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的资本
21803100000014

第14章 下一盘长远的棋(3)

温州人卢伟光是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春节前夕,由于印尼发生货币危机,印尼盾暴跌,导致了印尼的木材一下子便宜了好多。许多家具行业的商家因此都将原材料市场从巴西转向了印尼。

卢伟光之前已经与巴西的商家做了原材料供应的约定。但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从巴西进货,贷款利率加上汇率损失,自己会亏损1700多万元。可是如果毁约,那么在巴西辛辛苦苦三年建立起来的渠道和信誉就会毁于一旦。

经过良久的思索,卢伟光还是决定吃下这个眼前亏,他觉得在未来的几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肯定会非常迅猛,对地板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自己有很多机会将损失赚回来。现在虽然吃点亏,但是将来一定能够连本带利地赚回来。

这件事情为卢伟光在巴西商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后来,巴西有一百五十多个木材厂与卢伟光建立了合作关系。卢伟光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发展也越来越好。回想当初,卢伟光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能吃下眼前亏,正是这个吃亏的决定,才成就了安信公司。”

《道德经》里有一句著名的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我们生活中的一得一失,都处在这种“福和祸”的转化关系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利益,也没有永远的吃亏。得失必然是循环不息的。

被世人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留下两句四字名言,一句是“难得糊涂”,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对“吃亏是福”,郑板桥有这样一番详尽的注解:“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盈满乃亏损之契机,亏损则会逐渐趋向盈满,损失自己则有益对方,对方得心平,自己会心安,有了平安,自然就有福气了。

清代文学家魏禧曾说:“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吃亏绝对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性的好坏。

净空法师说:“一个人,总是执著,那是业障。一点亏都不肯吃,一点小小的不如意都忍不过,他还会有什么成就?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有时候看似失去,实则是拥有。”世界是公平的,付出了总会有回报,不需要斤斤计较一时的得失。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难敞开心怀,用淡然的心境闲看每一次的“吃亏”。

6.八小时之外你做什么,决定你的竞争力

李嘉诚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在每天的工作时间,每个人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同事们在这8小时之中所接触的东西大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段时间之后拉开同事之间差距的真正原因存在于下班之后的时间里。

李嘉诚有一个“抢学”的理论:“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

我们仍旧可以想象李嘉诚的窘境,胸怀大志,可是家里的条件决定他需要早早打工来维持生计。每天的工作时间就不是8小时了,而是10小时以上。不得不承认李嘉诚聪明,悟性强,但是在工作时间之内,他只能做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如果不抓住空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充其量也只能成长为一个精明手巧的工匠。

“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他的一位友人说。

李嘉诚在工厂的时候,只是个普通职员,有一次他的工厂老板急着写一封信,厂里的文书又恰好不在,老板就问:“哪个人比较会写信,字写得好一点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说:“叫李嘉诚写,他每天都念书写字。”

李嘉诚写完之后也没在意,可是过了几天老板就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管理名表、表带等昂贵的货物进出。原来老板的朋友在收到李嘉诚写的信之后,赞不绝口,表示信写得很有水平,还询问写信的是谁。就这样,凭借平时空余时间练就的一手好字和不错的文笔让李嘉诚又向成功迈了一步。“知识改变命运。”回忆起这段往事,李嘉诚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也未必通顺,后来也得不到那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管理货品。”

年轻气盛的时候,我们都有着非凡的梦想。但是参加工作之后,大多数人会发现自己慢慢变得那么的普通而渺小。面对这样的反差,我们该怎么办?有的人会怨天尤人,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自己的童年,哀叹现代社会的世俗和不公平,最后顾影自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仍是朝九晚五,下班之后,依然不求上进,麻木享受。还有一些人则在反思之后发愤图强,挤出一切的时间努力提高自己,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一飞冲天,创造自己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有的人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证书,有的人则需要培养自己的心境和人际关系。注意一下周围的人,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下班之后都是吃喝、休息、看电视。但细心观察会发现,吃喝和吃喝不一样,看电视和看电视也不一样。有的人是为了吃喝而吃喝,有心人却是为了交情吃,为了关系吃,为了理想吃;有的人看电视只看有意思的节目,收视率高的节目,研究它为什么那么招人喜欢,有心人则是只看对自己有用的节目,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信息。

李嘉诚会每天进步一点点,他用心钻研工作,跟有经验的人在一起,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才让他的职位越做越高。

李嘉诚谈到自己理财致富的经历时说:“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比较重要。”他告诫年轻人:“不要嫌弃细小河流,河水汇流,可以成为长江。”

李嘉诚的管理理论是这样的:“一年存1.4万元,40年后就能成为亿万富翁。”由此可见,任何人的成长和成功都是“马拉松竞争”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最终胜利的人不是一开始就取得领先的人,而是一点一点坚持下来,笑到最后的人。

万通的冯仑曾说过:好的公司要看公司老板或经理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混在一起。如果天天跟政府官员在一起扯,那一定是为了寻租或者遇到了什么麻烦;如果还在酒楼桑拿里或泡银行,那一定是公司空手道还得银行援手;如果左右不离是检法、军警宪特、江湖弟兄,那一定有铤而走险的事需要摆平。

对普通员工来说,道理是一样的,看一名员工的志向和潜力,除了分析他的工作成绩之外,还要看看他周围的人和下班之后所做的事情。当然,工作和生活有时候不能混为一谈,我们做什么事也不能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适当的休闲和娱乐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每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都要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现在在做什么,自己未来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