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侯
21343600000177

第177章 捎点礼物

叶尘心中如此想着,忍不住笑道:“殿下喜欢吃糟白鱼,令地方官府定时呈送就是了,何必以公主之尊向臣索取呢?”

永庆公主瞪起杏眼道:“公主之尊怎么啦?本公主也就是偶然看见了你,忽地想起这件事来,你不舍得那就算啦,父皇早已定了规矩,宫中不得向地方索要食物的,我要是能向地方官府索要还用得着问你?”

她转身就走,一边悻悻地道:“大哥明知道我喜欢吃糟白鱼,出去一趟两手空空的就回来了,也不说给我这妹子捎点儿东西。”

“就是就是!大哥也真是的,不知道给我这弟弟捎点礼物。”赵德芳也是有些垂头丧气的说道。

叶尘怔了怔,不知说什么好,但下一刻,他看见永庆公主肩膀的上鹦鹉,便远远的喊了一声:“公主!那鹦鹉其实能够学人说话,公主每天给他教说话,他就会学会说话。”

永庆公主听见之后,便止步转身,黑漆一般的眼睛中亮亮的,一脸兴奋,却已经将糟白鱼的事情忘到了一边,说道:“祥符伯!你说的真的吗?我的小鹦真的能够学会说话。”

叶尘认真的说道:“殿下!下官对此可以保证。”

旁边同样停下来的赵德芳接口道:“姐姐!你忘了,祥符伯是神仙弟子,他说鹦鹉能够学会说话,那肯定能够学会的。”

叶尘看着这一对天下最为尊贵的少男少女一边对着鹦鹉说话,一边向远处走去,不由吁了口气,回首看向矗立在烈日之下的那座福宁殿,目中露出几许敬意。说真的,此次自己被弥勒教掳走之后,赵匡胤所做的一切,让他很感动,也对其生出了几份真正的忠心。

时间紧迫,叶尘到了治河堤司衙门。天子的旨意已经在叶尘之前到了治河堤司,六位负责除白马县之外的其它六段河堤修补加高加厚的治河司使,也已经匆匆从河堤上赶回。

另外,罗公明现在还在江淮,三司使楚昭辅对于天子旨意不敢耽误,更何况他也很清楚事情的重要性。亲自挑选了一名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属官和两名干吏,也早早派了过来,在治河堤司衙门等着叶尘,并且已经让人传来话,叶尘什么时候用钱,只要知会一声,他便派人随时送过去。

召集众属官和干吏开了一个会,叶尘先详细的了解了当前河堤筑造进度和人数。在得知目前分散在六县河堤上的人数总共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人之后,叶尘便已经定下了方案。他准备将这一万人集中于一县河堤,让其中一名治河司使带着他们加修一县河堤。另外五县便要靠开封这些手眼通天的各行各业的大行首了。

之后,叶尘给他们讲述了所做的事情,进行了明确分工。不管众人心中是如何想法,便让他们离去,开始分头实施。

叶尘让他们所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他们将开封城各行各业的行首于酉时三刻都请到春风楼。

叶尘交待完事,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家中,这时李君浩已经等侯多时。

李君浩是他从皇宫出来时,便派一名护卫去叫的。叶尘身上有五道空名宣札,这可是五个官位,虽然只是八九品的官身,但对于寻常人来说,要想得到那也是难如登天,甚至在当世有钱都买不到。如此好处,他岂能不考虑自己亲近之人。

客厅之中,叶尘和李君浩分主宾而坐,叶尘将事情说完之后,李君浩直接站起,失声说道:“爵爷此话当真。”

说完,李君浩才感觉自己有些失态,且质疑叶尘的话,相当于对叶尘不敬,没看见陪在旁边的麻刚子神色都不善起来。赶紧躬身一拜,说道:“爵爷恕罪,不是小人不相信爵爷,只是此事对小人来说,太过欣喜和重要了一些。”

叶尘对此丝毫不在意,相反对于李君浩的反应,感到欣喜。连李君浩这样的人物都如此看重大宋朝廷官身,更不用说寻常豪商。

“这么说来,李兄是想要这个官身了?”叶尘微微一笑,问道。

李君浩为人潇洒,从不忸怩做态,当即便说道:“爵爷将如此天大的好处送于小人,小人真不知如何感激报答爵爷。”

叶尘摆了摆手,说道:“感激报恩的话先不要提,我就想知道李兄能否召集到一万人手,接下五分之一河堤的活?”

李君浩这才发现刚才只顾着高兴了,却没想到自家能否吃得下。一万人手,按照当前开封小工的工钱,一天一人十文。一个月便是三贯钱,一万人便是三万贯,这一万人一个月的吃喝用度,以及修河堤所需工具有一万贯便够了。总共四万贯钱以南帮这些年的积蓄,再加上这近两月在开封开冰店和石灰、石膏赚得钱,还能够拿得出。可是关键问题是到那去找这一万人去。以南帮二百来人刚刚到达开封一个多月,成立的冰行,在开封诸多行会中属于最小的一个。人脉、人手太少根本不足以在短时间内聚集上一万名劳工。

半响之后,李君浩叹了口气,将心中的难题说了出来。

叶尘对此早有预料,说道:“李兄可知道这开封城内有多少乞丐?”

李君浩眼睛一亮,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小人不知?”

叶尘说道:“据我猜测,开封虽然有百万人口,但乞丐也不少,恐怕至少五六千之数。除去一些老弱病残,能够上河堤干活的应该可以凑齐三五千人。这些人靠乞讨为生,大多只能够保证自己不饿死而已。你若是能够拿出每日十文钱的工钱,且管吃管住聘用他们,想来定会愿意的。另外,开封虽然富庶,但穷人始终占大多数,据我所知贫民区足有二十多万人。大多数人平日间也是在各处打短工为生,你去贫民区招聘人手,应该能够招聘到六七千人,总共凑够一万人,应该可以的。”

李君浩眼睛越来越亮,深深向叶尘一拜,说道:“事不宜迟,小人这就去筹划此事。”

叶尘说道:“去吧!此事肯定要动用帮里面那二百多人分到各处征聘乞丐,事后还要在河堤上进行管理分配。另外,现在天也凉了,所以冰店可以暂时关门停业了。至于如何筑堤,朝廷自然会派人去监管指点。”

李君浩走后,已过申时,距离酉时三刻,已经时间不多。叶尘便带着众护卫向春风楼而去。

前面说过,开封城是大宋的中心,也是当世最为繁华的城市,人口百万,天下货品输入京城的数目多得难以计算。但这些货物运抵京城后,并不是直接在贩售,而都是必须转卖给各个行会的行首,再由行会的行首分给行会中的商人们零售。

比如贩牛的有牛行,贩马的有马行,卖肉的有肉行,甚至收粪的都有粪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会,只要做着生意,都要归属于一家行会。

在下面每一个州,每一家行会,基本上都控制着一个州,甚至周围几个州的商贸往来,而各行各业中最大的行会,全都是在开封城中。

这些行会不仅仅是掌控着开封街面上的店铺,许多时候都控制着整条产业链。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都是融为一体。比如布行,从蚕茧收购,缫丝、纺织、印染,等各个作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

这些行会的行首手中掌握的力量其实远超朝廷官员和天子的想像。只有叶尘这个从后世而来的人有先入为主理念,再加上这些时日通过李君浩、周杰、李思烟等人了解到了一些。

不过,不管这些行首多有钱,手中掌握人脉、人手、看不见的力量有多大,但在这个时代,其身份地位依然与当官的没法比。更何况如今如日中天的祥符伯叶尘。

所以,一听叶尘宴请他们,只要人在开封的,不管其背后与那些高官贵族有牵连,都纷纷赶来赏脸。

当然,说是三百六十行,但真正行成规模,达到垄断地步,且符合叶尘要求的也只不过二十多人。

此时,春风楼二楼,大厅之中。总共二十七名身穿各色的豪商、员外服饰,年龄大多都在三十至五十多岁之间,个头有矮有高、有瘦有胖,有丑有俊的行首已经全部到达。

这些人平时虽然大多都有耳闻,甚至生意方面多有交集,不少人互相之间认识,但如此时这般全部聚集在一起,这还是第一次。

所以,叶尘这个正主虽然还没有来,但现场氛围已经极为热闹。

互相问好喧哗的,互相打探消息的,趁机谈生意,建立人脉的,真是好不热闹。

实事上,今早崇政殿上议事内容,特别是有关那五道空名宣札的事情,已经被这二十名行首中一些真正手眼通天之辈打听到。比如叶尘的一名熟人,李思烟麾下粮食行首钱宁,便已经知道今天叶尘召集众人所为何事。且已经请示过李思烟,该如何做。

二十七只狼,五块肉,众人含笑谈话热闹氛围之下,其实隐隐有一种互相之间警惕竞争的意味。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个对他们来说轻易可获得一个官身的千载难逢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