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后宫:凤尊天下
21656000000210

第210章 相府闺秀(1)

赵恒为李太后办理了身后事,在赵光义皇陵附近选址,建陵墓,厚葬,并追谥其为明德太后。

这日天空阴沉,飘下鹅毛大雪,郭慕青觉得有些饿,便唤了晶莹过来,道:“本宫有些饿了,你去御膳房,给本宫找点吃的!”

“是,娘娘!”晶莹颔首应道,退出殿外,她呢喃道,“皇后娘娘最近是怎么了,怎么总是叫饿呢,方才不是才吃了点心吗?”

晶莹进了御厨房,恰好看见玉珠在逗弄一只鸽子,晶莹便道:“娘娘饿了,快准备些膳食!”

玉珠连忙站起身,道:“是,只是现在还不是用午膳的时辰,娘娘为何不再等一会儿呢,司膳房的宫人们已经在准备午膳了!”

“大胆奴婢,皇后娘娘说饿了,你就快去准备就是了,哪儿那么多的废话!”晶莹道,“给你半柱香的时间,你若是准备不出来,就等着挨板子吧!”

“姑姑教训的是!”玉珠连忙颔首,为皇后娘娘准备膳食去了。

司膳房有条不紊地为皇宫的每一位娘娘准备膳食,哪一个都不敢有所闪失,尤其是位主中宫的皇后娘娘,他们更是不敢怠慢,只是皇后娘娘只说饿了,却并没有说想要吃什么,方才司膳房的宫女才端过去一碟糕点,不知道是不合皇后娘娘的胃口呢,还是皇后娘娘都已经吃完了。

玉珠顺手挑了一盆已经做好的八宝炖鸭,呈了出去,准备让晶莹端走,没想到晶莹冷冷扫了玉珠一眼,道:“我看你倒是挺清闲的,就由你端过去吧。”

“是。”玉珠应道。

玉珠一边端着膳食,一边在想,既然皇后娘娘饿了,那就端一盆炖鸭过去,肉食最是抗饥,到时看他们怎么说。

玉珠尾随在晶莹的身后,将八宝炖鸭端进了德庆殿,呈给了郭皇后。

晶莹为皇后盛了一小碗,用汤勺搅动了一下,并顺手用银针试探了一下,然后才递给皇后。

郭慕青只觉得自己饥肠辘辘想要大快朵颐,怎料汤碗一呈到自己跟前,她就嗅到了一股油腻之味,郭慕青一阵作呕,她连忙用锦帕捂住口鼻,强忍着。晶莹见势不妙,慌忙拿了痰皿过来,郭慕青这才手抚胸口,呕吐不止。

玉珠大惊,她瞪大了眼睛望着眼前的一切,唯恐皇后降罪,将自己乱棍打死!

“娘娘恕罪,娘娘恕罪!”玉珠吓坏了,她连忙跪地磕头,不停地求饶。

“大胆奴婢,对待皇后娘娘的膳食竟然这么不用心,你端了一钵什么东西来,惹得娘娘身子不适大吐不止!”晶莹指着玉珠呵斥道,“来啊,快把这个贱婢拉下去,仗责二十大板!”

郭慕青连忙伸手阻止道:“与她无关,不要伤及无辜。”

“娘娘,您就是太过于仁慈,搞得御膳房的奴才们竟然如此怠慢娘娘,让奴婢替您好好收拾一下这些没有分寸的奴婢们!”晶莹愤愤不平地道,当初绿芽在的时候,哪个敢怠慢,现在她是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她得万事为自家主子着想,自家主子不争,她为了自家娘娘的中宫地位,也要为自家主子立威。

“娘娘饶命,娘娘饶命!”玉珠第一次为自己的性命而惶恐,她自入宫以来,一直待在司膳房,各宫争斗,从未殃及过她,就算是给刘娥通风报信,也是在暗中进行,她觉得自己做的万无一失,不会被人察觉,莫非,是被德庆殿发现了异样吗?

“本宫最近不想食荤腥,她只是司膳房的一个小小宫女,你就别为难她了,去,传太医!”郭慕青道。

玉珠见皇后娘娘维护自己,便大起胆子来,她头也不敢抬,嗫嗫道:“皇后娘娘,您最近不想食荤腥,可喜吃甜食?奴婢去司膳房给您拿点桂花糕过来。”

“不用了,你退下去吧!”郭慕青道。

“是,娘娘!”玉珠起身,退出了德庆殿。

这时太医进殿,为皇后诊脉。

太医眉毛一动,连忙跪地贺喜道:“恭喜皇后娘娘,贺喜皇后娘娘,您这是有喜了!”

“有喜?”皇后愣了一下,没想到她是真的有喜了。

只是这一次,并没有上一次那般欢喜,而是多了些忧虑,她再也承受不起天人永隔的痛苦了,她屏退御医,对晶莹道:“晶莹,你说是不是褆儿再次投胎,褆儿一定很想念母亲,所以再次投胎,本宫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看好这个皇儿,不能再让他有个什么闪失了。”

“皇后娘娘,您母仪天下,福泽天下,小皇子怎么会再有闪失,不会的娘娘,您不要多想,小皇子一定会平安降生,平安长大,承欢膝下。”

“嗯。”郭慕青点点头,久违的微笑荡漾在唇角,画出一个美丽的弧度。

晶莹道:“娘娘,要不要将这个喜讯禀告给皇上?”

“不用急。”郭慕青道,“如果皇上今晚来德庆殿安歇,本宫会亲口告诉他这个喜讯。”

“是,娘娘。”晶莹应道。

朝堂之上。

赵恒班师回朝,所有功臣一一封赏,就连之前被寇准支到天雄军前线的王钦若也是一大功臣。赵恒原本想要封赏一下参知政事王钦若,没料到王钦若却想要辞官罢职,归根结底就是不想看见寇准,赵恒百般挽留,王钦若才勉强答应留了下来,但自此以后,是看寇准哪儿哪儿都不顺眼,两个人算是结上了梁子。

赵恒道:“众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启禀皇上,臣有事要奏!”王旦向前一步,道,“如今边疆安定,百姓安乐,皇上是不是应该纳选妃子,就算是为大宋社稷江山稳固着想,也该为大宋绵延子嗣。”

“朕的后宫已有不少佳丽,这件事情就不劳王爱卿费心了!”赵恒道。

“那皇上是否应该雨露均沾,不该专宠一个妃子,导致后宫无皇子诞出,这对大宋社稷不利啊!”王旦继续道,“嫔妃专宠,对江山社稷非福,乃是祸根所在啊!”

“王爱卿言重了,朕并没有专宠哪个妃子,朕只是忙于朝政,没有时间流连于后宫而已。”赵恒道,“只是,太后刚刚薨逝,朕不该在这个时候选妃啊!”

王旦言辞恳切地道:“太后临走之时,臣就跪在嘉庆殿,李太后的临终遗愿,就是希望皇上为江山社稷着想,为大宋绵延子嗣,就拿澶渊之战来说吧,皇上御驾亲征,汴京却无太子监国,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赵恒又何尝不急呢,他安慰自己,也安慰众大臣道:“朕的后宫还有祉儿,杨婕妤所生,朕并非没有一子啊!”

“皇上,臣希望皇上能明白臣的意思,皇储向来在众皇子中筛选,优者立为皇储,偌大的宋宫,只有一个皇子,岂不贻笑大方?”王旦据理力争道,“还请皇上了却太后临终遗愿,为大宋江山着想!”

“请皇上为大宋江山着想!”众臣附和道。

后宫之事原本只是家事,但在这时,却上升到了国家安危高度上,赵恒三十多岁了,后宫只有一子,众臣们的忧虑,也不是空穴来风。

“那就依王爱卿所言,纳妃!”

“宰相沈伦之女沈世萱年方二八,知书达理,相府名门闺秀,宜与皇上婚配!”王旦说道。

赵恒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王旦并不是要他广纳嫔妃,而是想要举荐前朝宰相沈伦之女沈世萱入宫。

“好,这件事就交由你来办,选个黄道吉日,将沈世萱送进宋宫。”赵恒说完,起身,扬长而去。

王旦望着赵恒的背影,俯首道:“是,微臣定会将此事办妥!”

宰相寇准上前,拍了拍王旦的肩膀,道:“皇上后宫的事情,我们这些朝官,还是少干预的好,免得皇上反感呀!”

“寇相爷,为后宫纳选贤良淑德的良人进宫,可不仅仅只是后宫之事啊,皇上都已经三十多了,再不生几个皇子出来,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天下可就大乱了呀!”王旦摇摇头道。

澶渊之战,王旦回来监国,皇上连个成年的皇子都没有,多么可悲啊!

“寇准,你难道不知道当年皇上还是襄王之时,为什么没有跟王妃诞下一子吗?还不是因为那个被先皇贬黜出京的花鼓女!暗度陈仓,偷偷相会!红颜祸水啊!寇相爷!”王旦拂袖离去。

寇准若有所思,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