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首先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作为格力电器制造商的掌门人,董明珠始终坚持着一颗无私奉献的慈善之心,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也始终坚持保持良好的社会责任,做良好的企业公民。
格力公司从成立至今,累计为社会各项慈善事业捐款捐物已逾一亿元人民币。
在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中,董明珠将首笔善款850万元的支票交到了珠海市常务副市长霍荣荫手中。5月15日上午,格力自发举行“万名员工募捐活动”,此次活动筹集善款128万。16日、17日,捐款总额再次猛增过1000万。到21日,企业员工和销售公司又募捐了200万元善款,捐款总额达到1500万元,加上总裁董明珠的个人捐款,总额达到了1620万元。23日董明珠总裁更是拿出120万《行棋无悔》稿酬通过安徽省红十字会捐助四川灾区。
2010年董明珠向西南干旱五省、玉树地震灾区分别捐款600万元和1000万元。
董明珠说:“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首先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尽管这个词有点老掉牙。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坚持。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涵盖的面很广,我们都为别人想一想,你在为别人着想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
在董明珠看来,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立的。虽然,他们也提倡职业道德,但是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少数剥削阶级的利益。因此,董明珠认为,在21世纪,每一个人都应该回报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慈善是一种善举,是没任何功利的。每个企业都要有真正的慈善文化,学会怎样去做慈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做公益和慈善,在我看来是人生一种很大的福报,我们努力的结果,既能帮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我们今天捐赠的任何一笔钱,不管多与少,对改变世界甚至别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帮助别人是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发生变化,更加丰富。”
2015年4月28日晚,北京水立方属于中国的公益与慈善事业,2014年度中国慈善榜在此发布。因为124亿的捐款额和国际视野的公益方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成为了新一届的“中国首善”。
马云说:“十多年前,阿里巴巴在公司成立之时,就确立了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准则。‘回馈社会’的理念已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阿里人为改善社会生活环境作出的贡献,让我无比自豪。”
在中国慈善榜发布会上,受组委会的委托,有关专家对马云获得“中国首善”称号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十年前,中国每年的慈善捐款不足百亿,而现在马云一人的捐助额就达到了百亿级别,他的善举是划时代的。”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慈善是一种善举,是没任何功利的。每个企业都要有真正的慈善文化,学会怎样去做慈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对于世界上乐善好施的行为,《福布斯》杂志如此评价:“慷慨的慈善事业是好的,将资本投入运作也没什么错,它们都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值得我们尊重和接受。”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做慈善对于企业和企业员工好处是多方面的:不说履行企业使命,实现企业价值,单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上,提高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坚持、创新以及团队协助能力;促进部门间协作和谅解。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都是巨大财富。再加上企业有意识地选择和设计出来的符合企业价值观和关注点的长期项目,既配合企业的社会关注,又配合员工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同时满足了社会需要,并有志于把项目做成一个企业的公益品牌。
从野蛮生长到理想丰满,格力电器穿过荆棘,却未忘仰望苍穹。那里有一股足以连接个体、推动社会,让人血脉充盈,走得更远的力量——就是责任、使命以及公益。
2.内心装有世界,而不是自己
2015年1月15日,由新华网发起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凭借在企业领导和经营方面的卓越表现,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荣获杰出企业家奖。
董明珠说:“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我下海也不是为了挣钱,只是走进珠海觉得珠海的环境太好了。对个人来讲,人家说你有什么目标,我可以说是没有目标的。这个地方是我一个落脚的地方,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感觉,所以我就到了格力。”
董明珠坦言,坚持品牌的发展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们内心装有世界,而不是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20多年来,在不断自主创新的同时,格力人时刻把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记在心中,为国家、为社会、为全人类做研发,一直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诚信经营,维护客户利益,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热心公益,努力回馈社会,做一位优秀的企业公民。
董明珠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在平时出行的时候她发现城市里的环卫工人,在炎热难耐的夏季很容易高温中暑,不能及时补水也让他们工作更加难熬。因此自2014年7月1日起,格力在全国近3万家专卖店启动了“一杯水·清凉一座城——环卫工人爱心加水点”的公益活动,为奋斗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送上清爽,同时还在店内安排休息区,让来加水的环卫工人能够享受格力空调带来的凉意。
这是继格力2013年开展“爱行动·清凉季·圆你一个清凉心愿”“关爱的哥的姐,赠送健康饮水”等社会公益活动后又一次将爱洒到城市里那些最可爱、可敬,又容易被忽略的人群中。
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导者,格力一直致力于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对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爱。董明珠坦言:“能力越大,对社会的责任也越大。能够为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一些支持,是我们分内之事。”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并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体,还是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这三重底线,需要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环境等一系列对象负责。简单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表现为关心员工成长、对消费者权益负责、关注环境保护、救助社会中需要关心的群体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念,用理念目标来引导员工、凝聚员工,才能推动企业发展。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柏剡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1997年导入CIS系统,确立了“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
“企业发展了就要时时想到反哺教育,造福社会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我们新和成人的共识。”这是胡柏剡经常说的一句话。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胡柏剡一直把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视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回报社会、反哺社会。
胡柏剡曾出资20万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投资3亿元创办了现有在校达12000人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投资近3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城关中学和大市聚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2004年,捐资50万在大市聚建立“新和成福利院”,同年成立了“新和成奖学金”,已帮助383名贫困大学生圆了上大学梦,为新昌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凭借在公益事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公司也因此多年被评为绍兴市、新昌县关心下一代帮困助学先进集体。胡柏剡也先后获得新昌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新昌县关心下一代帮困助学模范等荣誉。
面对诸多的荣誉和掌声,胡柏剡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坚持“创新精细化工,改善生活品质”的企业使命,秉承“为振兴当地经济办企业,为振兴民族工业办企业,为造福社会办企业”的信念,不断以崭新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把新和成办成“中国新和成”“世界新和成”的目标努力奋斗。
从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看,企业越发展,其履行的经济责任越大,其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单从生产力发展的层面上看,企业履行经济责任也等于履行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为社会、为民众、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和服务;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看,这部分社会责任还不够完整,企业还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职责。
3.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
2006年,董明珠在《中国经济周刊》署名发文《企业要有“工业精神”》,在文章中,董明珠首次提出了制造业企业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她说,所谓“吃亏”就是先付出,再讲获取;不是一味地想着自己的利益,否则社会不可能和谐。“我们奉献了自己的价值,人们用我们的产品改善了生活,拥戴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吃亏’不在于创造了个人财富,而在于创造了社会财富。”董明珠表示,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多干实事、长期作战,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对未来负责,不仅关注现实的消费需求,更要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
在当时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这种“吃亏的工业精神”似乎不合时宜,但事实是,董明珠的远见和智慧再一次让格力在家电行业腥风血雨的竞争中独活在一片绿洲之上。
有远见的企业不会遇到冬天,如今,在中国家电行业整体负增长的萧条环境下,格力销售额年均增200亿元无压力,同行愕然。
2010年,董明珠发出了“中国创造之路”的倡议。董明珠说,这是自己出国时,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产品的评价有感而发。为什么中国制造还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它需要企业家来改变这一现状。大家都认为德国人很严谨、很认真,因为它的产品宝马、奔驰家喻户晓。
在格力展览大厅的入口,有几行刻在玻璃板上的文字:“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脊梁的企业是永远站不起来的。”
吃过市场苦的人,懂市场、知人心。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有困难就克服困难。这种坚忍不拔的品质,从董明珠在2014届大学生训练营开幕讲座的讲话里可见一斑:人性固然贪婪,关键是看自己怎么选择,目光要放长远,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但一旦看准了机遇,抓住它。团队里有害群之马,要第一时间剔除,不能坏了规矩。
如今,格力电器在她的带领下,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组装厂”发展成为今天“掌握核心科技”、年营收过千亿的行业首席企业。
对于董明珠“吃亏精神”的观点,牛根生非常认同,他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对那些创业选手点评时强调:“年轻人要吃得起苦,更要吃得起亏。”对此,牛根生感触颇深。在牛根生担任蒙牛总裁的前六年里,牛根生将自己年薪的五分之四轻轻松松分给了跟随他的同伴。“看到分出去的钱能给同伴们创造更好的生活,那种感觉真是棒”,牛根生似乎回味无穷。他说:“看着钱从无到有,很有成就感。但没想到,从有到无更令人痛快!”
对于创业者吃亏这个问题,牛根生谈了他的看法,在创业的路上,“吃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地吃亏;一种是被动地吃亏。“主动地吃亏”指的是主动去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困难的、薪酬少的事,因为无便宜可占,大部分的创业者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去做。你主动争取,合作伙伴当然对你感激有加,一份情绝对会记在心上,日后无论是短期合作还是中长期合作,他都有可能帮助你,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投资。最重要的是,创业者什么事都尝试去做,可以磨炼创业者的做事能力和耐力,不仅懂得的比别的创业者多,也会进步得比别的创业者快,这是你的无形资产,绝不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
对此,马云非常赞同牛根生的吃苦和吃亏精神,对于这个问题他曾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点评时回忆说:“不过我仍要感谢在我创业中曾经帮助过我和欺骗过我的所有人,感谢他们让我快速成熟起来。”马云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事实上,连马云都说曾经被3家公司欺骗过。虽然那3家公司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马云仍然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点评时说感谢他们:“吃亏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走过的一个历程,只有谨记那些曾经欺骗过他们的人,从而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防骗能力,才是最有效的吃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