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49

第49章 《伤寒杂病论》方(48)

巴某,女,25岁。怀孕50余日,子宫出血量较多,腹部轻微不舒服,经某省级医院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有阴影包块,直径约2.6cm,采用β-hCG放射免疫法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360mIU/mL,诊断为(卵巢)宫外孕。住院治疗2周,经复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仍是360mIU/mL,右侧卵巢中阴影包块仍是2.6cm,经某医师推荐前来诊治。刻诊:孕期前阴出血,血色较暗,腹部轻微不舒服,大便干结(2日1次),小便略黄,口淡不渴,舌质红,舌边略夹瘀紫,苔薄黄,脉略涩。辨为瘀热夹寒证,治当泻热祛瘀、温阳通经。给予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与生化汤合方加味:桃仁12g,大黄12g,芒硝6g,桂枝12g,茯苓12g,牡丹皮12g,白芍12g,当归24g,川芎9g,干姜3g,海藻30g,炙甘草6g。6剂,每日1剂,先以温水浸泡30分钟,再用大火将药煎至沸腾,后用小火煎熬30分钟,第二次加水用大火煎至沸腾,改用小火煎熬20分钟,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二诊:4月9日,经血清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130mIU/mL,大便略溏,以前方减大黄为10g,6剂。三诊:4月16日,经血清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mIU/mL,B超检查右侧卵巢部位阴影包块直径约0.8cm,大便仍略溏,以前方减大黄为6g,6剂。四诊:4月23日,经血清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mIU/mL,大便正常,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五诊:4月30日,经血清检查人绒毛膜促激素<5mIU/mL,B超检查右侧卵巢部位阴影包块消失。

【用方提示】桃核承气汤是《伤寒论》中辨治瘀热证的基础方,方中桃仁活血破瘀,大黄泻热祛瘀,芒硝软坚化瘀,桂枝通经散瘀,炙甘草益气帅血行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泻热祛瘀之效。桂枝茯苓丸是《金匮要略》中辨治癥积的基础方,方中桂枝通经散瘀,茯苓渗利瘀浊,桃仁活血化瘀,牡丹皮凉血散瘀,芍药敛阴,兼防化瘀药伤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效。生化汤是《傅青主女科》中辨治寒瘀证的基础方,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桃仁破血逐瘀,炮姜温经散寒止痛,甘草益气帅血行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温经祛瘀之效。根据孕期前阴出血夹瘀块,脉涩辨为瘀血阻滞,再根据大便略干,苔薄黄辨为热结阻滞,因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夹寒,以此综合、分析、判断宫外孕的病变证机是阳气不足而生寒,瘀血阻滞经脉而化热,治用桃核承气汤泻热逐瘀,通络止痛;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生化汤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加海藻以软坚散结,三方用药相互为用,以奏寒以清热,温以散寒,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效。

天雄散合方

天雄散由“天雄炮、三两(9g),白术八两(24g),桂枝六两(18g),龙骨三两(9g)”所组成,是益气壮阳的重要基础方,可治一切阳虚不固证。方中龙骨作用有二:作用一,若病有不固症状即发挥固涩作用;作用二,若病无不固症状则兼防温阳药耗散阳气。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是由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动脉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阻塞,或动脉壁中层破坏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本病女性多见于男性。

【导读】根据大动脉炎的病症表现及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天雄散;又因阳虚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右归丸合方治之。

董某,女,46岁。在2年前出现下肢无力、发凉、酸痛、易疲劳、间歇性跛行。在数家医院经血细胞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血清抗主动脉抗体测定、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为大动脉炎(主—肾动脉型),曾两次住院治疗,症状虽有改善,但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又经中西药结合治疗,还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下肢无力、麻木,肌肉酸痛,间歇性跛行,因劳加剧,手足不温,肌肉萎缩,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肾阳亏虚证,治当温补肾阳、强健筋骨。给予天雄散与右归丸合方:生川乌(因无天雄,故以生川乌代)9g,白术24g,桂枝18g,龙骨10g,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10g,制附子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下肢无力、麻木略有减轻,复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不温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肌肉酸痛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头晕目眩止,又以前方治疗80余剂,肌肉萎缩也明显恢复。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5g,每日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辨为阳虚,又根据下肢无力麻木、因劳加剧、脉虚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肾阳亏虚证。方以天雄散温阳散寒、益气固涩;右归丸温补肾阳,兼益肾精。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阳痿

【导读】根据阳痿的病症表现及病变证机是阳虚不固,治以天雄散;又因气虚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桂枝人参汤合方治之。

赵某,男,31岁。在6年前因同房后用冷水洗浴,又因在空调房间(室温为18℃)睡眠,自此出现阳痿,前2年尚能勃起,后4年疲软无力,经朋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阳痿(无力勃起),无性欲,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阳虚不摄证,治当温阳益气固脱。给予天雄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加味:生川乌(因无天雄,故以生川乌代)10g,白术24g,桂枝20g,龙骨10g,红参15g,干姜15g,罂粟壳10g,炙甘草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自觉略有性欲,但阴茎仍无力勃起,以前方6剂。三诊:倦怠乏力减轻,性欲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晨起略有阴茎勃起,以前方6剂。五诊:阴茎较前能勃起,且持续时间比较短,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又有好转,又以前方50余剂。七诊: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5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阳痿痊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阳痿、无性欲辨为阳虚,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不摄证。方以天雄散温阳益气固脱;以桂枝人参汤温阳健脾、生化气血;加罂粟壳益气兴阳摄纳。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通脉四逆汤合方

通脉四逆汤由“炙甘草二两(6g),干姜三两(9g)[强人可四两(12g)],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8g)”所组成,是回阳救逆的重要基础方,可治一切阳虚重证或阳脱证。若是治疗阳脱证,必用生附子;若是治疗阳虚重证,可改用制附子。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指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的一种疾病。

【导读】根据淋巴水肿的病变证机是寒甚,治以通脉四逆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二陈汤合方;更因水气病变证机较甚,故又与栝楼瞿麦丸合方治之。

刘某,男,86岁。在5年前手指及手掌出现凹陷性水肿,皮肤增厚粗糙。经省市级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淋巴水肿,服用西药未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改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也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的目的,近因其儿子朋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凹陷性水肿,皮肤增厚、坚韧如象皮,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辨为寒痰水气证,治当燥湿化痰、化气行水。给予通脉四逆汤、二陈汤与栝楼瞿麦丸合方加味:生川乌(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3g,干姜10g,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2g,天花粉6g,山药10g,瞿麦3g,生姜18g,乌梅2g,通草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诸症略有改善,以前方加生川乌为4g,6剂。三诊:水肿略有减轻,以前方加生川乌为5g,6剂。四诊:手足温和,以前方加生川乌为6g,6剂。五诊:水肿基本消退,以前方6剂。六诊:皮肤增厚好转,以前方6剂。七诊:肢体困重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2个月,诸症解除。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苔白腻、脉沉滑辨为痰,因凹陷性水肿、皮肤增厚辨为痰水蕴结,以此辨为寒痰水气证。方以通脉四逆汤温壮阳气、温通散寒;以二陈汤醒脾燥湿、行气化痰;以栝楼瞿麦丸温阳化气利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以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周围末梢血管缺血病变导致足和腿部组织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

【导读】辨治糖尿病足既要权衡糖尿病,又要考虑糖尿病足。根据糖尿病足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通脉四逆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寒湿,故与川芎乌芥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治以活络效灵丹合方治之。

卫某,女,63岁。有20余年糖尿病病史,5年来又合并糖尿病足(足趾及足背溃烂),服用中西药,可症状表现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足趾及足背溃烂前来诊治。刻诊:足趾及足背溃烂,下肢酸胀麻木发凉、疼痛,腿足抽筋,因受凉及劳累加重,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阳虚瘀痹证,治当温阳散寒、化瘀通脉。给予通脉四逆汤、川芎乌芥汤与活络效灵丹合方:干姜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白芥子10g,川芎12g,当归15g,丹参15g,乳香15g,没药15g,生地黄30g,炙甘草12g。6剂,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下肢发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溃烂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溃烂基本愈合,以前方6剂。五诊:疼痛消除,腿足抽筋止,以前方6剂。六诊:溃烂愈合,以前方6剂,诸症基本悉除。之后,以肾气丸与栝楼瞿麦丸合方加减,先以汤剂治疗,后改为散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随访1年,病情稳定,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因受凉及劳累加重辨为阳虚,再根据舌质暗淡瘀紫辨为瘀血,因腿足抽筋、脉沉弱涩辨为瘀阻脉痹,以此辨为阳虚瘀痹证。方以通脉四逆汤(因无生附子,故加大生川乌、生草乌用量)温阳散寒通脉,以川芎乌芥汤通络散寒止痛,以活络效灵丹活血化瘀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前列腺痛

前列腺痛是指经检查无细菌生长,无病毒感染,无器质病变,无炎症病理,症状表现以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

【导读】根据前列腺痛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通脉四逆汤;又因病变证机有寒瘀,故与当归四逆汤和失笑散合方治之。

段某,男,46岁。在3年前出现阴茎、耻骨上、尿道等部位疼痛,经多家省市级医院B超、CT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经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诊断为原因不明性前列腺痛,服用止痛类西药,即有治疗效果,可停药后又复发,也曾局部用药,可仍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会阴、阴囊、阴茎、耻骨上、尿道痛如针刺,夜间小便四五次且尿多,因寒凉加重,口淡不渴,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涩。辨为阳虚寒瘀证,治当温阳散寒、通经化瘀。可选用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与失笑散合方:干姜12g,生川乌12g,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五灵脂12g,蒲黄12g,桑螵蛸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剂药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25分钟,合并两次药液),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夜间小便3次,以前方6剂。四诊:疼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疼痛完全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夜间小便四五次且尿多、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再根据痛如针刺、舌质暗淡、脉沉涩辨为瘀血,依疼痛因寒凉加重辨为寒,以此辨为阳虚寒瘀证。方以通脉四逆汤温壮阳气、驱散阴寒、缓急止痛;以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通经止痛;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桑螵蛸固涩小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时间过长引起心肌细胞死亡的病变。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传到右心室的右束支的心肌损害。

【导读】根据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通脉四逆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痰阻,故与小半夏汤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