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21432900000038

第38章 末世长安,风雨飘摇的唐王朝(1)

骄奢淫逸,朝纲混乱几多难

唐宣宗李忱虽然是晚唐时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开始听信道士的胡言乱语,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他最终因为服用了太多的丹药,丹毒发作,后背溃烂而死。李忱有十三个儿子,李温是长子,本该立他为太子,但是因为李忱并不喜欢这个儿子,所以在大臣们请立太子的时候,被李忱拒绝道:“朕还没有老,如果现在就立太子,不是把我当废物吗?”于是大臣们就没敢再提这件事。直到李忱病重,才准备下诏立太子,他想立自己喜爱的第三子李滋为太子,但是宦官们偷偷改了圣旨,将李温立为太子,改名李漼,他就是日后的唐懿宗。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城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但是在李漼在位的十五年里,他骄奢淫逸,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没有危机意识,遭遇外患也不以为然。李漼的不思进取把唐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线光明彻底熄灭了。

李漼即位的第二年,安葬了唐宣宗,改元为咸通。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是因为唐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李漼改元时想起了他的父亲,但是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唐宣宗的影子。唐懿宗李漼的咸通之政与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政相比起来,也是相距遥遥,无法相提并论。

李漼在位期间,国内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南诏也不断派兵侵扰。在初步平定了内乱和外患之后,李漼以为天下太平了,开始一心沉溺在吃喝玩乐上。

李漼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于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李漼在宫中的时候,每天设一个小宴,三天摆一次大宴,每个月在宫里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宴会上摆着很多奇珍异宝,节目的花样也很多,让人应接不暇。

除了饮酒,李漼还很喜欢观看乐工优伶的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算是外出到四周游历,也会带上乐坊的这些人。李漼宫中供养着五百多名乐工。李漼高兴的时候,动不动就赏赐这些人,多则上千贯钱。有时,他在宫中厌烦了,就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去住几天。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以便迎接皇帝。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们,也要随时备好坐骑,以备李漼随时招呼他们一起外出,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李漼每次出行,宫廷内外的随从多达十多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这笔费用成为了国家财政开支的一项沉重的负担。对于这件事,担任谏官的左拾遗刘蜕屡次提出并劝谏,希望皇上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勤俭节约,把钱省下来体恤边将、关怀百姓,减少娱乐,专心于政事。对此,李漼根本听不进去。

有一天,李漼心血来潮,竟然把唐高祖献陵以下到唐宣宗贞陵的十六座帝陵统统祭拜了一遍。唐朝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关中渭北的高原上,距离长安路途遥远,出行只有马车,还要带上众多的随从和祭祀物品,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回来的。朝中不可一日无君,李漼却离开了那么久,不理朝政,只顾自己高兴。

游乐和歌舞,成为了李漼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个官场都弥漫着一种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风气。

爱女暴死,懿宗大开杀戒

唐懿宗李漼一共有八个女儿,同昌公主是长女,也是最受李漼疼爱的一位公主。同昌公主的闺名叫李梅灵,母亲是号称长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同昌公主从母亲身上继承天生丽质的容颜,明眸善睐,聪明伶俐,而且性格温顺,善解人意,十分招人喜欢,从小就被李漼视为掌上明珠。

李漼虽然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但是李忱并不怎么喜爱李漼这个长子。所以,李漼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漼在自己的王府里,沉迷于歌舞和美人的温柔乡之中,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暂时忘记恐慌。在李漼还没当上太子的时候,郭淑妃只是王府中的一位侍姬,但是因为她长得十分美丽,所以受到了李漼的宠爱。在李漼所有的姬妾里,郭侍姬最会体贴和抚慰他,甚至愿意冒着生命风险,为夫君品尝可疑的食物。

后来,她生下了女儿梅灵,小梅灵说话很晚,但是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祝贺父亲的话。不久之后,李漼就被宦官拥立为太子,登基为帝。喜出望外的李漼从此把女儿当成自己的福星,十分宠爱。他封郭氏为淑妃,梅灵则封为同昌公主。

同昌公主渐渐长大了,她不但外表美得闭月羞花,而且还精通琴棋书画和女红。她能在一张普通大小的锦被上,绣出三千多只色彩斑斓的鸳鸯。李漼和郭淑妃千挑万选,为女儿选中了新科进士韦保衡作为同昌公主的驸马。韦保衡不但风度翩翩,而且才华出众。

李漼为了同昌公主的出嫁,几乎把大唐王朝的国库翻了个遍,把所有他能看得上眼的东西都送进了同昌公主的新府邸。李漼为同昌公主营造的公主府,拥有旷古未有的奢华,就连打扫用的簸箕,都是用金丝编织的。同昌公主出嫁以后,李漼心疼女儿不能保持从前享受的待遇,就不停地往公主府里送珍奇的食物。

尽管备受娇宠,但是同昌公主的为人还是十分谦和的。她经常宴请丈夫的族人以及朋友,并让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珍宝。有一次,韦家人想要连夜看戏,同昌公主就让侍者捧出红色的琉璃盘,在盘中放上夜明珠,照得整个厅堂如同白昼,让韦氏一族能高兴地看戏。

然而,婚后的第二年,同昌公主忽然生病了。这可急坏了唐懿宗李漼,为了给同昌公主治病,他广召天下的名医。但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同昌公主的病情非但没有改善,反而一天天地加重了。李漼和郭淑妃将太医院的二十几个御医全都派到同昌公主府,为公主诊治。

那时的医生给女性贵族诊病的时候,望诊不能直接观察,要通过帷帐,切脉的时候不能接触到皮肤,只能悬丝而诊,问诊和闻诊也只能勉强通过别的女眷描述来判断,好似盲人摸象,这样做的后果既难为了医生,也对病人诊治疾患造成了不利。而且御医在给皇帝及其家人治病的时候,往往不敢下无把握之药,以避免承担责任。如果诊得皇家的病人脉象凶险,御医也只敢说脉象还好,开些甘草、陈皮、白术、茯苓等不痛不痒的药。一旦皇家的病人有个三长两短,朝廷追究御医的用药,也只能以医术平庸或者不恪尽职守而予以处分,不至于掉脑袋。

就这样折腾了一番,御医们弄不清同昌公主究竟得了什么病,但他们知道公主已经是病入膏肓了。惊恐的御医们商量了一个主意,列出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珍异品的药方送到皇帝那里,希望皇帝凑不齐药材,到时候御医们就可以因此逃过难关。但是御医们显然低估了皇帝的爱女之心。李漼居然很快就派人拿来了所有的药材。无计可施的太医们只好将这些药熬成汁水状,灌进了同昌公主的嘴里。同昌公主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当时她还不满十八岁。

驸马韦保衡眼看着公主死在眼前,作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他开始琢磨推脱自己干系的办法,保住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些替死鬼,用他们来消解皇帝心中的怒火。

于是,他向李漼控诉,说是因为御医们没有好好地为公主诊治,用药不当,以致延误了病情,害死了公主。当时被悲伤冲昏了头脑的李漼一听女婿的话,立即诛杀了为同昌公主治病的韩宗昭和康守商两位太医,并且灭了他们的九族。其他二十多名太医也都被砍了头,他们的家族总共三百多人都被投入大牢。杀完太医,李漼又把同昌公主的侍从全部抓起来,觉得他们没有尽到保护公主的职责,才让公主生了病,逼迫他们全部自杀,为公主陪葬。

心怀鬼胎的韦保衡又将同昌公主的死与政治挂起钩来。他鼓动李漼,将三十多个与自己平日不和的大小官员或贬谪或处死。说他们妒嫉同昌公主和韦家的恩宠,与御医串通,用药害死同昌公主。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对于那些无辜者来说,无疑是一场飞来横祸,被击中的还包括当朝宰相和兵部侍郎等朝廷大员,甚至还有同昌公主的姑父于琮。于琮和韦保衡同为驸马,于琮的妻子是李漼的妹妹广德公主。于琮辈份比韦保衡高,而且人品和才学也远出其上,这一直让心胸狭隘的韦保衡嫉恨不已。于是借着同昌公主之死,使了些手段,将于琮一家发配到了南疆。广德公主知道韦保衡不会就此放过于琮,她向哥哥请求让自己随丈夫一起去,以便照顾他。有了公主在身边充当守护神,韦保衡就不敢再对于琮下手了。

唐懿宗李漼因为同昌公主之死而大开杀戒的举动,在朝廷内外引发了各种议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刘瞻认为皇帝这样做会引起众怒,可能会给朝廷带来不可估计的后果。刘瞻认为虽然二十几位御医已经不能复生,但是如果把身陷大狱的三百多位太医的亲友释放出来,也许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刘瞻的奏词有理有节,无可挑剔。然而,李漼早已认定是太医害死了自己的爱女,不肯宽容他们的家族。

刘瞻又联合了京兆尹温璋犯颜直谏,措辞更加激烈。他们的行为激怒了李漼,李漼当即降旨,将刘瞻调为荆南节度使,温璋贬为崖州司马,责令他们三日内离京赴任,免得他们再啰嗦。个性情耿直的温璋当天夜里就在家中服毒自尽,李漼听到温璋的死讯,还恶狠狠地说他恶贯满盈,死有余辜。

在刘瞻离开长安赴任以后,韦保衡已经大权在握,他编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把刘瞻的门生故友三十多人,全部贬到遥远荒僻的岭南。为了进一步压制刘瞻,以防再生事端,他硬说刘瞻也参与了太医谋害同昌公主的事件。当时已经昏了头的李漼竟也信以为真,又把已贬为荆南节度使的刘瞻贬为康州刺史。

为了同昌公主的死,唐懿宗李漼折腾了好几个月,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等到这一切稍微安定下来,李漼决定为爱女举行盛大的安葬仪式。陵墓十分奢华壮观,陪葬的物品更是琳琅满目,送葬场面之大,绝非历代公主可比。同昌公主的棺椁,也是超出礼制的。李漼亲自为女儿写了挽歌,并勒令文武百官都带着金银器物和各自的吊辞来参加葬礼。在血腥的屠杀和放逐之后,李漼觉得为女儿报了仇,将同昌公主追谥为文懿。

任相不明,危机加重

唐懿宗李漼在位期间,沉湎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于国家社稷,但他的昏庸不仅在于沉迷欢宴游乐,不理朝政,更在于他用人无方。

李漼即位后没多久,就罢免了刚刚任命的宰相令狐绹。令狐绹,京兆华原人,字子直。他的性格十分温和,精通文学。他在唐文宗李昂时期中了进士,开始从政生涯,先后担任过弘文馆的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等职务。唐武宗时期,他担任湖州刺史。唐宣宗时期被起任宰相,令狐绹的父亲令狐楚也曾经在唐宪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令狐绹之所以能够升任宰相,在某种程度上是唐宣宗感动于令狐楚对唐宪宗的忠诚。唐宣宗是晚唐最后一个比较强势的皇帝,令狐绹一直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处理着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一直担任宰相直到唐宣宗去世。令狐绹的性格胆小懦弱,这也许是他能够在强势的唐宣宗面前担任宰相长达十年之久的其中一个原因。唐懿宗时期,令狐绹出任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先后担任了宣武、淮南等四镇节度使,后召入朝内,辅政十年,拜司空、检校司徒,封凉国公。庞勋起义军攻占徐州时,令狐绹被任命为徐州南面招讨使,但是屡被庞勋所败,唐懿宗李漼大为光火,决定罢免他,改任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自幼丧父,随兄白居易等人学习,后考中进士,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务。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白敏中作为宰相被授邠宁节度使,并讨平党项叛乱。后来,白敏中历任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师。唐懿宗李漼继位后,白敏中回朝,被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书令。

白敏中虽是前朝老臣,但在入朝时不慎摔伤了腿,一直卧病在床,三次上表请辞,李漼都不批准。白敏中有病不能上朝,正中李漼下怀,因为可以借故不理朝政。右补阙王谱说:“陛下,白敏中从正月摔伤后就开始卧病在床,已经有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和其他宰相探讨国家大事,但是时间都很短,请陛下缩减游宴玩乐的时间,增加和宰相们讨论天下大事的时间。”这番话让李漼十分不舒服,想要把王谱贬出朝廷去担任县令,但是其他朝臣认为王谱是谏官,只是谈论国家大事,按照规定不应该被贬斥。李漼只好暂时作罢,将此事交给宰相复议,那些宰相不顾国家体制,认为王谱不仅是对皇上劝谏,也涉及到了宰相白敏中,同意将王谱贬为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