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古妹历奇
21286800000026

第26章 微语幻

转回来古妹这边,看看她改变后是怎样的生活。当然,大学的课程还是要继续,那……很“沈安妮”的古妹作出了些什么实质上的事情呢?

看看她的博客“古妞网”吧!

大改变后的古妹,在“古妞网”内的栏目“古妞慨念”内,再没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慨念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些比较严谨的论点发表。论点的内容全是经过她精蜜的思考过程下才发表出来,那是“古妞慨念”的另一种全新境界。那些论点全都可套用在现实社会上,还有其实际的正面影响,即是非常之有建设性。

除了“古妞慨念”之外,其它栏目也可看出其中的改变。“古妞艺”内的画作偏向了更注重技巧的运用,但却少了那种整体构图上的意外惊喜。

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古妞网”内多了一个新栏目,叫“微语幻”。那是古妹改变性格后才有的栏目,栏目内的文章是以微语之简短精细的表达方式写出,内里全是一些很玄妙的意念,例如:

……我讨厌一些还未成形的慨念,我想用一盘烫溶了的腊,泼在它上面,把它腊住,再仔细的从其被腊住的外壳上,尝试看出点端倪。

……每个人一生都可能遇到一些无形的墙,阻挡着你本来平坦顺滑的前路。若说,有神可帮你铲除这些无形的墙,你一定会求之不得。但帮你的神却需要一种工具,那就是你的信念和耐力,你有吗?假若你有!再来告诉你一个秘蜜,你完全有资格代表神去用这工具。

……我像被困在潮胀与潮退之间的地段,每天被一种不能反抗的宇宙力量无情地玩弄着。

……我的立体意识空间已经被压成了平面,而这平面还在继续收缩,若我在这关键时刻还寻找不到那个平面内意识颈瓶的突破口,便会继而变为直线,我知道这种演变方式最终只能够是化为无数无意识的点。

有没有察觉到这些小品式文章有古妹未改变性格时的天马行空式思维,但其实细心的分析,“微语幻”内的微语是与以前的“古妞概念”之性质不尽相同。微语幻内的文句全是以虚幻的形式写上,那是古妹之一种全新的表达境界,天马行空式的思维是其本质,但思考方向绝对是虚无缥缈的虚幻。这些微语与沈安妮稳重务实的个性完全不相符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出现?是不是她扮演沈安妮的角色不够彻底?

古爹和古妈是这样分析他们的宝贝女儿:这种现象是不能用扮演够不够彻底来作分析。那其实是古妹压在内心深处的真正自我的一个舒发小空间,可借此平衡她继续“正常”的去扮演那另一个角色。那只是一种平衡性的行为,就像工作和休息一样,两者相辅相成,才见效率。

小曼移民后,古妹和她当然还是在互相联系着。她们是用网络的社交即时通讯服务互通消息,但大多数是用文字输入来作交谈,很少用语音。似乎她们都有一种相同的心态和默契,认同那文字的透彻表达能力远胜于语气的辅助,内心世界的倾诉在变成虚拟平面的文字后总比那言犹在耳的声音来得深刻。

小曼移民一个月后,古妹在“寻人网”内发了一张寻人帖,要寻找的人是沈安妮、高天威、高天成。附上了相关的一些私人信息来作关键字句的描述,回应设定不公开。她在与小曼纲络联系时把这事向小曼说了,小曼立刻输入了回应:不用把密码给我,妳有消息立刻通知我!

其实她们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填补程序,机会率可以是多少?她们都心中有数!在她们的心底深处……已是近乎主观的肯定了沈安妮他们是已经离开了地球。

这就是她们那深厚的友情所建立出来的心灵互动!小曼是完全可以预测到古妹下一句就是想要告诉她那“寻人网”的登入密码,而古妹在看到小曼的回应时也是心里早知小曼是会有这决定。那种微妙的互动感应,是不需要第三者来察觉与分享。

时间推到小曼移民了半年之后。有一天,小曼在网络与古妹互通近况时,突然提及一件事情,说是想要以前那“坏灵方德正”录制用来给她古妹听的恐布声音录音带(就是以前的“坏灵方德正”用来作比试的那一盒),叫她问方德正,看看还找不找得到?古妹问小曼要来干什么?小曼却没正面的回答,只说迟些再解释清楚。还建议她可以把录音带内的声音转换成mp3格式,用附件形式在网络寄出,这样最快捷方便。但小曼是一再强调声明,一定要古妹在转换成mp3格式后要和录音带一齐试听一次,要确定它们播出的速度是一样。古妹也拿她没辨法,就跑到方家去要求方德正找那录音带,还真的给方德正找到了。方德正也没问到底她要来干什么?这时的方德正正在和他新认识的女朋友热恋着。一个可以为情自杀的人,在热恋期间,除了爱情,还有什么事可以令他特别关注?

古妹在寄出了那“坏灵方德正”所录制的恐布声音的MP3给小曼后,在纲络随即便问小曼:MP3附件已寄出,妳打算用来研究些什么和什么时候我可以知道研究出来的结果?

小曼答非所问的回应:妳相不相信我能洞悉那大钟秒针的奇异运作?

古妹:就凭那段比赛用的恐布声音?

小曼:那只是我把设想用实物求证的一个程序。

古妹:那段声音和大钟是有一种关系存在?

小曼:我相信它们个中的玄妙是同出一辙,妳信不信我能破解!

古妹:……

古妹那边没什么反应,只是在屏幕里输入了……,那是她们之间互通信息时的习惯表达手法,一种只能意会的表达形式。这时候古妹的意思大慨是想表达她需要思考小曼刚发过来的那句话。过了大约二,三分钟之后,古妹才回应……

古妹:其实妳已是胸有成竹,我相信妳的智慧。

小曼:妳明天等我的电邮。

古妹没有再追问什么。若是换了是大地震之前的古妹,一定是还要追问个究竟,那会让小曼等到明天才解说,但现在的古妹是非常的沉着,冷静,她知道小曼现在不说,一定是有理由。可能是存在着最后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需要那段声音去从中解答。一个还没有接近十成把握的设想,以现时小曼的性格是不会轻易道出,还有就是小曼提到明天是将会把设想的情形用电邮寄出,那表示一定是不适宜用即时互通信息的短文形式,一定是长篇大论!好好的等待明天吧!反正明天是周末,有的是时间,感受一下守株待兔的滋味也好!

翌日,中午时分,古妹收到了小曼的电邮。电邮的标题可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北东南西与东南西北论”古妹看了这标题,心里在想:这标题真有点玄!随即把电邮打开: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始新的生活,围绕在身边的人与事物,对我来说,当然会有很多新的感受和发现。这里要说的一件事,是涉及一种心理潜伏意识上的不完全协调效应,什么是心理潜伏意识?其实就是一些从幼儿时期便开始植入我们脑部,是一些在我们成长时期会变成根深蒂固的思考流程,是我们应怎样运用所学习过的有限条件来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模式。若是附有实例说明,可以说是一点也不深奥!

我有一次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与一个学习中文多年的学生聊起来,他对我说,不同的语种有不同的语法运用习惯,有时候就是会形成一些不完全协调现象。他说:你们说方位的习惯和我的母语是有些不一样,例如你们说东南亚洲或简化的说东南亚,我的母语是说成南东亚洲,方位说法的次序刚好相反。你们喜欢说南和北,我会说北和南。你们习惯顺序的说东南西北,我是习惯顺序的说北东南西,当我单独运用一个方位的单字时,还易于应付,但那些方位组合词句,初学时真把我难倒了,我现在说这些组合词句时,是用一种词组记忆方法强行练习记下来说出的,这样才不致出错,但若要我一整天说很多关于方位的说词,还要有时候要与这位某某说母语……与那位某某说中文的时候……东西,北南,东南,南东的多次要在我脑海内重新整理才说出,那真会把我逼疯了!

就在当天晚上,我自己把这件事作一个分析和定论:当我们身体内那根深蒂固的心理潜伏意识在某事件上需要与外来的同类形相似之性质(母语和外来语种)混合应用,但却有一种不完全协调因素(方位次序的习惯说法)存在所影响时,是会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协调感觉,轻则身心不舒畅,重则……?

当然,这件事只不过是一个启示,就是说,对我起了一个启示作用!还记得妳和沈安妮第一次看到大钟时感到不舒服的感觉吗?那时候妳们是不知道那秒针的奇异运作,只认为它是一面准确的大钟,而在妳们得知那面大钟是有那不准确的情况之意念产生后,反而在观看的时候却没有那种感到不舒服的感觉了。这情况令我产生了一个设想,一个用心理学来解释那神秘秒针的奇异运作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出来的结果竟然是如此的有说服力!至少我是这样认为!明天等我的第二封电邮……

古妹心里没有怪责小曼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小曼很明显的是已经有了全部的设想,只是刻意把后面最关键的留待明天才补上,小曼为什么要这样做?古妹在思考着这问题……她知道小曼一定是有原因的!是不是要给她一天的时间去思考,比作是一种竞赛,看看她古妹能否在这已说明是需要用心理学来解释那神秘秒针的奇异运作时,会有什么个人的设想拿出来讨论,但……若只是竞赛式的只般单纯,她相信小曼是会很直接的向她提出,是不会这样暗示的。那么……一定是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在内,而且还是一种小曼不想直接道出的原因!最后……古妹认为原因是:小曼是想用这一天的时间让她在这问题上用探讨心理的角度去思考,并不只是单纯的接收这方面的设想,而是要她体验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而建立一种自身心理上的敏锐触觉,有了一种初始思考流程的基础,才易于晋级的思考和吸收,才可以灵活运用在一些需要在心理问题上才能解决的的心事。

小曼的用心良苦,小曼的一片好意,确实令古妹有所感动!这一天古妹是一直在思考,用了小曼的提示去思考,但始终不得要领。神秘秒针的奇异运作,小曼会有一个怎样的解说?真希望明天快点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