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美学与礼仪
21221500000023

第23章 护士言谈礼仪(一)

所谓言为心声,那么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说话时不注意言谈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基本礼仪,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良好的效果。而提高语言的文明程度,是言谈交往的基本礼仪要求。作为现代文明人,言谈一定要使用文明优雅的语言。

一、言谈的礼仪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的言谈交流顺利、通达,应遵循一定的言谈原则。

(一)文明礼貌的原则

人们在进行交流言谈时,交流双方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为了尊重对方,双方就必须采取一些适当的,得体的人际交流策略以示礼貌,求得最佳交流效果。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也是顺利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条件。而文明礼貌用语最能体现这种对人格、情感的尊重和关怀。“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些基本的礼仪用语,看上去简单平常,但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经验却非常丰富。

另外,男女之间谈话要注意文雅,对不熟悉的异性不能开过分的玩笑。公众场合言谈举止要文明,说话要文雅,适当幽默是锦上添花,但过度就成了油腔滑调。

(二)真诚的原则

要以诚待人,不要过于世故。“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崇尚,交往中做到一个“诚”字,即老少无欺,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不言行不一,才能赢得真诚的回报。反之,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待。同时,还应做到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免失信于人。对人处事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

(三)平等的原则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的受益者是双方,一定要平等待人,不可盛气凌人,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四)言语有度的原则

在言谈交流过程中,还要注意言语有度。这种有度主要体现在“适时、适度和适当”。

1.适时

即要求讲话的时机要合乎时宜,相机而言,不可不分场合。在正式场合中,下级要避免打断上级或者职位高者的讲话,不要无休止地追问某一两个问题,不要过多地占用与上级谈话的时间。也不可在别人谈话时,交头接耳。异性之间,除非夫妻或者恋人,在公开场合的谈话要注意距离和时机。要避免该讲话时不讲话,不该讲话时却在讲话的现象。

2.适度

即要求讲话的内容和长短要适度,时间宽裕可以多讲一些,时间不够,则应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要避免谈话东拉西扯,让人一头雾水。

3.适当

即要求讲话的内容适宜,主题要恰当,话题要准确。说话时要尽可能把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才能让对方清楚和明白。

(五)相容的原则

相容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接纳、包容、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要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交往,以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六)避讳隐私的原则

由于风俗习惯、政治、宗教信仰等的不同,有些话题在交谈中提及或非常敏感,或容易引起反感、误解和不快。因此,不宜将其作为谈话的内容,应予以避免,这就是避讳。同时,现代很多人初次见面时不愿将过多个人信息给予披露,也应避免询问过多。总体来说,以下说法应予以避免:家庭、婚姻等情况;女性的年龄、体重等有关个人生理状况的问题;男性的工资收入、职务职衔等;宗教和政治问题;就餐时谈动物内脏和疾病问题;与患者交谈应避讳死亡的话题等。

二、文明语言的构成

所谓言为心声,那么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说话时不注意言谈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基本礼仪,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良好的效果。而提高语言的文明程度,是言谈交往的基本礼仪要求。作为现代文明人,言谈一定要使用文明优雅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文明语言有敬语、谦语、雅语。

(一)敬语

敬语,也叫“敬辞”,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蕴涵着的对他人表示敬重、礼让、客气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展示谈话人风度和魅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他人并获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条件。敬语主要应用于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如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

1.常用的敬语

(1)称谓敬语:

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称呼他人父母为令尊、令堂,兄妹称令兄、令妹,儿女称令郎、令爱(媛),家庭称为府上、尊府。称妻父为丈人、岳父、泰山。男称须眉、女称巾帼。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同学称同窗等。

(2)问候敬语:

人们在交往中,无论是日常往来还是正式场合,彼此相见时首先都会以互致问候来表示友好和尊重。一般通用问候敬语有:“您好”、“您早”、“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等。特殊场合的问候,如初次与人认识可说:“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很高兴认识您”、“久仰大名,认识您是我的荣幸”。而对许久不见的故人可说:“久违了,一向可好?”等等。在这些词中至少能向对方传达了三个意思,即表示尊重,显示亲切,给予友情。同时也显示了自己三个特点,既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3)请托敬语:

请托语是指向别人提出请求时的话语。人际交往中,不可能“万事不求人”。有求于他人时,言语中冠以“请”字,而且语气诚恳,既不要低声下气,也不能居高临下,还要注意把握恰当的表达时机。请托常用的敬语有:“请”、“劳驾”、“拜托”、“借光”、“烦劳”、“赏光”、“请鼎力”、“请关照”等。

(4)致谢敬语:

致谢语是对他人给予自己帮助、支持、关照、夸奖之后表示致谢的语言。如:“谢谢”、“非常感谢”、“衷心的感谢”、“诚挚谢意”、“麻烦您了”、“难为您了”、“劳您费心了”、“十分感激”等。

(5)礼赞敬语:

礼赞语是称赞、赞美他人的语言。在交往中善于发现、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且真诚的礼赞他人,可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常用的礼赞敬语有:“很好”、“好极了”、“太棒了”、“太美了”、“真了不起”、“太出色了”等。

赞美还可以通过反语来表达。反语赞美似贬实褒,更能调动对方的情绪。但要求接受对象要有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或与赞美人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以免弄巧成拙。另外,赞美用词要恰如其分,否则会让人感觉虚伪。

(6)安慰敬语:

安慰语是在他人遇到困难、不幸时对别人进行安慰的语言。如:“您辛苦了”、“您请稍候,不要着急”、“请别担心”、“请保持冷静,问题一定会解决的”、“请保重”、“请节哀顺变,保重身体要紧”、“我也很难过,我能帮上你什么忙吗?”等,以表示对他人的关心。

(7)征询敬语:

征询语是向对方征求意见的语言。如:“我能为您效劳吗?”、“您喜欢……吗?”、“您还有什么别的事吗?”、“我可以进来吗?”等。在交往中,适当地使用征询语能使被征询者有受到尊重的感觉。

(8)祝贺敬语:

祝贺语是对别人取得成绩、遇到喜庆等场合或平常互致祝愿时进行祝贺的语言。平常祝愿敬语有“祝您好运”、“祝您幸福”、“祝您健康”;取得成绩时的祝贺敬语有“恭喜恭喜”、“祝贺您的成功”、“祝贺您功成名就”;节日、喜庆时的祝贺敬语有“祝您节日快乐”、“祝您佳节愉快,好事连连”、“生日快乐、心想事成”、“新婚快乐、共渡爱河”等。

(9)欢迎敬语:

欢迎语是对他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和友好的语言。如:“欢迎光临”、“欢迎下榻”、“欢迎来访”、“欢迎光临指导工作”等。

(10)告别敬语:

告别语指向人道别时所说的致谢、致歉的话语。如:“再见”、“祝您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希望以后多联系”、“后会有期”、“给您添麻烦了”、“谢谢您的帮助,再见”等。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敬语可展现社交人员的风度与魅力。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可说“久仰”;很久未见可用“久违”;等侯客人用“恭侯”;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请人批评用“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求人指教用“赐教”;向人道贺用“恭喜”;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访用“光临”;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用“光顾”;老人年岁用“高寿”;小姐年龄用“芳龄”;他人来信称“惠书”等等,都可以归为敬语范围。

2.使用敬语的注意事项

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应注意:

(1)敬语的使用遵循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搪塞。

(2)要注意灵活运用的原则,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对象有所变化。

(3)使用敬语时应该认真,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

总之,良好的敬语表达使从事人际交往的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反响和共鸣,达到感情的进一步交流。

(二)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见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体现在言谈中,恰当地使用谦语就是表达谦虚的最佳形式。

1.常用谦语:常用的谦语有谦称、致歉语、其他谦词。

(1)谦称:

谦称是表示谦虚时对自己、家人或其他事的称谓语。如父母亲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自己的儿子称“小儿、犬子”,自己的女儿称“小女”。自己的家称“寒舍”。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为“笨鸟先飞”。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称“抛砖引玉”等。

(2)致歉语: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无论你多么谨慎,也难免有失礼于你的亲友、邻里、同事或其他人的时候。倘若在这类事情发生之后能及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了”、“请多包涵”、“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就会使对方趋怒的情绪得到缓解,化干戈为玉帛。

(3)谦词:

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说“劳驾”;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为“借光”;请人谅解说“见谅”;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说“请赏脸”或“请笑纳”;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为“托福”;问对方问题为“敢问”;请求对方做某事为“敢请”;请人特别原谅时为“海涵”;托人办事说“拜托”;请人勿送时说“请留步”等。

2.使用谦词的注意事项

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中是不可缺少的,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在使用过程中应灵活掌握,根据不同对象、场合、人物、事件恰当使用,不可机械套用,否则会弄巧成拙。

(三)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常用的雅语有:问人姓氏说“贵姓”;询问年龄用“贵庚”;问人住址说“府上”;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解答说“请教”;麻烦别人说“打扰”;身体不适说“欠安”;等候别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接受说“笑纳”;希望照顾说“关照”;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需要考虑说“斟酌”;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此外,雅语还包括用于代替俗语或忌讳语的话,如把“怀孕”说成“有喜”;把“月经”称作“例假”;把“经商”说成“下海”;把腿脚残疾称为“行动不便”;把失明者称作“盲人”;把听不到的人称作“失聪”;把厕所说成“卫生间”;把“肥胖”说成“丰满、福相”;把“瘦”说成“苗条、清秀”等等。

敬语、谦语、雅语是构成语言文明的基础,他们之间并无绝对明确的分界线,在应用时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正确、恰当、灵活地运用,才能真正发挥言谈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