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不拖延的心理学
21803000000028

第28章 果断执行:绝不犹豫绝不拖延(5)

他没有一开始就想进入政坛、成为政治人物,或进入影坛当明星。他的目标,首先是成为健美明星。而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个人有兴趣,掌握健美运动的专业知识;能吃苦,能够坚持不懈地承担辛苦的大运动量训练,经常参加健美比赛。这一切,不需要外界的资源和特别关照,也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就是靠自己。只要喜欢这项运动,有足够的毅力,坚持不懈地练下去,积累到一定的时间,就能有出色的表现,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成功地在健美运动领域成为健美明星了,有了名气,进军影坛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就能有适当的机会。此时,只要自己多努力,就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成为大明星。再以后,有了灿烂的光芒和良好的声誉,进军政坛并取得成功,在美国同样不是虚幻的梦。

阿诺·施瓦辛格的目标,虽然很远大,但都是自己所喜欢的,自己也拥有去奋斗的资源。假如他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成为政坛风云人物,或是想首先进军影坛当明星,都比较困难。因为这样的机会更难得到,竞争的人更多,需要更多更强大的资源。而且,后来成为他的重要特征的那一口浓重的德国口音,也会给他造成很大的阻力,使得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要活出精彩,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是适合自己的,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实现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虚幻梦想。同时,不要与自身优势相背离,不要放弃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弱项去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

设定连贯的阶段目标

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把长远的目标分成阶段性的目标。使得自己在奋斗过程中看到希望所在,能够保持热情,保持自信,持之以恒地向前走,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不会因为距离目标太遥远、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心灵疲惫,甚至放弃。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夺得世界冠军,多次依靠这样的策略赢得了胜利。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地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地跑完。起初,我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目标一下子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觉得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所以,后来不断有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山田本一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

在马拉松赛场上,这是制胜的策略。在人生的旅途中,同样需要,而且更重要。毕竟马拉松比赛的路线已经确定好了,一个一个的阶段目标是现实存在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记住并在比赛中积极利用就行。即使忽视了,没有把它们当成阶段目标来激励自己,依然可以经过它们跑到终点,至少可以在正确的路线上跑一段。

人生旅途则不同,目标、路线、阶段目标,没有谁给你确定,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确定。事实上,阶段目标不仅是激励你的希望之灯,更是引导和督促你的过程计划,是必要的具体路线安排。忽视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就缺了一段时间的计划和安排。或是止步不前,或是跑到与目标毫无关联的路线上,无法奔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毫不夸张地说,人生旅途上的阶段性的目标,是成功之路上一个一个的关卡。要到达最终目标,必须看清楚这一个接一个的关卡,做好安排,及时行动,及时突破。做到了,一个一个阶段目标实现了,最终目标自然就实现了。

2.用策略和行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没有及时努力做正确的事,就是在放任错误;没有谋胜的策略和行动,就是在等待和迎接失败。

今天是一个信息海量、诱惑众多、很容易消磨时光的时代,虚拟世界、现实环境,好玩的很多。如果没有控制好自己,大把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迎来的只是失败和悔恨。

任何一个人,要少走弯路、少浪费资源,就要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把宝贵的资源用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上。这就是谋胜的策略和行动。行动越早,资源浪费越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一位专家走上讲台,在桌子上摆出一个不算小的广口瓶,还有一堆拳头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头。然后,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头已经高出瓶口了。

“瓶子满了吗?”专家问。

“满了。”虽然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奇怪,学员们还是回答了。

专家笑一笑,从桌子下面拿出一小桶拇指大小的砾石,向瓶子里倒进一些,轻轻地晃晃瓶子。那些砾石滑了下去,很快填满了石头之间的缝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专家又问。

“可能还没有。”这一次,学员们变聪明了。

“嗯。”专家点点头,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小桶沙子,把沙子慢慢倒进瓶子里,一边倒,一边慢慢晃晃瓶子。很快,沙子填满了瓶子里面的所有间隙。

放下沙子后,专家又一次问:“瓶子满了吗?”

“没有。”学员们大声回答。

专家点点头,拿出一壶水,慢慢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放下水壶,专家问:“现在满了。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员站起来说:“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无论工作多忙,只要细心点,还可以挤出时间来。”

“你们认为他说的对吗?”专家问。

“正确。”“对。”“是这样的。”台下一片赞同声。

“有一点道理。”专家轻轻点点头,又摇摇头,“但是,这位朋友的看法,只是表面现象的启示,不是这个实验真正的价值。”

望着一片茫然的眼神,专家认真地说:“现在,请大家反过来看这个实验的过程,真正的启示就出来了。这个启示就是,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头放进瓶子里,而是先把小石块、沙子之类的东西先放进去,你就再也没有办法把大石头放进去了。”

看着学员们期待的眼神,专家接着说道:“这个实验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优先用在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上,不要让自己的时间被不重要的、对自己没有意义的小事情占用。要不然,你就没有时间去做对自己有价值的事,那些很重要的事就会一拖再拖,直到出现无法挽救的大问题。”

最后,专家告诫学员:“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就像一个空间有限的瓶子。每个人该做的、想做的事情很多,有像大石头这样的对自己很重要、很有益的事,有像小石块、小沙子那样的小事,还有一些有害的事,会像水一样渗透到人的生活空间。如果你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要先把大石头放进自己的瓶子里,不要颠倒秩序,不要随随便便地放进很多小石头、小沙子,不要倒有害的水进去。否则,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大石头放进去,最后糊里糊涂地过了一生,落得个抱憾终身的悲惨结局。”

记住这个实验,明白这个道理,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好。更多地用在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上,不要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更不要用来伤害自己。否则,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没有成功的光芒,没有什么值得自己自豪的经历,有的只是伤心后悔。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是20世纪全美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在上大学期间,她想找一份工作,以贴补生活。为此,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萨尔洛夫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埃莉诺·罗斯福,并认真地问她,想做哪种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萨尔洛夫将军摇摇头,神情严肃地对埃莉诺·罗斯福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严肃地看着眼前的女大学生,一字一句地对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