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马云的资本
21793700000032

第32章 变化——未来拼的是不断改变自己(2)

同样不断追求创新的还有我国的联想集团。1987年,中国电脑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四五种美国品牌电脑以及技术性能相对落后的国产电脑,虽然联想集团在这个时候研制开发自己的电脑是有利可图的,但依然面临着几个问题:对世界电脑技术的发展不熟悉;企业实力不够,公司当时难以承担开发电脑整机需要的资金投入;即便生产出自己的电脑,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因为先天不足而没有大的发展前途;由于“联想”是一家计划外企业,当时的国家政策也难以支持它生产电脑,等等。

于是联想公司结合中国国情,对自己研发的电脑进行改良,使之成为大陆的主导型电脑,这样做会有很多好处。第一,投资少,利于积累资金;第二,便于了解世界电脑的先进技术,积累市场经验;第三,便于建立自己的全国销售网络。

最终,通过改良和创新,联想不但发展了自己,也为中国的整个计算机产业做出了贡献。在联想和我国其他计算机企业一起奋起直追下,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真正实现了与世界同步。

老子有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世界一直处于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之中。的确,唯一确定的就是变化,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带领团队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保证企业长足的发展。

4.在别人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

如今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切都是在变的,而想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懂得改变自己。要知道,如今的人是都在变的,如果别人改变了,而我们不变,那么就会落后了。所以,想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就要懂得反思自己,在别人做出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只有先人一步,才能够让自己的收获比别人多。

李开复一直是一个高科技行业的从业者。面对着半年就更新一次的各种高科技产品,他自然更了解变化的意义。所以,他才会经常教导年轻人要学会改变。而且,他不仅在传输理念,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李开复认为,想要适应现在的时代,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保证自己不被落下,这就需要了解各种新的资讯。掌握了资讯之后,要做的就是对比,对比自己和时代的要求,看看哪些是相合的、哪些是不合的,然后将相合的发扬光大,不合的改掉。这个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这个过程,才能够做到在别人改变之前先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这些方法是李开复个人经验的集合,是根据多年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是非常实用的经验。而且,不仅李开复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其他的成功者也是抱有同样观点的。马云就是其中一个。马云是非常看重改变的,当别人都说“以不变应万变”时,马云却说“拥抱变化”。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004年12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全体员工大会,马云宣布了阿里巴巴领导层的一系列重大变动。马云说出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此次人事变动包括:首席人力官、首席运营官、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原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总经理等一系列职位的变动。对于一个庞大的公司来说,这种变动是很难让人想象的,但马云做出来了,而且动作很快。

关于为何做出这样的调整,马云说:“要调整就要在最好的时机做出调整,而不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他还说:“任何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期,才是它做出重大调整的最好时机。”这个观点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是很有冲击力的,它证明了马云的远见。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阿里巴巴总是会先人一步做出改变。正是凭着这种改变,阿里巴巴才能够高速发展。

其实,马云的这次调整是有明确目的的,他早就开始打造阿里巴巴的全球“帝国梦”了。早在创业之初,马云的眼光就是国际市场。直到2004年,他觉得时机成熟了,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马云的这一“变招”为阿里巴巴赢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阿里巴巴也因此迅速成为国际上数一数二的电子商务平台。

俗话说“以不变应万变”,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这种思维已经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如果仔细分析马云的整个行动过程,可以发现,他的做法跟李开复提出的自省过程几乎是一致的。马云先是了解市场,然后对比自身,做出了有益的调整。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马云是针对整个企业的,而李开复的办法是教导年轻人的。这个相似说明了成功人士的共通性,也验证了李开复们的想法的正确性。

马云在首尔大学的演讲中讲道:“当你规模变大的时候,如果察觉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你需要提前6个月做变动。因为当你意识到要改变的时候,通常都迟了,就像‘泰坦尼克’号撞冰山那样,会很快沉掉。我今天的问题就是,时常问自己,如何才能让这艘船安全航行,因为这不容易,我们在中国创造了1200万个直接及间接就业机会,如果我们这艘船沉了,1200万个就业机会就命悬一线。”

正是马云的这种在别人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的思路,才有了阿里巴巴如今的强大。如果马云没有先市场一步的眼光,那么阿里巴巴想要达到今天的规模肯定还需要一定时间。这正是先变的优势所在。

诺基亚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他们一直强调了解这个行业,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可是2013年成为一个转折点,诺基亚在智能机的发展上落后于同期的苹果与三星,并在高端智能机领域被两者扔出了几条街,而在低端市场上,诺基亚在WP平台方面还经常被竞争对手所“调戏”。如HTC在WP7.5和WP8产品方面两次抢先诺基亚在中国市场首推新品,华为则推出了1599元的WP8手机W1,性价比超越Lumia手机。对于诺基亚来说,WP8产品是唯一“命根”,作为诺基亚产品和市场的战略武器,WP8产品销量极低,最终诺基亚把手机业务全盘卖给微软,多年内都不会再有诺基亚品牌的手机了。或许,诺基亚在急于求变之前应先学会倾听,因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不来自外界,而是它自己。

作为一名企业家或生意人,市场需求和时代需求的变化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不能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做出改变,可能会被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无情地压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求生存甚至会被排挤出行业。

5.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会

2015年,马云说:“多年前我刚搞出淘宝网的时候,我告诉一位做皮具的老板,把你的生意放到网上来做吧。他说:‘我先看看。’几年前我再次告诉他同样的话。他说:‘有时间再说吧。’两年前他找我说:‘我的生意都让网上那些小孩抢走了。’”

马云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30年以前我们谁都没想到今天会这样,谁都没想到中国会成为制造业大国,谁都没想到电脑会深入人心,谁都没想到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得那么好,谁都没有想到淘宝会起来,谁都没想到netscape会倒下,谁都没想到雅虎会有今天。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谁都没想到我们今天可以聚在这里,可以继续畅想未来,我跟大家都认为电脑够快,互联网还要快,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变化的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今天还有不少年轻人就像无数百度、Google、腾讯这样的公司,拿掉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