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16MM的抚摩
2104700000006

第6章 灿烂(2)

其实想来看我是她一直以来的漂浮在遥远计划之中的愿望,真正促使她下定决心来的动力是电影学院众多的俊美少年。高中时,我们坐在云淡风轻空旷操场上谈论她早逝的爱情。男孩因为接受不了她过度活泼而提出分手。后来关于她的爱情也迟迟不见进展,只是停留在原地,像一个已经生锈的铁块。她在北京大学学哲学以来,问过我多次电影学院的男生是否有传说中的英俊,都被我用一阵笑声掩盖过去。

不管怎样,她现在是真的来了,还带来了在北大拍风景照片的数码相机。那天她穿着一件橘红的衬衫,一条洗的发白的牛仔裤,背着一个蓝色的小型背包。如同一个拿着挖掘器械去西部荒园找寻宝藏的旅人。我在她的身旁向她介绍学院的主要风景区,她则时刻准备拿数码相机乱闪一通。

上表演课的时候,我陪她坐在教室一个并不张扬的角落里,但是还是能听见她时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我在舞台上表演段子,她在台下用相机拍摄。很多不经意的瞬间,都被她作为照片留存。好像一个涉世不深的孩童,任何动静都充满新鲜。

一下课,她就拉着我出去拍摄美丽男子。半个小时以后,我们俩躺在空无一人的篮球操场上安静地倾听车涛阵阵。她给我看她拍摄的男子图片。都不是正常角度的面孔。

她的声音好像很累,拖动着疲乏的尾音:“想拍一些既有出色外表,又有独特性格的照片。”

我只是笑,不回答。我拿着数码相机,按钮翻动其中的照片。

有一双让人感觉深情的眼睛。有一张帅气奔发的面庞。

还有一张是一个穿着时尚裤衣的长发男子。寂寞而空洞地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独自看表。

在一张张英俊的面孔掠过视线时,思维却陷入了暂时的空白区域。

少顷,我说:“现在过得好吗?”

她回头看我,眼神里跳动着众多疑惑。

似乎是想了很久才说出来的声音:“不知道。”

天空的晴朗在下午4点22分的时段消逝干净。万里云层柔和糯软起来。清风吹动草群,一种燃烧将灭的气息在空阔中游弋。花朵们也似乎在回荡着悠远的往事。

我们彼此沉默起来。暗沉已经开始在后台准备替换光明出场。

而对于表演,则是缓慢地渐进地偏执地沉溺。像是被赋予多重生命,能够有机会穿越时空的局限,创造新的颠覆质感的环绕。扮演欲望有时会将成为过的角色渗入生活,它在试图与自然个体发生融合。完全是不经意间的流淌,仿佛一种无法自拔又甘心沉醉的瘾。

时间也因此不知不觉经过,转眼遇见结尾。老师要求我们排演一场自编自导的话剧,内容和形式完全由自己而定。一种厚实的信任。很多个夜间,我和几个编写话剧剧本的同学在学生公寓二楼的蓝色沙发上谈论话剧的编写。专程为此阅读了很多剧本和小说,最终选择了日本小说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香港导演曾经将它搬上银幕,片名是《我爱厨房》。喜欢其中对于死亡问题的展示。清冷诡异直至虚无。为了编写人员能够熟悉剧本,一个女生在晚间朗读小说。她的声音像洁净美好,仿佛夜色中悄然绽放的雏菊。故事全部朗读完毕,剧本编写开始启程。设计人物。撰写台词。编写场次。一切工作的结束是在敲定改编小说的6天之后。看着每个编写人员手中的打印剧本,心里竟然涌起无限惆怅。因为这意味着一次告别。白色墙壁上的指针指向凌晨一点,窗外的风潮并未吹起睡眠之湖的波纹。凌乱的放拼桌椅散置着废纸球团,白色纸张,空荡茶杯,寂静夜色。

演出的时候几乎没有观众。只有老师和稀疏的同学。一两个吉本芭娜娜的书迷。虽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演员们确实都用心表演了。一直记得和扮演主角的女生。把一种淡定忧伤挣扎痛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她那天特意穿上白色的连衣长裙,将一贯扎起的头发散落,动作轻盈纤巧,表情寂寞哀伤。我扮演的是坐立深街无边张望无名少年。他会在每一次主角经过的时候抬头望她的脸。响起的伴奏音乐是从一张美国30年代钢琴作品合集里挑选出来的。

话剧结束,观众掌声激烈。老师也微笑点头。所有演员拉手鞠躬,谢幕退场。人群即将散尽时,罕见的巨大的光的波浪拍打着教室的地面。来自于遥远的燃烧球体。只剩下打扫场地的演员和向老师索要签名的同学。景物像是遭到洗劫,感觉上有舞动扩散的落寞。

离开之前,老师将我叫去。没有任何贬褒,只是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你能演戏。

话语的回响持续到我走出大门迎接碧蓝天空时的停顿。往昔的画面依次倒放。无数嘴唇说出的无数台词。表演训练时四下晃动的目光。飘起在密麻字迹的木制长桌上浮动的气味。教室中间光彩失落后沉静安然的舞台。我不顾他人的注视,独自张开手臂,对一种存在拥抱。

旧日的美好时光。遍布明朗光辉的地方。我怎能就此把你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