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63

第63章 历代医家方

大定风珠合方

大定风珠由“生白芍六钱(18g),阿胶三钱(9g),生龟板四钱(12g),干地黄六钱(18g),麻仁二钱(6g),五味子二钱(6g),生牡蛎四钱(12g),麦门冬连心、六钱(18g),炙甘草四钱(12g),鸡子黄生、二枚(2枚),鳖甲生、四钱(12g)”所组成,是滋阴息风的重要治病方,可辨治阴虚生风证。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为主的一种疾病。

【导读】根据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病变证机是阴虚生风,治以大定风珠;又因手足躁动比较重,故与牵正散合方息风止痉。

马某,男,6岁。其母介绍,在4年前发现儿子行为异常,经省市级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4年来虽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经朋友介绍而前来诊治。刻诊:注意力不集中,坐卧不宁,手足躁动,克制力差,盗汗,手足心热,记忆力较差,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阴虚夹风证,治当滋补阴津、清热息风。给予大定风珠与牵正散合方:生白芍18g,阿胶(烊化、冲服)10g,生龟板12g,生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门冬18g,炙甘草12g,鸡子黄(待药稍凉时加入鸡子黄)2枚,生鳖甲12g,白附子3g,白僵蚕3g,全蝎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二诊:盗汗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心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口干唇燥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手足躁动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每次3g,每日3服,治疗用药1年余,诸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坐卧不宁、手足躁动辨为阴虚夹风,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辨为阴虚不能滋养心神,以此辨为阴虚夹风证。方以大定风珠滋补阴血、潜阳息风;以牵正散祛风止痉定搐。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篇历代医家方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导痰汤合方导痰汤由“半夏汤洗七次、四两(120g),天南星炮、去皮一两(30g),橘皮一两(30g),枳实去瓤、麸炒一两(30g),赤茯苓去皮、一两(30g),炙甘草半两(15g)”所组成,是涤痰行气的重要治病方,可辨治寒痰气滞证。根据原方用量,若作汤剂时可用原方剂量的1/10。

性欲低下

性欲低下是指在正常年龄范围之内以性生活接受能力和初始性行为水平低下为特征的一种抑制状态性疾病。

【导读】根据性欲低下的病变证机是痰阻,治以导痰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寒凝,故与细辛饮合方治之。

杨某,男,34岁。有3年性欲低下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均未能取得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性欲低下,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大便不爽,舌质淡,苔白腻厚,脉沉滑。辨为寒痰阻滞证,治当温阳散寒、燥湿化痰。给予导痰汤与细辛饮合方:姜半夏12g,陈皮12g,生天南星3g,枳实3g,茯苓3g,炙甘草6g,细辛10g,桂枝10g,吴茱萸12g,白术15g,白芥子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基本恢复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舌苔仍厚腻,加生天南星为6g,以前方6剂。五诊:性欲低下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肢体困重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性欲基本恢复正常。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形体肥胖、肢体困重辨为痰湿,再根据舌质淡、苔白腻厚辨为寒痰,因脉沉滑辨为痰湿内盛,以此辨为寒痰阻滞证。方以导痰汤温阳散寒、燥湿化痰、行气和中;以细辛饮温阳通经、散寒化饮;加吴茱萸温阳散寒化湿,白术健脾燥湿、杜绝痰生之源,白芥子温阳通络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香砂六君子汤合方

香砂六君子汤由“人参一钱(3g),白术二钱(6g),茯苓二钱(6g),甘草七分(2g),陈皮八分(2.4g),半夏一钱(3g),木香七分(2g),砂仁八分(2.4g)”所组成,是健脾益气、燥湿行气的代表方,可辨治脾胃虚弱、痰湿气滞证。

慢性弯曲菌肠炎

弯曲菌病是由弯曲菌引起的消化道炎症或溃疡的全身性疾病。根据弯曲菌致病特点与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弯曲菌肠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导读】根据慢性弯曲菌肠炎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治以香砂六君子汤;又因寒湿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厚朴温中汤合方治之。

章某,男,36岁。在3年前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脓血、肌肉酸痛,曾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服用中西药,症状表现虽有好转,但未能彻底解除,常常反复发作,在半年前又经检查,诊断为慢性弯曲菌肠炎,口服中西药及静脉滴注抗生素类药,仍未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腹痛,腹泻,便脓血,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口淡,舌质淡,苔腻略黄,脉虚弱。辨为寒湿气虚证,治当健脾益气、温阳燥湿。给予香砂六君子汤与厚朴温中汤合方加味: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厚朴15g,陈皮15g,草豆蔻仁10g,木香8g,砂仁10g,干姜6g,黄连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腹泻止,腹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便脓血除,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悉除,又以前方6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口淡辨为寒,再根据腹泻日久不愈、苔腻辨为湿,因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辨为气虚,又因苔黄腻辨为夹郁热,以此辨为寒湿气虚证。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燥湿;厚朴温中汤温暖脾胃、燥湿止泻;加黄连兼清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阳和汤合方

阳和汤由“熟地黄一两(30g),肉桂去皮、研粉、一钱(3g),麻黄五分(1.5g),鹿角胶三钱(9g),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1.5g),生甘草一钱(3g)”所组成,是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重要治病方,可治一切寒凝血虚疽证。根据方药组成及用药特点,可辨治一切肌肉关节寒凝血虚证。

阴囊炎

阴囊炎是指阴囊皮肤及皮下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阴囊丹毒、阴囊急性蜂窝织炎和特发性阴囊坏疽。

【导读】根据阴囊炎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治以阳和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浊,故与萆薢分清饮合方治之。

韩某,男,25岁。在2年前出现阴囊皮肤瘙痒,夜间加重,继而出现轻度糜烂,外用西药,症状缓解,约半月之后,病症复发,又外用西药,可疗效不明显,改用内服中药结合外用西药,症状表现得以控制,大约1个月后,病症又复发,虽多次服用中西药,可阴囊湿疹总是反复发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阴囊皮肤瘙痒并有轻度糜烂流水,皮肤色素深着,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辨为寒湿痰浊证,治当温阳散寒、胜湿化痰。给予阳和汤与萆薢分清饮合方: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3g,鹿角胶9g,白芥子6g,干姜炭3g,益智仁12g,川萆薢12g,石菖蒲12g,乌药12g,生天南星12g,生甘草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糜烂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苔腻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阴囊湿疹未再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口淡不渴、舌质淡辨为寒,再根据皮肤色素深着、苔白腻、脉沉滑辨为痰湿,因糜烂流水辨为湿浊,以此辨为寒湿痰浊证。方以阳和汤温阳散寒、温化寒痰;以萆薢分清饮温化寒湿、分清利浊;加生天南星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