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的资本
21803100000007

第7章 商人有德,如有神助(2)

1984年,经历了一场金融风波之后,香港投资环境渐渐转好,股市也开始上扬,从熊市回复到了牛市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宣布将长江实业旗下的国际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出价1.1港元,较市价高出一成,较该公司上市时的发售价高出0.1港元。李嘉诚给出了这个价格自然让大小股东们大喜过望,纷纷接受收购。

当时,很多人认为李嘉诚看走了眼,没有抓住实行私有化最有利的时机。但是李嘉诚却说:“我们不是没想过借熊退市,但趁淡市以太低的价钱收购,对小股东来说不公平。”李嘉诚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收购,就是为了照顾小股东的利益,他的这种做法,赢得了商界的普遍赞誉。

很多商人总是不肯吃亏,小小的利益也不肯放过,为了一丁点的利益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闹得不欢而散,到头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生意的时候不能斤斤计较,锱铢必较,最后失去的往往是大的利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适当地照顾他人的利益,让对方得到利益,最后收获最大利益的往往是自己。

曾经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商人分为五种,第一种是你赚了我不干;第二种是你赚得比我多我不干;第三种是只要有点赚我就干;第四种是只要不亏我就干;第五种眼前有点亏将来有赚也要干。但结果往往是吃亏了的商人,最后能占到大便宜。

商人在获利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下别人的利益,毕竟大家都是同行,能赢得别人的信赖也是一件好事,不能处处损人利己。懂得照顾别人的利益能赢得人心,这就是一种智慧。李嘉诚在做生意的时候,总是会照顾对方的利益。他的这种经营方法不仅赢得了人心,更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这些被看作“东方犹太人”的温州商人,在市场竞争中只崇尚“竞争有理”。在国内,许多地方都出现过温州“炒房团”“炒油团”“炒媒团”,声势浩大,气焰逼人。在国外,他们也四处抢占市场。

在美国,每4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拥有温州产的鞋子;在巴黎,温州企业的皮革占整个市场份额将近三分之一。在打火机市场上,温州的金属打火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也无法阻挡温州商人的脚步。

但在这背后,温州商人却四处树敌,愈来愈遭到非议与抵制。温州人在西班牙直销温州鞋,从国内发货,国外进单,市场批发,门市零售一条龙自我“包干”到底。出口商、进口商、经销商、营业员“四合一”全由温州人包揽,所有环节都尽可能地抢占利润,这一来终于犯了众怒。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埃尔切市发生了“火烧温州鞋”事件。有近千名鞋商和制鞋工人涌进温州鞋商聚集的“中国鞋城”游行示威,抗议温州鞋砸了他们的饭碗,一些不法分子焚烧了16个集装箱的温州鞋。

到了2005年3月,这一幕在俄罗斯又再度重演,100多个集装箱的温州鞋在俄罗斯被查抄。同时,温州生产的打火机、眼镜等出口产品,近年来也不断引发国际间的贸易冲突。

多次的摩擦之后,温州商人得到了教训,同时也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后他们转变了经营的理念,开始探索合作共赢的途径,他们还专门组织一批企业家专程往西班牙埃尔切市探讨合作。他们不再搞低价竞争,尽可能聘请当地市民当店员,兼顾当地商人、工人的利益,赢得了对方的理解与合作。

不久之后,埃尔切市鞋业协会也专程派人来到温州。与温州市鞋业协会签署了一份主题为“竞合”的《温州宣言》,宣布今后双方将既竞争又合作,注重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长期发展。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不仅适合一切领域的经营,更是一种值得大力倡导的处世哲学。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成功的商人都把同行的情谊看得高于眼前的利益,不去抢同行的饭碗。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常说:“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吃肉来我喝汤。”干事情不能吃干抹净,一点后路都不留给别人。正是因为这样,胡雪岩取得了许多同行的支持,得到了更长远、更巨大的商业利益。

人与人之间只有重合作,重共赢,才能够处得长久。时下有人宣扬“狼文化”,觉得做生意就要向狼一样狠,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已,这其实是不对的,正所谓“小富靠智,大富靠德”,靠狠厉和狡诈只能让你得意一时,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得道才能多助,顾对方的利益,利益面前让三分,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赢得更多的利益。总喜欢捡小便宜的商人,最终会失去大利益,永远也不可能做成大生意。

5.乐于助人,极尽所能

李嘉诚说:“让我们大家一起同心协力,不要犹豫,拿出我们豪迈的精神和勇气,让我们选择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人重塑命运,共同为社会进步赋予新的意义。”做生意想广求门路,最重要的还是累计人脉关系。人遇到困境需要帮助,生意遇到瓶颈,同样需要帮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获得帮助的前提是,你必须秉承善念,帮助他人,以助人为乐作为积累善缘的投资。

李嘉诚曾说:“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这就是内心的财富,是真财富。如果是金钱的财富,你今天可能涨,明天又可能掉下去。但你帮助了人家,这个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有远见卓识的经商者,明白欲取先予是经商一大谋略。只有懂得施予,才能真正获得。而“锦上添花”式的施予固然可以让人称道,但“雪中送炭”更能使人铭刻在心。助人为乐,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么简单,高手可以名利双收,拙者可能费力不讨好。

李嘉诚的部分捐款过程:从1977年起,李嘉诚先后给香港大学等几家教育机构及基金会捐款5400多万港元。1984年,他捐助3000万港元,在威尔斯亲王医院兴建一座李嘉诚专科诊疗所。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了3间老人院。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华东三院捐资共1亿港元。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1989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女皇伊丽莎白颁发的CBE勋爵及勋章奖章。

罗曼·罗兰曾经说:“要有光!太阳的光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心的光明。”无论社会之光强或弱,都不能丢失个人的心之光。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认为,“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无论人生辉煌还是落魄,身处高潮还是低谷,都要有同情心,要想着那些还处在危难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尽力搀扶他们一把。须知,谁都可能成为弱者,如果人世间没有关爱,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那遭遇冷漠的苦果呢?

互帮互助是李嘉诚一贯的处世态度,即使对竞争对手他亦是如此。李嘉诚认为,合作应该有助于竞争,互相帮助有助于成功。联合以后,成功的概率自然增大了,遇到同样的问题则更加容易解决,获得胜利。

害人之心不可有,助人之心不可无,在商求利,也不可为了利益起私心,做出违背良心,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商人必须遵从一定的职业道德,谨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条华夏祖训。

胡雪岩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一生的财富富可敌国,但是他挣钱从来都是走正途,他做生意注重招牌,注重面子,注重信用,他用自己的魄力和良好的信誉广罗人才,施财扬名,广结人缘,这就是胡雪岩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