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宝典
21575700000185

第185章 性心理障碍

什么是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既往称性变态,泛指两性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其正常的异性恋爱受到全部或者某种程度的破坏、干扰或影响,一般的精神活动并无其他明显异常。

性心理障碍患者具备正常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寻求性欲满足的异常行为方式有充分的辨认能力。事后多有愧疚之心,但往往难以控制自己。

为什么会形成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一般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生物学因素

在关于同性恋的研究中确实发现有少数患者内分泌异常或性染色体畸变。另外,近年来有人提出,性激素与脑性定向密切相关,尤其与围生期母体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围生期雄鼠如果存在雄激素缺乏,特别是睾酮缺乏,将改变出生后的性定向,成年期则出现同性性行为。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能在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学中占主导地位。弗洛伊德认为性变态与其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走向歧途有关。此外,父母对子女的性教育失当与社会不良影响也为重要原因。有些父母出于自身的喜好和期待,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向异性发展,如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或将女孩打扮成男孩。自幼生长于异性的包围圈中容易导致儿童心理朝异性化方向发展。

3.社会因素

性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如有的社会认为同性恋伤风败俗,有的社会对同性恋行为则相对宽容。我国明清晚期富豪阶层一度出现同性恋流行。同性恋合法化不符合我国现行法律、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同性恋不会成为主流文化和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什么是性身份障碍?

性身份障碍,主要指易性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男女之比约为3∶1。

易性症患者往往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病情严重者渴望自己是异性或坚持自己是异性。女性患者明确表明厌恶女装并坚持穿男装,否定自己的女性解剖结构,有的表示即将长出阴茎,不愿意乳房发育或月经来潮,有的偷偷地甚至公开上男厕所站立排尿。而男性期望自己将长成女人,明确表示阴茎和睾丸令人厌恶或即将消失。

什么是性偏好障碍?

1.恋物症

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由性对象手持此物可以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

该症初发于青少年性成熟期,个别起源于儿童期。几乎仅见于男性,有相当部分是单身或孤独的男人。正常人对心上人所用之物偶尔也有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念头和想法,不能视为恋物症;只有当所迷恋的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达到满意的性反应的必备条件,或作为激发性欲的惯用和偏爱的方式时,方可诊断为恋物症。

恋物症患者所眷恋的妇女用品常有胸罩、内衣、内裤、手套、鞋袜、饰物等。恋物症患者接触所偏爱的物体时可导致性兴奋,甚至达到性高潮、体验到性的快乐。因此他们采取各种手段甚至不惜冒险偷窃妇女用品并收藏起来,作为性兴奋的激发物。一般说来,他们对未曾使用过的物品兴趣不大,往往喜欢用过的甚至于是很脏的东西,且一般并不试图接近物品的主人,对异性本身并无特殊的兴趣,一般不会出现攻击行为。

有些恋物症患者表现为对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如手指、脚趾、头发、指甲迷恋。有的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抚摸女人的头发,甚至将头发剪下收藏作为性刺激物。

2.异装症

是恋物症的一种特殊形式,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引起性兴奋。当这种行为受到抑制时,可引起明显的不安情绪。

异装症患者并不要求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并无障碍。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异性恋关系,性爱指向是正常的。同性恋患者中有些也喜欢穿着异性服装,但同性恋患者是为了取悦于性伙伴,增加自身的性吸引力,或者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他们的性取向和他们的内在性格。而异装症患者以异装行为作为性唤起物并取得性满足,其内在动机和出发点不同于同性恋。另一方面,同性恋患者穿着异性服装是一种一贯倾向,而异装症患者一经性唤起达到性高潮便脱去异性服装。

3.露阴症

该症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之以手淫,但无进一步性侵犯行为施加于对方。该症几乎只见于男性,如在中老年首次出现,应高度怀疑器质性原因。患者个性多内向,露阴之前有逐渐增强的焦虑紧张体验。时间多在傍晚,并与对方保持安全距离,以便能快速逃脱。当对方感到震惊、恐惧或耻笑辱骂时感到性的满足。情景越惊险紧张,他们越感到刺激,性的满足越强烈。露阴行为的受害者一般为16岁以上的女性。有些年纪大的妇女对露阴者的露阴行为表现出冷淡和无动于衷,反倒令露阴者大为扫兴。

4.窥阴症

一种反复多次地窥视他人性活动、亲昵行为或异性裸体作为自己性兴奋的偏爱方式,有的在窥视当时手淫,有的事后通过回忆与手淫达到性的满足,他们对窥视有强烈的欲望。窥阴症以男性多见,且其异性恋活动并不充分。他们往往非常小心,以防被窥视的女性发现。大部分窥阴症者不是被受害人报告而是被过路人发现的。

窥视者通过厕所、浴室、卧室的窗户孔隙进行这些活动。有的长时间潜伏于厕所等肮脏地方,蚊虫叮咬、臭气熏天,但患者控制不住冲动,依然铤而走险。有的借助于反光镜或望远镜等工具偷窥,但他们并不企图与被窥视者性交,除窥视行为本身之外,一般不会有进一步的攻击和伤害行为,他们并非胆大妄为之徒,多不愿与异性交往,有的甚至害怕异性、害怕性交。与性伴侣的活动难以获得成功,有些伴有阳痿。

5.摩擦症

指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

摩擦症患者没有与摩擦对象性交的要求。有的男性青年在公共汽车、电影院或其他人多拥挤的地方,特别在夏天无意中触摸到女性的臀部时自发阴茎勃起甚至射精,不能诊断为摩擦症;有进一步的性侵犯动作甚至于企图强奸对方者是流氓行为,不诊断为摩擦症。

6.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

在性生活中,向性对象同时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和偏爱方式者为性施虐症;相反,在性生活的同时,要求对方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与偏爱方式者为性受虐症。

性施虐症绝大多数见于男性,有鞭打、绳勒、撕割对方躯体等行为,在对方的痛苦之中感受性的快乐,甚至于施虐成为其满足性欲所必需的方式。有些人童年曾有虐待动物的历史,成年后在性生活中不断虐待对方甚至造成对方死亡,有的患者因妻子不配合,转而在妓女中寻求满足。

什么是性指向障碍?

性指向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形式为同性恋。表现程度可有所不同,有些只是纯精神性的,主要是思想和情感上的依恋,并无肉体上的接触。

这类人从幼年即出现一些迹象,如游戏时爱扮异性角色,愿同异性玩耍,愿穿异性服装等。这时他们的同性恋倾向是模糊的。到青春期后性爱倾向明朗化,他们对同性开始感兴趣,有爱慕之心,而对异性则否。

同性恋者与同性恋伴侣情投意合,甚至欲建立“家庭”。因此,一旦伴侣离开,他们会极度地悲哀和痛苦,有的因此产生抑郁反应,甚至自杀。

有同性恋行为的两个人,可能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另一个为异性恋者。男性同性恋行为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及女性同性恋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常常是真正的同性恋者。如果双方都是真正的同性恋者,那么在性行为中会轮流更换主动位置,而在心理上他们都会认定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多数同性恋之间有具体的性行为,在男性中有几种表现形式:①口腔-生殖器接触;②相互手淫,互相取乐;③肛门性交。女性除了口腔-生殖器接触、相互手淫之外,往往采取拥抱、阴部相互摩擦、使用人工阴茎或类似于阴茎的物体。同性恋者之间的“感情”联系,女性之间比较固定,男性较不稳定。

同性恋之间私下相好,若不损害第三方利益,多数国家不予追究。但若因同性恋活动导致一些刑事、民事纠纷,法律将予以追究。国内已有多起同性恋者因“失恋”而导致的伤害案例。另外,同性恋者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主流文化,一旦为外界所知,在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以及舆论的排斥,有些人深感痛苦、自责,自杀者亦不少见。特别是在青少年期经常出现性定向的痛苦,必须作出是继续还是压抑同性恋感情的决定,到了中老年同样面临很多社会心理问题。

由于各国法律、制度、文化等差异,对同性恋的评判标准有很大差别,如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已没有同性恋的诊断分类,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不把它列为病态。

怎样治疗性心理障碍?

1.心理治疗

使患者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在何时、何阶段、由哪些因素导致走向歧途,使患者正确理解和领悟,并进行自我心理纠正。心理治疗的疗效取决于患者的治疗愿望是否强烈、患者是否为自己的性心理偏离感到不安或痛苦,以上两点的答案若是肯定的则疗效相对较好。性心理障碍发生早、持续时间长、患者年龄已超过40岁者,疗效欠佳。在治疗时若不考虑或处理好异性恋的问题,往往难以取得稳定的疗效。总体而言,心理治疗效果有限。

2.行为矫正

包括厌恶治疗,如给患者看同性恋的录像之后随即给予厌恶性刺激。恋物症的患者同样可采取厌恶治疗。

易性症者多要求通过手术改变其性别,但变性手术复杂,难度较大,费用较高,特别是亲友往往坚决反对,有些出现心因性抑郁及自杀。手术效果也不肯定,且手术后激素替代治疗有诸多不良反应。从心理学方面来讲,手术前患者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手术后社会又难以接纳他们,有些人手术后不得不隐姓埋名异地生活。因此手术应慎重,必须是在进行了正规的系统的心理治疗之后才考虑,并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

怎样对待有性功能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的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如性欲亢进或性欲减退。

不论是男、女患者,因病情影响到病房管理和社会治安时,首先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态现象,不是患者思想意识不好或流氓成性,对患者应抱关心、同情态度,不能耻笑、训斥。当然,也不能对这些非礼行为听之任之。医生一方面要把握病情,对症下药,及时使患者的上述症状迅速得以控制;另一方面,家属应对患者严加看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多数性欲亢进症状会随着整个精神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消失。性欲减退患者一般不致对社会秩序带来不良影响,仅会造成家庭夫妻关系不和,配偶应正确对待。

性心理障碍患者也不是性欲亢进或道德败坏之徒,一般社会生活适应良好,只是他们在选择性爱对象和性欲满足方式上异于常人。他们的病态行为,如果造成了对他人身心健康的损害、干扰了社会秩序、有伤风俗,得到法律惩处。值得注意的是,对他们的病态心理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单靠法律手段往往难以奏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性恋行为的两个人中,多数是一方为真正的同性恋者,而另一方参与同性恋行为只是出于同情或受胁迫而逢场作戏。后一种人若发现要好的朋友或同事与自己的感情超过了一般的同性之间的友情,或有性的要求或举动时,应及时加以拒绝,并提醒对方尽快接受心理医生治疗。若勉强应付或任其发展,往往越陷越深、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