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玉祥:将军传奇
2092100000060

第60章 谁有火,给点上烟

一天,李济深先生来看望冯先生。

对任潮(李济深的字)先生,冯玉祥是十分崇敬的。他虽然比冯先生小四岁,冯先生却把他引为最知心的朋友。两位北伐时期的老战友聚在一起,谈起抗日的事情来,那真是意气相投,志同道合,难舍难分。

勤务兵递上沏好的香茶,两位老先生又聊了个痛快。

聊得兴起,李先生品过一口茶,随手从衣袋里摸出一支香烟,叼在嘴唇上。

顿时,冯先生的贴身警卫和随从副官的目光齐刷刷地盯在李济深先生的烟卷上,接着,又慢慢地转到冯先生的面孔上。

冯先生反对抽烟,是人所共知的。可是,他能管家里人,能管西北军的老部下,怎么能管任潮先生呢?没办法,他只好微微偏转过头,尽量地不去看老朋友口中的那支烟。

叼起烟卷,李先生的手又伸向了口袋。哪想道,摸遍了黄呢军服的四个口袋和两个裤袋,也没找出一根火柴来。

望着李先生叼着烟的尴尬样儿,随从们看着好笑,却谁也不敢笑出声来。

憋了好一会儿,冯先生也看不下去了,抬眼瞅了瞅贴身警卫和随从副官们:“你们谁有火,给李先生点上烟。”

这一声问,没有哪个敢应一声。

“谁有火,拿出来呀!”冯先生又催了一句。

副官们相互看看,还是没有答话。不要说没有火,就是身边带着火柴,也不能拿出来呀!身上有火,就证明会抽烟,这要让冯先生知道了,岂不是自讨苦头?冯先生的禁烟,用一个参谋的话来说,是和林则徐差不多的,有烟必禁,有烟必毁。他常说,烟卷是外国人生产的,他们用这害人的玩意儿,换的是咱们白花花的银子。人家拿走银子,再买钢铁,造成机枪大炮和炮弹、子弹,回过头来就杀咱们中国人。一颗炮弹炸死两个人,十颗子弹打死一个人,算出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吸烟就如同帮助外国人杀中国人一样。这通道理,他是走到哪儿讲到哪儿。有一回,他刚讲完,就让他一个侄孙给重复一遍。人家没答对上来,他张口就是一顿挖苦:“你哪能听我讲话呀?我的话,就跟放屁一样,你是不会听的!”把他那个侄孙闹得好下不了台。所以,在他面前,旁人简直是连个“烟”字也不敢提的。有些跟了冯先生几十年的老部下,像鹿钟麟上将,在他面前也不敢吸烟。要是在路上吸烟碰见冯先生,也会老远地把烟掐死,生怕让他看见。有的人吸过烟,不是嚼上一口茶叶,就是嚼着一瓣蒜,唯恐在冯先生面前露出一点烟味儿来。眼下,他老先生张口要火,谁愿意因此而招来麻烦?

“我们不抽烟,没有火。”待了半天,警卫和副官们才答话。

“那……”李济深先生拿下烟卷,在手里揉搓了半天,还是舍不得放进衣袋里。

“你们不会出去找个火来?”冯先生面孔一板,不满意了。

“我去找!”冯先生的一个贴身警卫赶忙溜出了客厅。说来也是凑巧,接连跑了好几个屋子,也没找来一根火柴。怎么办呢?又不能空着手回去呀!他灵机一动,想了个主意,顺手拿过一张《中央日报》,卷成一个纸筒,凑在炭火盆上点燃着,咚咚地跑进了客厅。

“李先生,火来啦!”

警卫手拿冒着火苗儿的报纸,递到李济深先生面前。

火拿来了,李先生却犹豫起来了。纸在半空中晃晃悠悠的,火苗儿蹿起老高,怎么用来点烟呢?再说,他留的两撇胡子,要是沾着这火苗,燎上那么一燎,准得全部烧掉,为一支烟燎坏胡子,岂不太煞风景。

“不,不要了。”李先生连连摆着手,把烟卷放进了衣袋,“我不抽了,不抽了。”

“不抽了?好!”冯先生一听这话,高兴得咧开了嘴,“咱们聊点儿别的吧!”

两位老先生端起茶杯,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仿佛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站在客厅外面的随从人员实在憋不住了,索性畅畅快快地笑了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