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不拖延的心理学
21803000000022

第22章 拒绝完美:终结完美主义者的拖延症(4)

你是不是一直渴望交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朋友?

你是不是一心要找个待遇好,地位高,又很轻松的单位上班?

你是不是在比赛的时候,一定要赢,否则就不参加比赛?

别做梦了,你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如果你发现花再多的努力,也不会让最后的成果有显著改善,那就别再过度在这项工作耗费精力了。当然,这不是让你故意偷懒或不尽力把事情做好,而是你的工作已做得不错,再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就是浪费了。对大多数的项目来说,做好95%~98%已经算相当好了。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就说:“我不是完美主义者,我再回头看自己所写的书时,一点也不会感到遗憾或担心。”

19世纪法国诗人穆塞特曾写下这段话:“完美根本就不存在,了解这句话的人就等于了解人性智能的极致,期待拥有完美是人类最疯狂危险之举。”

挂在墙上的画可能会很漂亮,我们可以将其作为艺术品来欣赏,但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和人生会真的像画一样,甚至要求自己成为画中的人,那不现实,而且只是徒劳。

“上天是公平的,它赐予每个人以生命与死亡。”

“上天是不公平的,它赐予每个人以使人羡慕乃至嫉妒的美德,同时也赐予使人抱憾、同情、扼腕等的种种缺陷。”

所以,不必苛求完美。

没有人不渴望完美,它看起来是那么美丽诱人,可是你也要清楚,它只是一个永远不可企及的目标,一个美丽的陷阱,如果你执著于追求它,它将会耗费你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2.为完美主义拖延者“解毒”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也就是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的倾向。但是想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完美的人,一般不会是一个强者,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拖拖拉拉,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害怕缺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完美主义者的各种表现:

如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有的人不允许自己的工作仅仅是一般,他们一定要做得最好,可事实经常是把自己累得够呛,工作却未必如想象的那样好!

完美主义副作用

(1)增加压力

崇高目标意味着增加心理压力,出现失误时,就产生自我恐惧,反对来自别人的帮助,不愿接受事实。“完美主义是一种美德,一定要做到最捧,”加拿大西三一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弗莱说,“但是超过一定的门槛,必然事与愿违,变成一个障碍。”

完美主义倾向有两个组成部分:积极的方面,包括像高标准完成自己的事情;消极的一方面,它涉及诸如疑虑、对错误的过份关注和感受别人的压力,都是完美的有害因素。

(2)失去控制

一些科学家认为成功人士可以被视为“积极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并没有成为完美的牺牲品。然而,有人说,虽然看似完美在某些情况下有利,但它总是有黑暗的一面。例如,一个完美主义者似乎在正常情况下表现得比较耐性理智,但在压力下则完全失去控制。

虽然存在“积极完美主义者”的争论,但毫无疑问,它在某些情况下适得其反。“这基本上是完美主义的悖论,即某些人具有非常高的标准,但客观地看,往往在他们的日常运作方面非常不正常的,影响他们的身体和成就。”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夏说。

(3)缩减寿命

较之于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很少有研究关注它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一些早期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与一些疾病联系在一起,包括偏头痛、慢性疼痛和哮喘。

弗莱和她的同事最近考察完美主义和死亡之间的整体风险的关系。这项研究是选取了450名从65岁到71岁之间的老年人,评估他们的完美主义和其他人格特质水平,并给他们打分。结果显示,得分高的完美主义者比得分低的人,其死亡风险增加了51个百分比。

研究人员怀疑压力和焦虑可能是导致他们寿命减少的部分原因,也可能与慢性疾病有关。

(4)顽固追求

社会的支持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你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有牢固的友谊,你会更健康。完美主义者往往与其他人脱节,生活枯燥,缺少情趣,内心的压力得不到调解。他们仍然有同样高的期望,他们不能履行好,这可能最终导致更大的抑郁和焦虑,甚至失眠。健康状况不佳也可能是完美主义者没有一点时间来照顾自身,将一分一秒都用在追求完美上,如果生病,他们宁可拖延下去,也不想放下手头的事。

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是使人不断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下,它让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从而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为了他人,更为了自己,摆脱完美主义很必要!

摆脱完美主义枷锁

(1)过健康的生活

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班进行锻炼,或养成晨跑的习惯,矫健的身影和红润的脸色会比任何粉妆更使你年轻生动;工作之余逃离城市,让自己以最自然的状态亲近自然,要学会享受阳光,热爱生活。

(2)换个角度看待

从心理上承认有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生活绝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和处于低谷时,自信和乐观尤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弃。正因为生活中有让你感到沮丧、绝望的问题,你才会付出更多努力,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即便是事情不尽人意,即便失败,但那和成功一样构成你丰富的人生体验,那才不枉活一世。

(3)不要过分苛刻

工作上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能够着”的目标,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不要太在意上司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不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还是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不然,让所有人都满意,唯独自己不满意,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4)完美不是负担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其实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应该看到完美主义的你有着诸多的优点,比如严格自律、意志坚定、执著、周到、组织性强,这些优点只要发挥得当,不要只重细节而忘了主要目标,你绝对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

3.迅速转弯,别在错误里拖延时间

完美主义者之所以对以前的某个错误耿耿于怀,迟迟不肯原谅自己,多半是因为他们为之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可是,不能原谅又能如何?代价不能再收回,但是心情可以回转,也需要回转,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萧霖悦进入公司刚刚一年,因为表现优秀,很受领导器重。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作出成绩来。一次,上级领导要她负责一个企划案,为一个重要的会议做准备,还透露说如果这次企划案能赢得客户的认可,她将有可能被调到总公司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对萧霖悦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非常卖力,每天都熬夜准备这份企划案。

可是,到了会议的那天,萧霖悦由于过度紧张,出现了身体不适,脑子一片混乱,甚至没有带全准备好的资料,发言的时候词不达意,几次中断。会议的结果可想而知……

失去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萧霖悦为此懊恼不已。之后,由于她的状态一直不好,又有过几次小的失误,她对自己更加不满。以前自信的她,现在忽然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不然为什么老是在关键时刻出错呢?她开始惩罚自己,经常不吃饭,尔后又暴饮暴食,或者拼命地喝酒。

萧霖悦的情绪越来越不好,领导找她谈过几次话,宽慰她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人应该向前看。虽然她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她还是不能原谅自己,没有心情做好手中的事情,以致对工作失去了当初的信心。最后,她不得不递交了辞呈。

很多人在犯错之后,不能原谅自己,甚至憎恨自己,进而影响到现在乃至未来做事的心情。如果憎恨过于强烈,就无法洗心革面,无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不如反过来想一想,错误既然已经犯下了,再惩罚自己有什么用呢?而且你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什么还要搭上现在和未来呢?

当我们为曾经的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可不可以原谅自己呢?只有原谅自己,才能重新调整心情,开始新的生活。而那些无法原谅自己,始终对自己的过去耿耿于怀的人,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一位女士结婚3年,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小男孩儿,家人皆大欢喜。尤其是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公公婆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买了一大堆东西来看孩子。她当然也是高兴得很,想着一定要养育好孩子,以报答公公婆婆和丈夫。

可是,孩子刚刚满月的一天夜里,之前由于孩子一直哭她未能休息好,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她也很快进入了梦乡。可是,也许是她太累了,睡得太熟了,被子蒙住了孩子的头,她居然没有发现。等她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没了呼吸。她顿时号啕大哭,大叫着:“是我害死了孩子!是我害死了孩子!”一连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就这样大喊大叫,任谁劝都不听。

最后,她疯了,整天抱着孩子的小衣服,小被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嘴里絮叨着:“我有罪,我该死……”

出现这样不幸的事,对于这样的打击,一般人一时确实难以忍受。但可怕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并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应该原谅自己,承认事实,接受事实,总结教训,将自己从过去的痛苦中拯救出来。在神话里,连神灵都可以原谅自己,那么你我这等凡人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业道路能够一帆风顺,最好不要犯任何错误,其实这一观念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犯错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关键不在于你犯的错本身,而在于你犯错之后的反应。

常常听一些人痛苦地说:“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可是,不原谅又如何?那等于把自己推入了一个永不见底的深渊,从此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而世上没有“后悔药”,谁也不能再改变过去,对自己的责怪只能加深自己的痛苦。

其实犯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直视它的勇气,更可怕的是我们从此失去做事的心情,以至于赔上了现在和未来。所以,切莫再抓住过去的伤疤不肯放手,赶快从自怨自艾的泥潭中跳出来,朝气蓬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事业中去吧!

只有真正从心底里原谅自己,才能驱走烦恼,让心情好转。学会原谅自己,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而是很平静地分析自己过去的错误,从而在错误中得到教训,做到“经一事,长一智”。

我们不仅要学会原谅别人,更要学会原谅自己。

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在错误里越拖越久,从而陷在失败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终日在自责中度过;

如果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便会失去自信,失去前进的勇气……

4.打开拖延症的固执心理:缺憾也是一种美

当爱神维纳斯裸露的躯体、残缺的断臂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时,人们感叹的并不是她美中不足的缺憾。据说维纳斯出土时,因为缺少手臂,当时的著名雕塑家们,举行了一场重新塑造手的比赛。但是最终人们统一认为,没有手臂的维纳斯,比起有各种手臂的维纳斯更美丽。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对她的美提出过异议,相反,她身上的缺憾引发了无尽的遐想……

当我们在追求完美的时候,当我们因为不够完美而心情不爽的时候,常常忽略了缺憾其实也是一种美,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另一种恩惠。

有一个《小木轮的故事》:

一个小木轮,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身上少了一块木片,为了补上这一缺憾,它决定去寻找丢失的木片。

于是,它开始了长途跋涉,但由于缺了一块,不够圆,所以走得非常慢。这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路边的风景非常美,五颜六色的花点缀在绿色的田野里,空中还有鸟儿在歌唱。小木轮边走边欣赏风景,不知道就这样走了多久,它终于发现了一块和自己的缺口一样的木片,它高兴地将其装在身上,这下完美了,它想。

然后,小木轮重新出发了,没有了缺憾的它自然走的飞快,它开始为自己的完美欢呼。可是,没过多久,它就泄劲了,因为它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欣赏路边的野花,聆听小鸟的歌唱了,单调的赶路让它感觉枯燥和乏味。于是,经过再三思量,它还是将木片卸了下来,带着缺憾慢慢上路,快乐的心情又重新回来了。

因为少了一块木片,小木轮看到了美丽的风景,缺憾反倒成了一种恩惠。而在艺术界,有的评论家甚至提出:“完美的趣味本身就是一种局限,单调的美容易使人淡忘,而一些缺点往往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使创作更加生动真实。”的确,完美与缺憾本身就是相对存在的,如果没有缺憾又如何能显出完美的魅力?就像如果没有沙漠,人们就不会产生对绿洲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