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美学与礼仪
21221500000016

第16章 礼仪概述(三)

一、礼仪的特点

(一)共同性

礼仪是全人类共同的需要,它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无论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无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都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尊重。礼仪是全人类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

(二)差异性

礼仪因区域、民族的不同而表现出形式上的差异性。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如握手礼,北美人,紧握表示欢迎、友好。中东人、东方人,轻握表示欢迎、友好,紧握意味着挑衅。如在婚礼中,我国以红色为吉祥,而在欧美以白色为吉祥。

(三)时代性

礼仪具有时代特色。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赋予新的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礼仪规范。

(四)延续性(传承性)

礼仪具有民族特色。当代礼仪是在本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延续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如我国传承了谦虚的优良传统,而西方传承了自由平等、个性张扬的思想。

(五)双向性

表现在尊者与卑者礼仪情感表达上的双向尊重,决不仅仅是卑者对尊者的单向尊敬,古语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是礼仪平等原则的一种反映。

(六)通俗性

礼仪是由风俗习惯形成的,简单明了。

二、礼仪的作用

(一)沟通作用

热忱的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微笑、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规范的自身行为,良好的自身素养,可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善意,促使人们成功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扩大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

(二)协调作用

礼仪的核心基础是尊敬他人,目的是改善人际关系,礼仪是社会生活中的润滑剂,通过完备的礼仪,人们可以联络感情、协调关系。

(三)维护作用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人们知礼、守礼、讲文明、守纪律,将有助于家庭和睦,利于社会稳定。

(四)教育作用

礼仪的推广可以在社会上起的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遵守礼仪原则的人客观上起着榜样作用,它无声的影响着周围的人,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使人们成为通情达理的模范公民。

(五)美化作用

礼仪可以使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三、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遵守的原则

任何人都有自觉遵守礼仪、应用礼仪的义务,应规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二)自律的原则

严于律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三)敬人的原则

尊敬他人是尊敬他的社会存在、价值存在。敬人就是尊敬、尊重对方,不要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遇到不同意见、不同看法时,要对事不对人。做到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相处。

(四)宽容的原则

宽容就是宽以待人,要容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不应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

(五)平等的原则

平等就是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礼遇,不因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国籍种族差异、与自己关系的亲疏和远近而不同。

(六)从俗的原则

从俗就是入乡随俗,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

(七)真诚的原则

真诚就是真实诚恳守信,要待人以诚,表里如一,不能妄自尊大,自以为是或简单否定,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

(八)适度的原则

适度就是把握分寸、适度得体、恰到好处。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诚挚友好,又不能虚伪客套,既要坦率真诚,又不能言过其实,既要优雅得体,又不能夸张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