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就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疗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病原因,应用心理方法来解释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及方法很多,采用最多、最普遍的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或精神病学的科学知识,结合患者的个性心理特点及病情,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教育或暗示,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发病的原因及症状,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唤起他们的积极情绪状态,促进机体的代偿功能,结合适当的医疗措施,使病情好转或康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分析矛盾,适当改善环境,使病情减轻或痊愈。
在进行心理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经过、性格特征、治疗的要求、过去的治疗情况以及对待疾病的态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针对主要矛盾,选择恰当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医生要对患者持同情关心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医生的语言才能发挥其心理治疗的作用。另外,临床经验表明,心理治疗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药物本身既有药理作用,又有心理效应。药物能较快地改善躯体症状,可使患者进一步相信医生,使医生的言语具有更好的心理治疗效应。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个别心理治疗
这种治疗主要通过医生和患者的谈话进行。谈话的态度应诚恳认真,一般是医生先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在较全面地掌握了情况以后再有的放矢地发表意见。发表意见时宜扼要,避免与患者发生争论,如患者一时不能接受,可以暂时搁置以后慢慢说服,或让事实说服患者。个别心理治疗适用于神经症和反应性精神病,亦适用于重型精神病的恢复期。
2.集体心理治疗
这种治疗适用于病情类似的患者,适应证与个别心理治疗相同。所谓集体,通常指一个小组,一般由几个至十几个病情相似的患者组成。治疗形式包括上课和讨论。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患者上课,介绍他们所患疾病的原因、性质、症状及防治知识,解答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然后由患者讨论,谈听讲后的体会,谈自己疾病的特点和对待疾病的正确的或错误的经验。通过讲课和讨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集体心理治疗一般1周左右为一疗程,每个疗程讲课3~5次,每次1小时左右。这种治疗对门诊及住院患者均可应用。与个别心理治疗相比,它比较节约时间,而且由于患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尚未达到疾病程度的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的心理问题以个别心理治疗为主,集体治疗也可采用。
3.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对各种形式的癔症发作有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暗示,系指某人处于某种特定的环境及情绪背景下,对外界的影响或观念常无条件地接受。癔症患者往往容易接受暗示,他们可因暗示而发病,往往也可因接受暗示而治愈。我国历代医学家十分重视,而且善于运用暗示疗法,如《景岳全书》记载,明代名医张景岳某日去看一位患急症的妓女,张见其口吐白沫,僵卧于地,口鼻皆冷,气息如绝,触其脉,和缓如常,脉象与症状很不相符,判其为癔症。张大声说:“此人病甚危险,需用火攻,用大壮艾灸眉心、人中和小腹,否则难以保命。我的住处有艾绒,可速取来用。”随后,又制止说:“慢,我身边带有药,若她能咽下,咽下后有声息,就不必用灸。若口不能咽,或咽下后无声息,灸也不迟。”那妓女听了张景岳的话,药到嘴边便立即咽下,随之声出,体动,病也就好了。
正常人均可接受暗示,但不是每一个人均具有高度的暗示性,接受暗示的程度因人而异。只有易接受暗示的人,应用暗示疗法才能起到治疗作用。进行暗示治疗前,必须向患者的亲属或同事说明,取得他们的配合,否则,会因他们的不恰当暗示使治疗失败。暗示治疗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发作形式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语言加药物或物理治疗方法。如癔症性抽搐多采用针灸强刺激,癔症性失明、失音可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治疗。上述各种治疗方法均是在语言暗示下发挥作用的。
4.催眠疗法
一般对较为难治的癔症发作或其他疗法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此法是让患者处于催眠状态,使语言的影响起到强化作用,加强暗示效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催眠,治疗时让患者躺在安静环境中,四肢放松,然后缓慢静脉注射0.25%的阿米妥钠或硫喷妥钠,边注射边与患者谈话,或让患者数数,待患者言语缓慢、含糊不清时,即意味着进入催眠状态。此时医生可按拟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如诱导回忆往事,患者可一一回忆;如让其活动瘫痪肢体或发音时,均可进行。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时注射药物速度要减慢,以防其入睡。终止治疗时,可继续推注药物,让其进入睡眠,休息片刻,醒后可一切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