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任正非的资本
21796000000031

第31章 学习精神——强大的学习能力(3)

几年来,华为的手机业务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一路进阶,缩短着与三星、苹果的差距。而华为品牌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为普通消费者所耳熟能详。

在手机业务上,华为全面学习小米的成功经验。任正非的做法令不少企业大感吃惊——华为这样的巨型企业居然能够弯下腰来,对小米进行“像素级模仿”:小米有自己的商城,华为也开了自己的Vmall;小米有自己忠实的“米粉”,华为也经营自己的“花粉”;小米擅长做自己的爆款,华为也集中精力推出精品手机……可以说“华为荣耀”是借鉴小米互联网手机模式最成功的手机,并且已经基本完成了互联网转型。

任正非认为,只要不故步自封,敢于打破自己既得的坛坛罐罐,敢于去拥抱新事物,华为不一定会落后。他对余承东说:“你们这棵桃子树上一定要结西瓜,不能只结桃子这一种商业模式。”

任正非在这里所说的桃树的树干,就是华为的共同支撑平台,如服务平台、维修平台、财务平台,而他要求华为的根状体系,则要分不同客户去吸取不同的营养。例如,在手机领域,华为过去只有运营商直销这一种商业模式,而现在则必须建立自己的电商和实体店销售模式,而这些都需要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

其实小米并不是第一个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低价高配的手机。在小米1S上市前几个月,淘宝网和天宇搞过一个W700的低价双核手机,还给予老用户几百元的优惠。但是只有老用户才能享受到低价,最终没有掀起波澜。

而小米手机,在没有实体渠道的情况下,用互联网打出低价高配牌,首发30万台手机获得成功,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加上红米的异军突起,小米已经从零起步,三年成为手机巨头,而且利润率非常高。

小米成功的核心是双重价格的营销,扁平化管理带来的执行力,和互联网式风险投资上市圈钱模式带来的资金和人才。这几个核心,加上小米在合适的时间进入了合适的市场,成为站在风口的猪,所以一飞冲天。

对传统企业来说,看到小米异军突起,分走了自己一大部分市场份额,不震动是不可能的。于是很多传统公司终于开始学习小米了,这其中就包括华为。

华为荣耀3C打的第一张牌是高性价比:定价为798元,并且其配置在千元机中都是顶尖的存在。华为此举,意在与小米科技推出的红米一较高下。小米公司针锋相对,宣布红米价格由799元降至699元。

华为荣耀3C打的第二张牌是网络预约。2013年12月17日,华为荣耀3C同步在华为商城、京东商城0元现货预约。短短的两周时间,预约数量已经超过900万部。

华为的种种做法正是典型的向小米致敬:第一张牌学习小米的产品策略,即高性价比,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第二张牌是学习小米的营销策略,包括预约销售与电商渠道。除此之外,华为在研制手机方面也加快了步伐,在底端机与小米千元机在市场里对拼的同时加快开发高端机的计划。

其实,华为一直以来走的也是高性价比路线,从做电信设备开始,“高性价比”历来就是华为的主要打法。

一开始做手机时,华为的技术能力、渠道资源和品牌资金谁都不担心,但对终端消费者的品牌、社会化营销和多产品驾驭能力都打了个问号。所以华为消费者BG余承东一开始想找360合作“在战斗中学习”,后来虽然没合作成,但华为紧盯小米的跟随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双品牌”战略更是大获成功。

现在,华为手机已经站稳脚跟,并开始厚积薄发。2014年,余承东放话“华为将坚持自己的经营策略,争取在全球范围内赶超三星”。一时间冷嘲热讽无数,然而这个可能性还真存在!只有身临其境的企业家才心里有数,现在,华为销量连续甩下小米,也引发了业界地震。许多“重创新”的学员企业家说:终于不再盲目小米了!

华为就是这样的,没有放弃自己的研发积累、供应链能力、海外关系和运营商渠道的传统优势,而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创立荣耀,用纯电商打法对打小米,一方面发力Mate高端品牌,同时砍掉入门级、贴牌机,聚焦互联网极致单品的发展。可以说,在和小米之间的博弈上,老辣的任正非无疑更胜一筹。

6.“一定要端正我们的学风”

1999年4月,任正非在IPD动员大会上说:“如果我们IPD小组不敢真真实实地接触问题,那我们怎么治理好别人呢?你自己都稀稀拉拉的,然后我们去推广的时候就好了?我不相信,骨干不好,下面就好了?没有这种道理的事情。所以我们有幸请到一个好老师,向好老师学习,一定要端正我们的学风。”

在华为向IBM学习管理的期间,面对华为上层多数人的敷衍态度,任正非语重心长地说:“要向人家学习,就要摆出一个认真的架子来向人家学习,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要理解人家的深刻内涵,我们认为世界还有非常多很好的管理,有很多人可能推荐很多好的管理,我说什么管理都学习,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白痴。因为这个往这边管,那个往那个方向管,那么综合起来抵消就是零,所以我们公司的学习就有一个特点,只向一个顾问学习,只学一种模型,十年、二十年以后华为公司产值提高到2000亿美元时我们可能说,学习百家就是诸子百家,然后我们出来一个新东西,但是我认为现在华为公司连学一家都没学明白,何来新东西。”

当时,任正非曾抛出一个问题,怎么能证明到底是IBM的培训不好,还是我们学习得不好呢?在这件事上,任正非的态度异常坚决,他认为IBM的培训肯定是好的,学习不好是华为人自身的原因,因为IBM公司靠着自己的管理,在美国的市场中活得很好,既然人家IBM这么多年没垮,那么华为还要质疑什么?这不应该是华为领导层学习不好的原因和借口。学得不好怎么办?任正非觉得那还是干脆点,把你“砍头”算了,而且是就地正法那种“死法”。有什么好骄傲的?年纪轻轻的,别做什么领导了,应该继续回去做工程师。任正非说:“学不好是吧?不论是谁都不行,不就是华为的一纸任命嘛,你学不好,那你就不配做领导,应该给‘配做领导’的人让位置。你们获得极难得的机会参加到这次IPD的活动中来,为什么叫你来?是因为碰巧,并不是你最优秀。经过两年的管理培训,你的进步将会是很大的。公司给了你们非常好的机会,下一时代管理技能好的人肯定会得到很好的晋升机会。前方的人都在拼命,在消耗自身,而你们都有机会一边工作,一边充电,要珍惜。”

当时,任正非一面用公司制度去管理不听话的员工,一面自嘲地说:“中国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五千年都受穷。日本人和德国人并不聪明,但日本人和德国人比中国人富裕不知道有多少倍。中国人如果不把这个聪明规范化起来,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2003年,华为曾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张世英教授、韩水法教授、李中华教授和王博教授等人为华为总监以上干部做哲学培训,讲授“西方现代哲学论和谐相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周易与思维方式”“无用之用——老庄的智慧”“说无谈玄”“回到轴心时代”“战争指导规律与大战略”等课程。

任正非本人也亲自听课并与老师们热烈互动。授课以后华为更是把培训录像制作成光碟在公司内下发学习,并向华为的客户赠送。在授课中,年逾古稀的庞朴教授曾问任正非,为什么邀请他们讲授和企业经营管理没有多少关系的哲学课程,任正非的回答是,要给华为干部的头脑松松土,浇浇水。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管理干部的哲学素养,开阔视野,重塑思维模式以适应新的挑战。

2013年,任正非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提出,华为未来要建立三个研究所,第一个就是美学研究所。其实美学也源自于哲学,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学的主导者,比如柏拉图、康德、尼采等人。2015年1月18日,在华为市场工作会议之后进行的文史哲讲座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三智道商国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为与会干部带去了《中国的智慧》讲座,充分体现了任正非在企业哲学思想方面的境界与干部培养方面的良苦用心。

2015年年初,任正非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接受BBC专访时表示,华为的问题是冲得太快,还需要学习。当年任正非带领华为高管走访了美国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惠普等公司,回来马上写了一篇文章,说只有认真向大公司学习,才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的经验是他们付出了数十亿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回顾华为公司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乎华为所有的管理运动,要么是学哲学,要么是学美国、学毛泽东、学军队,都是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学习。

任正非在公司的管理上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然后在其基础上创新,华为之所以能够做到现在这么大,不仅要归功于20年前IBM公司的正确引导,更要归功于任正非的钻研精神和永不止步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