速了QQ邮箱的完善。

腾讯获得收入和利润是一直通过创新满足用户需求和服务好用户的自然结果。这应归功于集体的战略智慧、能快速完善产品的执行力。移动互联网为腾讯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性。马化腾强调,要保持足够的敏锐度,务必专注把产品做精,同时保证好产品拥有快速迭代的能力。

在变化异常残酷的IT行业,要保证产品快速迭代的能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别人想不到也追不上,又能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马化腾说:“这么多年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上的积累我们不能浪费,高速上传、城域网中转站,支持高速地上传,可能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如果不是邮件,在IM(即时通讯软件)上又该怎么实现。我们的目的是要让用户感到超快、飞快,让用户体验非常好,这些都需要及时解决用户问题。”

在腾讯团队中一位程序员讲述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就发给了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建斌回忆说,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另一个在腾讯员工中广为流传的段子是:一天早上大家来到公司,发现马化腾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10点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果,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腾讯的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通过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悉,也就没有快速的产品完善反应。那么多的产品,马化腾如何做到了如指掌的?马化腾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产品经理只有更敏感才能找出你产品的不足之处。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肯定会出事。”

同时,马化腾也要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不同的声音和反馈,找出产品的“症结”并迅速改善。马化腾说:“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我们做产品的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问题,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而有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要求,但是腾讯的工程师都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两个小时轮流监测、回复网上出现的用户意见。”

当前,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迭代频繁,市场千变万化,用户需求也不断提高。有关人士建议,传统主流行业在强化自身优势,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的同时,更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新产品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用户需求,拓展全新市场。

如果你有幸聆听过互联网界最成功和最富有的产品经理们的教诲,你会注意到,他们都会强调两个相同的原则,其中一个就是:大干快上,迅速迭代。也许,这就是成为首富的秘密,因为他们深知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

但现在在互联网移动领域迅速迭代有个误区,很多无关紧要的APP升级,频繁地提示用户安装新版本,这绝不是迅速迭代。迅速迭代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所以产品升级要给用户一个超出预期的体验,要让用户盼望和等待你的升级。

Google、百度面试PM时,都不约而同出过一道相同的试题:产品到了预定发布日期,却发现还有功能不完善,你是选择上线呢,还是继续打磨,直到令人满意再上线?曾经有大Boss答错了这道试题,但在数百道题目中,只错了这一道。如果换作是你会有怎样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