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催眠师:楚辞密码
21216000000029

第29章 《天问》之谜(6)

自主意识回到叶宁街11号,虽然聂尚极力保持冷静,但震惊的神色还是明明白白的写在他的脸上,他喃喃道:“原来如此,中间缺失的那一环原来是《天问》。”

百里途把记事本翻开,上面满是聂尚的推理过程,“其实你早就发现了,我不过是让你重新想起来。”

聂尚猛地站起来,“既然我知道了凶手的杀人规则,后来我应该去帮助活着的四个朋友避开死亡才对。”

百里途淡淡道:“你是这么做的,可是很遗憾,没有成功。”

聂尚:“他们还是死了?哪怕当时我已经可以预见到凶手是如何杀人的。”

百里途:“所以接下来的催眠你会很挣扎。”

聂尚跌坐在躺椅上,咬着牙问:“凶手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所有答案都藏在他的内心深处,百里途没有回答,他只是道:“现在知道了屈原和《天问》,再来说说你了解的屈原吧。”

“我不明白,大诗人屈原跟两千年后这场连环凶案有什么关系,”聂尚脸上不见了最开始谈到文学时的神采,他黯然道,“ 屈原是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自己有半点道德瑕疵,他心里想的不是独善其身就是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在战国那尔虞我诈的时代下他注定要被谗臣陷害。屈原留下了25篇楚辞,深厚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学史,每一篇都足够后世学者研究上五十年,心里没有丰富情感的诗人做不到这一点,然而屡遭流放的屈原只得极力压抑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积压的情感更像是座火药库,只要某个时刻点燃引线,就会把他的内心全部摧毁。”

百里途:“后来屈原的火药库爆了吗?”

聂尚:“嗯,引线就是文学家王逸提到的那面画壁,在画壁前,屈原创作《天问》时他以往的认识体系全部毁灭。”

越来越接近真相了,百里途道:“照你的说法,《天问》是屈原思想的转折点?“

“对!”聂尚喝了口水,道:“古代中国人向来信奉天命,相信万物的兴衰存亡都是由上天安排好的,《天问》之前的屈原同样如此,他以为人的美好品性是上天的赐予,是人受天命得来的,当遭受到放流汉北的打击时,他还请厉神占卜,要想知道要与君主离别多久,这是稚嫩的唯心主义,对吧?但到了发现画壁开始写《天问》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天问》的开篇就是‘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他忿然质问这天地世间到底是谁创造的?一篇作为中国神话大纲的《天问》写下来把原本唯心的天命观彻底颠覆,屈原……嗯……“

百里途:“在此之后的屈原怎么了?“

聂尚似乎发现了什么又不敢确定,“在《天问》之后的作品,包括《离骚》这样的名篇,屈原不再相信人们一直向往的‘天帝’‘天国’,‘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这就是屈原在《离骚》里描绘的天国,也就是说,他把原本的唯心主义完全否定。“

“会不会是当时的境遇让屈原自暴自弃,进而把世界全部否定?”百里途抛出个问题引他继续思考。

“自暴自弃?哈,”聂尚像是听到了笑话,“如果屈原把自己放弃了,所有的亮节之士都可以去见鬼了。事实上,屈原那些最具文学价值的楚辞作品,都是在《天问》后写作而成,因为他在《天问》中放弃了原本根深蒂固的认知体系,转而深度发掘自己的内心,他找到了一个,嗯,很美妙的世界。”

不等百里途回答,聂尚又道:“《天问》之后,屈原还作有一篇奇怪的楚辞,叫作《渔父》,在这篇辞里明明白白地写到了他的结局是投江自尽。《渔父》写的是他和一个老渔翁的对话,里面有这么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认为他想说什么?”

百里途:“众人都沉睡在梦里。”

聂尚激动地打起响指,“没错,屈原通过《天问》发现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和众人的唯心认知截然不同,却又最接近万物的真相,因此才让他真正清醒,就是这样!“

百里途差点为他鼓起掌来,这突飞猛进的进步是先前不敢想象的。他说:“在接下来的催眠中你一定能知道,屈原发现了什么。”

聂尚带着教徒般狂热的表情,“开始吧,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