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21432900000001

第1章 逐鹿中原,天朝初建的历史博弈(1)

时逢乱世,好风凭借力

隋朝末年,可谓是多事之秋。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天下大乱,农民起义不断,各地群雄四起。农民造反,因为国君的暴政令他们难以承受;军官造反,因为野心如同星火,一旦滋长便可拥有燎原之势。对于躲在扬州不敢回关中的隋炀帝来说,这并不是很难醒悟。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盗贼”揭竿而起,最终推翻隋朝江山的却是自己的亲表兄——唐国公李渊。

李渊的祖上是靠军功发迹的,后来通过和北周皇室以及隋朝的姻亲巩固家世显贵。李渊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关系。李渊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便过世了,当时年仅七岁的李渊世袭父亲的公爵封号为唐国公。李渊的姨母独孤皇后很关心李渊的成长,把他接到宫中居住。李渊比杨广年长三岁,但那时的天下是杨家的,所以表兄弟二人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李渊有时会因为寄人篱下而闷闷不乐,却也在宫廷环境的耳濡目染下成长为一名青年才俊,年仅十六岁的时候,李渊便被姨夫隋文帝杨坚赐予一柄御制宝刀,封为御前侍卫。尽管这个官职不大,但是得到提拔的机会很多,所以不失为一份好差事。李渊还借着护卫隋文帝上朝的机会,站在一旁,将隋文帝处理政务、与朝臣讨论国家大事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暗暗学习治国之道。

李渊聪慧好学、直率豁达、谦虚仁厚的性格,不仅让他拥有了在宫廷中晋升的机会和极好的人缘,也为他带来了一段美好的姻缘。李渊的妻子窦氏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她的父亲是隋朝的定州总管,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窦氏自幼聪慧,喜爱读书,并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周武帝十分宠爱这个外甥女,自幼便让她在宫中生活。窦氏小小年纪就十分关心政事,并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父亲窦毅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自己的这个女儿才貌双全,不可以随便许配给凡夫俗子,应当为她求得一个贤夫。就这样,在亲人的呵护下,窦氏到了出阁的年龄,她的美貌和才情引得四方的青年前来求婚,李渊也慕名而来。窦毅在自家门口的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让前来求婚的人用箭射孔雀的眼睛,射中者才能入选,然而数十位求婚者没有一个人能够射中那只孔雀。轮到李渊的时候,只看他凝神拉弓,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窦毅十分高兴,按照承诺将宝贝女儿许配给了李渊。

婚后,窦氏为李渊生下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还有一个聪颖的女儿,就是平阳公主。窦氏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自己的夫君,当李渊在朝廷上遇到烦恼时,她就像一朵解语花,耐心地劝慰自己的夫君,帮他分析事情的是非得失,提出中肯的意见,可谓是难得的贤内助。

隋炀帝从小就性格骄纵,经常嘲弄自己的表兄。他曾当着群臣的面羞辱李渊,说他是“阿婆面”。李渊十分不悦,但是碍于君臣关系,敢怒不敢言,只好独自叹气。窦氏得知后,对这个称呼进行重新解读,令李渊振奋起来。在李渊之后的政治生涯中,窦氏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由于隋文帝夺走了自己舅舅宇文家的天下,窦氏十分痛恨杨家,但是理智告诉她,为了自己夫君的前程,绝对不能跟当时的国君隋炀帝对着干,她劝李渊迎合隋炀帝声色犬马的爱好,将搜集到的宝马良驹进奉给他,果然使李渊的职务得到了提升。

李渊在隋炀帝即位后,先后被任命为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职位。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同年农历六月,杨玄感利用民怨民愤举兵反隋,李渊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在这期间,李渊树立威信、广交各路英豪,力量得到了扩充。

随着隋炀帝越来越残暴不仁,他的猜疑心也越来越重。有一次,李渊因病没能去参加朝会,隋炀帝便问李渊的外甥女王氏:“你的舅舅怎么迟迟没到?”王氏回答说舅舅患病在家,隋炀帝竟然说:“他病了?病得快要死了吗?”这口气仿佛在盼望李渊赶快死掉。李渊听说后,内心十分恐惧。因为那段时间民间正在盛传“李氏应为天子”,受到嫉妒心的驱使,隋炀帝开始对李姓家族发难,朝中的一位李姓大将军因为这个原因受到怀疑被满门抄斩。李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走投无路被逼去瓦岗寨起义。李渊为了自保,开始收受贿赂、沉迷酒色,使隋炀帝逐渐放松了警惕。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调任山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农民起义。李渊率兵击败了农民起义军,收编了数万余人,军力大增。第二年(616年),他升为右骁卫将军,在突厥侵犯边塞时,隋炀帝让他和王仁恭一同守卫边塞。

对于李渊来说,他不仅拥有超越旁人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还控制着山西中部的很大一片区域。但是,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混乱形势下,他却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其实,李渊是一个深谋远虑并且野心勃勃的人,他早就对隋炀帝的暴虐统治心怀不满。当他在山西的前几年里,也就是农民起义刚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当时他还没有自己控制的地区和军事力量,所以不得不对隋炀帝谦卑顺从。当他成为晋阳的留守,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后,就如同雄鹰迎来了一阵好风,于是展开丰满的羽翼,凭借风力,准备一飞冲天。

晋阳起兵,问鼎关中

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的人越来越多。晋阳作为军事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兵力充足、粮饷丰沛。当时有一支人数多达十几万的农民起义军,队伍在晋阳的南部安营扎寨,使得上党、西河、京都的道路断绝,并多次打败隋军。

李渊恰好在那一年被任命为晋阳留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巧施妙计,最终打败了起义军。在这之后,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富商豪士,以及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人纷纷前来投靠李渊父子,使他们在晋阳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此时,隋炀帝所在的江都被孤立了,隋王朝的统治已经奄奄一息。李渊有四个儿子,次子李世民那年刚满十八岁,他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一直都在积极地反对隋炀帝的暴政,平时很乐于和有才能的人结交,拥有很多朋友。晋阳令刘文静便是其中一个,他十分看重李世民的才干。刘文静跟李密是亲戚,在李密起义之后,隋炀帝便下令捉拿李密的亲友,刘文静受到牵连被革职关在监狱里。李世民前去探望时,刘文静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打天下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李世民回到家后,想到大势已去的隋朝,又想了想刘文静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心里便有了起兵的计划。李世民很想如实告诉父亲,但是又有些担心他会反对。恰巧此时,突厥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却屡屡败北,一旦此事被隋炀帝知道,李渊一定会被兴师问罪。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己起兵反隋的计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听后大吃一惊,连连摇头,脸色苍白地说:“你怎么敢这么想,这可是大逆不道啊!”李渊再三叮嘱儿子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死心,他为了说服父亲,又去找另一个好朋友裴寂帮忙,一起商量应该如何行事。裴寂心生一计,他利用职务便利,在晋阳宫中挑选了几个美女,把李渊灌醉之后,让美女们陪李渊过夜。第二天,裴寂对李渊说:“让宫女侍奉过夜已经触犯了宫中的律法,如果让隋炀帝知道的话一定会被杀头的,与其坐等被杀,不如下定决心起兵吧!”李渊左思右想,长叹了一声说道:“罢了,罢了,事已至此,我别无选择。”最终答应了起兵。

李渊把晋阳令刘文静从监牢里面放了出来,让他协助李世民,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假借隋炀帝的名义下了一道公文:晋阳、西河、马色、雁门各地百姓,凡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皆征发为兵,东征高丽。这道命令一下,百姓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反叛的火苗愈发高涨。

晋阳的两个副留守奉命调查招兵买马的情况,发现李渊派人把在河东带兵打仗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叫了回来,而且隋炀帝命令李渊去讨伐刘武周,李渊却以手下的兵马需要训练作为借口,拖延出兵的时间。种种异常的举动,让这两位副留守不禁心中生疑,看出了李渊父子图谋发动叛乱,于是他们暗中拟定计划想要进行阻挠。恰逢这一年许久没有降雨,土地干旱、民怨沸腾,两位副留守事先埋伏好兵马,然后恳请李渊去拜神求雨,准备趁机杀掉他,夺取李渊的兵权。但是这件事不知怎么让晋阳乡长知道了,他急忙去通知李渊,让他小心这两个副留守。李渊因此躲过了一劫。差点成为刀下鬼的李渊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两个设计害他的人,于是李渊以这两个人勾结突厥,里通卖国为由,把他们抓起来斩首示众。

铲除了这两个绊脚石之后,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手下准备了一份厚礼,前去突厥与那里的可汗讲和,让他与自己一同反隋。突厥可汗心中盘算了一番,觉得这样做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于是很痛快地答应尽自己所能助李渊一臂之力。李渊有了突厥这一有力的帮手,准备正式起兵反隋。

李渊自封为大将军,让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作为左右领军大都督,让刘文静作为司马,手下的众多士兵统统称为义士。李渊一众人马离开了晋阳,开始向长安进军。一路上,他们继续招兵买马,模仿农民起义军的做法,将官仓打开把粮食分发给百姓,收买人心。当他们抵达霍邑的时候,发现这里的道路十分狭隘,再加上接连几天的暴雨,导致军粮中断,在这种危急的时刻,他们又遭遇了隋军的袭击,可谓是雪上加霜。李渊因此开始有些动摇,产生了想要撤兵回晋阳的想法。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一起劝慰父亲:“我们现在已经将起义的事情召告天下了,如果现在就打退堂鼓,那些支持我们的人该怎么想?而且就算我们回晋阳,隋炀帝会轻易放过我们吗?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李渊听完后反复权衡了利弊,改变了撤退的想法,决定继续带兵向前进发。

这天,当李渊的兵马来到了霍邑的城边时,李渊派李建成带领数十位骑兵到城下挑战,又让李世民领兵从南面的山头进行突击,把从城中冲出来反击的隋军人马逼得无路可逃,很快占领了城池。攻下霍邑之后,李渊一行人继续向西进军,渡过黄河,攻下长安。李渊向百姓指出了隋炀帝的昏庸无道,宣布把隋王朝的严苛法令一律废除。为了笼络人心,李渊还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做了皇帝,叫做恭帝,尊称隋炀帝为太上皇,但这些只是他的一时权衡之计,杨侑只是个提线木偶。

公元618年的夏天,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废了恭帝,在长安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

一代巾帼平阳公主

在山西平定县与河北井陉县的交界处,屹立着一座巍峨的雄关,像是一只翱翔于山峦中的雄鹰,这里是出入山西的咽喉之地,也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尽管这座雄关恢弘壮丽,却有一个十分温柔的名字“娘子关”。据史书记载,这里曾经叫做苇泽关,在隋末唐初的时候,平阳公主曾带兵驻守在此,由于当时平阳公主的军队被称作“娘子军”,所以有了后来的这个名字。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爱女,排行老三,她与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和弟弟李元吉都是窦氏所生。史书中的平阳公主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巾帼英雄,但她的名字和生日却没有记载,后人称她为李三娘、李平阳等。

尽管平阳公主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但是父母对她却没有丝毫的娇宠溺爱,使她从小就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平阳公主的几个兄弟从小就聪敏过人,骑射征战、文韬武略无不精通。平阳公主从小就跟着他们一起舞刀弄枪、骑马射箭,丝毫没有贵族千金娇气羸弱的性格。在父亲研究排兵布阵的时候,她也常常发表自己的看法。

时光如白驹过隙,平阳公主已经从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妙龄少女。长安城中的贵公子们纷纷前来求亲。当年窦毅为窦氏选择夫婿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现在李渊为自己花容月貌、能文能武的宝贝女儿择婿,自然也用心竭力。他与夫人权衡再三,选中了晋州临汾的青年才俊柴绍。柴绍也是出身于贵族之家,习得一身好武功,嫉恶如仇,为百姓打抱不平的美名传遍了整个关中地带,年纪轻轻就当了太子的贴身侍卫,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太子右内率,正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婚后,柴绍携爱妻定居长安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当时李渊自觉胜出的机会并不大,因为他的地盘在遥远的晋阳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的兵马也不足,只有数万人,而且那时突厥不断进犯。由于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准备立刻前往晋阳与父亲汇合,以便助他一臂之力。柴绍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对妻子说:“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我们一起去怕会被旁人猜疑,一旦事情败露我们都会被朝廷捉住。”平阳公主听后决定让丈夫先走,自己留在后方将各种事宜妥善安排,把最大的危险留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