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家有灵田
21599800000120

第120章 体悟

东方剑晨默默的体会着清心诀中的关于水的种种意境,种种道韵,水至刚至柔,阴阳相济,几近于道,种种明悟在心,让东方剑晨对随处可见的水,有了一种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不同理解,这些平常看似不起眼的水,却有着这样令万物无法超越的韵味。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不变应万变,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东方剑晨再一次,在心中默默的念诵着清心诀的第一句口诀,且慢慢的念诵下去,每一句口诀,都随着东方剑晨的默默念诵,在东方剑晨的脑海中绽放出来点点的光辉,一个个的字,就像是天上无尽的星辰,闪闪发光,照耀尘寰,破除心中的迷障,领悟真理。

一滴纯净的水性真气,从丹田中生出。这股灵气一出现,便开始自主的吸收着灵田中石乳甘泉。

石乳甘泉虽然是山石精华所成,但说到底仍是一种液体,一种水态,这股石乳甘泉一入体内,东方剑晨便知道自己理解错了,以前的自己,只是以为这石乳甘泉是山石精华,与其他属性的灵气根本不搭边,如今看来并非是如此。

五行相生,万元归一。

水性灵力从丹田流出,开始向着全身上下的经络四处流动,细小的灵力在经络中绵绵不绝,流动不息。

随着灵力的流动,水性真气不断的壮大。

默默运行了三十六周天,东方剑晨觉得神魂中有些疲倦传来,便停下来继续修行,随着修为的提高,自身的灵力,已经可以慢慢的滋养神魂,东方剑晨有时候甚至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神魂的不断壮大。

神魂强大到一定程度,就能够凝聚在一处形成金丹,金丹破裂就能够结成法相,凝聚元神婴儿。

轻轻的吐出一口浊气,东方剑晨睁开了眸子,此时的教室中,大家伙仍在抑扬顿挫的读着书,煞是热闹。

东方剑晨静静的坐在那里,心中一片平静,如水无痕,看着这世界的眼睛中,带着一丝理解,一丝宽容。

平平静静,如水无波。

捧起手里的书本,再一次读了下去,心中没有一丝的浮躁,全身心的投入,随着用心去读,东方剑晨的整个精神,都仿若投入了书本中,随着认真的研读,东方剑晨的眼中仿若出现了书中所描述的世界。

每一个字的道理,奥义,都在心中慢慢的浮现,曾经所不能体会的东西,慢慢的酝酿。

等读到最后,那文章上的每一个字都消失了,一个字都没有,有的只是一种道理,一种思想,一种莫名的体悟。

他体悟到了圣人的思想,圣人的道理。

在体悟到的那一瞬间!

很多事情的道和理,他便想通了。

面对大自然、面对现实所能看见和知道的事,想想就行,想通了就是圣人。

这是东方剑晨体悟到的道理。

就在东方剑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的时候,他所没有注意到的是,一缕缕淡淡的金光从书本上散发出来,随着这缕金光散发,整个教室忽然之间都安静下来,随着这缕金光的散发,教室的每一个人,都仿佛听到有人在耳畔说着什么道理,似远似近,似远在天边,似近在心中,那种道理,模模糊糊,无言无语,直透心底,懂了就是懂了,玄之又玄。

随着这种道理的体悟,教室里的每一个人的眸子都开始变得清澈,变的睿智,就算是平时不怎么喜欢读书的人,此时看着手里的书本,也有着一种天然的喜爱,那书上的东西,也似乎在一观之间,已然了解了书中道理。

而那金光慢慢的汇聚在东方剑晨的脑后,绽放出来,带着一种气势磅礴的神圣,令人从心中生出来一种崇拜,一种敬仰。

“这是把书中的道理吃透才会形成的圣贤的光辉!”白老夫子震惊了,这是白老夫子偶尔从一本古籍上看到的描述,可是他一直以为这是一种传说,绝不会出现,也绝不会有人能够把书中的道理吃透。

只有把书中的道理完全的吃透时候,书中的所有的文字,就会消失,就会不见,因为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已经化为道理、化为思想,消融在人的脑海里。

想不到今天,居然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人。

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想法已然与书本中描述的道理相通。

“写得好,写得好!原来如此!”忽然东方剑晨大笑起来,看着空无一字的书本,忽然大笑起来。

“圣人原来不读书!”

圣人的思想言论流传于后世,被人仰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那些思想仿佛横空出世,没有前人的依据!

那么,圣人何以成圣人?

其实道理也简单。

圣人思想!

学会基本的汉字,甚至没学几个汉字都不当紧。

只要思想就行。

面对大自然、面对现实所能看见和知道的事,想想就行,想通了就是圣人!

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庄子就更是,老子也是,他们之间基本不互相交流学问,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没有书,他们只听和看,行动对于思想在那个时候还不太重要。

孔子是个思想家,这没错,但孔子是个教育家,这就有问题了,他教的学生没有超过他,他就是失败的教授,教育后来沿着孔子的思路进行下来,或许正是教育的不合理之处。

思想很重要,一个开放的思想尤其不需要太多的信息来充实,信息多了必然对思想的自由造成限制,这是后来人无法超越前人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现在更明显。

大量的信息冲击着人的思想,让人来不及想,只好奴隶般地匍伏在前人的脚下,怎么也想不通今日这么发达的手段就作不成大学问?更别说成圣人了。

所以,圣人不读书,或许真就是其成为圣人的原因了。

但是,必须思想,必需面对,面对一切并思想着,就有可能成为圣人。

一瞬间的思索,一瞬间的领悟,让东方剑晨的心中犹如闪起了一盏明亮的灯,灯光照耀,照破了以前许多想不通的事情。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来都是让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见识,要有自己的想法。

笑声震动教室!

这一笑,带着一种道理通透,了悟洞彻的智慧。

且他的神魂,也随着这种领悟,开始急剧的壮大起来。

圣人原来不读书!

可是普通人,还是需要读书的,需要日积月累,思索天地万物,厚积薄发,才能够逐渐的到达圣人之境。

随着这一笑,东方剑晨脑后的那一股慑人的金光也消失不见,可是这一股金光却被白老夫子看在了眼里。

天下间,读书人极多,遍布三教九流。

在大闽帝国,什么人最尊贵!

当然是读书人最尊贵!

一直以来,读书人都掌握着大闽帝国的绝大部分的权力,统治着整个皇朝,几乎是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私塾,都有着学堂,都有着读书人,然而,现在的读书人虽然掌握着皇朝大权,却一直没有见有人施展过绝世神通,反而是一直宣扬着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样的给人一种读书人根本就是不会什么神通法术的假象。

而实际上,白老夫子却是知道,读书人是有神通法术的,而且威力不弱。

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

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

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

望着那一缕消失的金光,白老夫子有些发愣:“难道东方已经悟透圣人道理,参悟了儒道神通,那他可是有可能会成为大闽帝国中新一代的儒道至圣!”

虽然只是一种可能,虽然也许刚刚东方剑晨的领悟,只是昙花一现,可是他却有了这样的一种资质,大千世界,无尽的读书人中,千百年中,也难以出现一位儒道至圣,而在永丰学堂,而在永丰学堂的丙等生班中,而在自己白某人的学生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位儒道至圣,一想起这个,白老夫子的心中都兴奋的有些不能自已。

儒道至圣啊!

那可是名标千秋万代的大人物,每一个和他有所纠缠的人,都将会在青史中,留下浓笔重彩的一笔。

平静、平静、要平静!

淡定、淡定、要淡定!

白老夫子努力的压下心中的兴奋,望着笑声落地的东方剑晨,脸上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说着:“东方,你是不是读书,读出来了什么感触,可愿意和大家有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