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失业之旅(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21323900000011

第11章

有必要再说一下曼谷。我们去了曼谷两次,第一次赶上皇家葬礼,大皇宫关闭。但觉得实在可惜,于是又从清迈返回曼谷。到的时候是早晨,我们放下行李先去了四面佛。

曼谷最著名的四面佛在市中心。据说当年修豪华酒店的时候总是不顺,有关方面找来法师做法,建议供奉印度教梵天,也就是四面佛,于是平安顺利。似乎宗教故事都与类似的天启有关,暧昧不明的奇异事件,都以最终的和解为宗教正名。但无论如何,这里是泰国香火最旺的佛坛,我们去的时候,一路上商店还没开门,四面佛前已经跪满了人。

据说对四面佛许下的愿,如果实现了一定要来还,否则佛会把这个愿望收回。我忘记自己许的什么愿了,仔细想想,从小到大,一路对遇到的佛都只许过一个愿望,四面佛也应该不例外。现在泰国已经实现免签,我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佛们抓紧啊。

大皇宫则证明了一个普世的道理:世界上最辉煌、最不可思议的建筑,不是基于教权就是基于皇权,大多两者兼有。在大皇宫里抬头看,基本无法直视,佛塔全部贴满了金箔。热带阳光大好,强光布满佛坛全身,反射到眼睛里,是一片白花花中的黄色晕影。大皇宫上空,仿佛出现了无数个太阳。往宫殿里看,墙壁上镶嵌的是珠贝、彩色玻璃、琉璃等等,没一处闲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说的也不过如此。

我和康夫很快就累了。跑出去喘口气,喝了凉饮料。街边许多卖鲜花手串的小贩,也有不少算命的,在附近金佛银石的熏染下,显然颇有皇城根儿的底气。

泰国嗜佛,不过常常打破我们对于宗教国家的一些固有印象。比如它政治动荡,比如性产业发达,但宗教有意思的是,这些它也都能够解释。以性产业为例,被许多影视作品渲染之后,成为泰国的首要名片。它的起源与二战后美国在芭提雅的驻军有关,当时芭提雅有大量贫穷、无工作的女性,性产业的发展几乎是预料之中的。美军离开后,性产业却没有消失,反而成为泰国旅游经济中的特色产业并受到扶持。很难想象,教人诚心拜四面佛的国度,在离四面佛不远的地方就有红灯区。有种解释是,在泰国佛教教义中,提倡平和宽容,但极度男尊女卑,而且男人要在宗教和政治领域耗费精力,女人多承担经济责任,因此从事性工作是可以接受的。无论如何,宗教和性产业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估计和所谓的道德感也不是。还记得在阿姆斯特丹逛红灯区,七拐八拐走到了核心。赫然看见一座老教堂,整个红灯区是围绕这座教堂展开的。老教堂的对面,不同种族的女孩在卖力工作。当时非常感慨,但并无因此看低宗教的意思,反而觉得更透彻一些。一种是欲望,一种是平衡欲望的欲望。

康夫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大概因为我们做的事情,很大程度靠老天赏饭吃。她有时会去拜佛,还曾在寺庙里住过一段时间。过年的时候,她曾送给我一个雍和宫求来的护身符。“按照你的生肖,你的保护神是文殊菩萨”,康夫说,“能挡灾。”

“那能带来好运吗?”我问。

“只能挡灾。”

“这真是个消极的菩萨。”我接过来看,金灿灿的护身符被装在一个红色绒布袋内。“要随身携带吗?这个红袋子还要不要?”

“要随身带着,这个红袋子也要,保护菩萨。”

“菩萨这么脆弱,怎么保护我呢?”我不禁哀叹道,然后小心翼翼装进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