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20945700000004

第4章 《伤寒杂病论》方(3)

白虎汤合方

白虎汤是由“知母六两(18g),石膏碎、一斤(48g),炙甘草二两(6g),粳米六合(18g)”所组成,是清泻盛热的基础方,可主治一切热盛证,临证应用且不可将白虎汤主治范围局限于阳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导读】根据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变证机是热,治当选用白虎汤和泻心汤清泻郁热;又因病变证机有夹寒,故与理中丸合方温阳散寒益气。

李某,女,14岁。1个月前罹患流行性腮腺炎,经西药静脉用药1周,可疗效不明显,又加用中药治疗,仍未能取得预期疗效,特专程前来诊治。刻诊:一侧腮腺部弥漫性红肿热痛,口渴欲饮,发热,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或迟。辨为热毒夹寒证,治当清热解毒兼以散寒。给予白虎汤、泻心汤与理中丸合方:石膏48g,知母18g,黄芩3g,黄连3g,大黄6g,红参9g,干姜9g,白术9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腮腺部弥漫性红肿热痛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悉除,又以前方去大黄,3剂。腮腺炎痊愈。

【用方提示】根据腮腺红肿热痛、口渴欲饮辨为热,再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辨为热夹寒,以此辨为热毒夹寒证。方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兼益阴津;以泻心汤清热泻火解毒;以理中丸健脾益气、温阳通脉。

又,根据腮腺炎病症表现既有热又有寒,或用抗生素类消炎,或用清热解毒类泻火,均未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只有全面权衡病变证机与病症表现,才能既重视清热又兼顾散寒,以此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药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指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反应。

【导读】根据药物性皮炎的病变证机是郁热;治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又因病变证机有阳伤,故与栀子干姜汤和附子泻心汤合方治之。

梁某,男,49岁。于3年前静脉滴注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阴性,但用药后全身出现丘疹、瘙痒,治疗20余天,丘疹、瘙痒解除。自此以后,丘疹、瘙痒反复发作,服用中西药,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日因丘疹、瘙痒复发前来诊治。刻诊:丘疹,斑色暗红、瘙痒,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辨为郁热伤阳证,治当清解郁热、温通阳气。给予白虎汤、栀子干姜汤与附子泻心汤合方加味:知母18g,石膏50g,粳米18g,栀子15g,干姜6g,大黄6g,黄连3g,黄芩3g,附子5g,牛蒡子15g,地肤子2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斑色暗红转淡,以前方6剂。四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五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半,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斑色暗红、口渴辨为热,再根据舌质淡红、苔薄白辨为郁热伤阳,因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辨为郁结不通,以此辨为郁热伤阳证。方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兼以益气;以栀子干姜汤清热温阳;以附子泻心汤泻热通阳,兼防寒药伤阳。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口周皮炎

口周皮炎是指内外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好发于20~35岁女性。

【导读】根据口周皮炎的病变证机是血热,治以犀角地黄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热盛,故与白虎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夹阳虚,故又与四逆汤合方治之。

李某,男,23岁。有2年口周皮炎病史,在原阳、郑州、北京等地多家医院检查治疗,服药期间症状缓解,停药则又复发,近因口周皮炎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对称性口周红斑,丘疱疹,轻度瘙痒,口干咽燥,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弱。辨为血热伤阳证,治当清热凉血、益气助阳。给予犀角地黄汤、白虎汤与四逆汤合方加味:水牛角30g,生地黄24g,白芍10g,牡丹皮6g,知母18g,石膏48g,粳米18g,生川乌(因无生附子,以生川乌代)5g,干姜5g,黄连6g,竹叶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丘疱疹消退,以前方6剂。四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红斑、口干咽燥辨为血热,再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辨为热伤阳气,因丘疱疹、苔薄黄辨为热毒浸淫,以此辨为血热伤阳证。方以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散瘀;以白虎汤清泻盛热,兼益气生津;以四逆汤温阳益气;加黄连、竹叶清热泻火解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经前期发热

经前期发热是指女子因内分泌失调等引起月经来潮之前发热或自觉发热或体温略高于正常。

【导读】根据经前期发热的病变证机是热盛,治以白虎汤;又因病变证机有瘀热,故与血府逐瘀汤合方治之。

赵某,女,29岁。有5年经行发热病史,经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等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虽服用中西药,可仍经行发热,近日因发热(38℃以上)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经行身热,经血夹块,小腹、少腹疼痛,心胸烦热甚于夜间,失眠多梦,口干咽燥,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细涩。辨为瘀热内结证,治当活血化瘀、清泻瘀热。可选用白虎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10g,川芎5g,赤芍6g,牛膝10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石膏48g,知母18g,粳米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失眠多梦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胸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月经来潮未再出现发热,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嘱其在每次月经来潮之前服药1周,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小腹、少腹疼痛、舌质暗红夹瘀紫辨为瘀血,再根据心胸烦热、苔薄黄辨为瘀热,以此辨为瘀热内结证。方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以白虎汤清泻郁热,兼防寒凉药伤胃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口腔疱疹

口腔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口腔疱疹样溃烂为主的一种疾病。根据口腔疱疹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单纯疱疹和继发性单纯疱疹,本病发生于各个年龄与人群。

【导读】根据口腔疱疹的病变证机属于阳明热盛,治当选用白虎汤清泻盛热;又因阳明热盛伤阳的病变证机,故与附子泻心汤合方治之。

杨某,男,9岁。有3年口腔疱疹病史,在郑州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可仍然反复发作,近日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口腔黏膜呈片状充血,水疱呈簇状,两颊及舌下多处溃疡灼热,口水多,烦躁,大便干结,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大略弱。辨为阳明热盛、湿热伤阳,治当清泻盛热、燥湿温阳。给予白虎汤与附子泻心汤合方加味:石膏50g,知母20g,大黄6g,黄连6g,黄芩6g,附子5g,粳米15g,苦参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二诊:口腔黏膜呈片状充血减轻,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两颊及舌下多处溃疡消退,以前方6剂。四诊:疱疹解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腔黏膜呈片状充血、两颊及舌下多处溃疡灼热辨为热盛,再根据口水多辨为湿热,因大便干结辨为热结,又因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辨为热盛伤阳,以此辨为阳明热盛、湿热伤阳证。方以白虎汤清泻盛热,兼益正气;以附子泻心汤清热燥湿,兼以温阳通阳,加苦参清热燥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白虎加桂枝汤合方

白虎加桂枝汤由“知母六两(18g),石膏碎、绵裹、一斤(48g),炙甘草二两(6g),粳米六合(18g),桂枝去皮、三两(9g)”所组成,运用白虎加桂枝汤中桂枝既可通经,又可透达,更可兼制寒凉药凝滞,以此才能更好地运用白虎加桂枝汤辨治不同的病症而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脓疱疮

脓疱疮(又名黄水疮)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

【导读】根据脓疱疮的病变证机属于热毒夹阳虚,治当选用白虎加桂枝汤清泻热毒;又因热毒病变证机比较盛,故与附子泻心汤合方治之。

梁某,男,10岁。在2年前耳郭出现红斑及水疱,后变为脓疱,经检查诊断为寻常性脓疱疮,先口服阿莫西林,后肌内注射头孢霉素Ⅵ等,症状表现基本解除,可2个月后症状又复发,再用原方药治疗,可效果不明显,病情反复发作,近因脓疱疮复发前来诊治。刻诊:耳郭红斑灼热,水疱,时瘙痒,口渴欲饮热水,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弱略数。辨为热毒阳虚证,治当清热解毒、益气温阳。给予白虎加桂枝汤与附子泻心汤合方加味:知母18g,桂枝10g,石膏50g,粳米10g,大黄6g,黄芩5g,附子5g,黄连5g,玄参24g,牡丹皮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二诊:红斑灼热基本解除,每日大便溏泄2~3次,减石膏为40g,大黄为3g,以前方6剂。三诊:瘙痒止,水疱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悉除,唯有耳郭色泽未恢复正常,又以前方治疗6剂。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红斑灼热、苔薄黄辨为热毒,再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红、脉弱辨为阳虚,因口渴欲饮热水、脉沉弱数辨为寒热夹杂,以此辨为热毒阳虚证。方以白虎加桂枝汤清泻热毒,兼以温阳通经;以附子泻心汤清热泻火、温通阳气,兼防寒凉药伤阳。方药清热不伤阳、温阳不助热,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以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脊柱结核

脊柱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脊柱而引起的以全身乏力,午后低热、盗汗,体重减轻,关节疼痛、肿胀,肌肉痉挛,功能障碍等为主的一种继发性慢性感染性疾病。

【导读】根据脊柱结核的病变证机是阴虚热扰,治以白虎加桂枝汤、大补阴丸;又因虚热浸淫比较甚,故与青蒿鳖甲汤合方治之。

谷某,女,38岁。3年前被诊断为脊柱结核,经住院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服用抗结核药1年余,经检查结核菌素阴性,可脊柱仍然疼痛,伴有肌肉萎缩,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脊柱关节微痛、压痛、僵硬,略有畸形,肌肉痉挛,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辨为阴虚热扰证,治当滋补阴津、清退热扰。给予大补阴丸、白虎加桂枝汤与青蒿鳖甲汤合方:熟地黄24g,龟板16g,黄柏12g,青蒿6g,鳖甲15g,生地黄12g,牡丹皮10g,知母18g,桂枝10g,石膏50g,粳米10g,炙甘草6g,猪脊髓30g。6剂,水煎服,煎药时加入蜂蜜30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盗汗止,以前方6剂。三诊:五心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脊柱僵硬缓解,以前方6剂。五诊:肌肉痉挛未再出现,以前方6剂。六诊:脊柱关节疼痛基本解除,以前方12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1剂,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五心烦热、盗汗辨为热扰,因僵硬、肌肉痉挛辨为阴虚不得滋养,以此辨为阴虚热扰证。方以大补阴丸滋补阴津,清退虚热;以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经止痛;以青蒿鳖甲汤清退虚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其演变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导读】根据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变证机是热毒伤气、壅滞经脉,治以白虎加桂枝汤;又因瘀热阻滞脉络,故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之。

华某,男,72岁。有30余年糖尿病病史,近8年来又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经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可未能有效控制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近因亲戚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下肢对称性灼热疼痛、麻木,形体消瘦,多汗,口干咽燥,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细弱涩。辨为热毒伤气、壅滞经脉、瘀阻脉络证,治当清解郁热、通经活血。给予白虎加桂枝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味:石膏50g,知母20g,桃仁10g,大黄12g,桂枝10g,大米15g,牡丹皮12g,黄芪15g,赤芍12g,芒硝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下肢疼痛减轻,仍麻木,大便溏泄,减大黄为6g,以前方6剂。三诊:汗出止,大便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下肢麻木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舌质暗红减轻,仍夹瘀紫,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病情稳定。随访1年,一切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