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即起下山走/走到泉边先洗手/两杯凉水三千步/一盘咸菜两碗粥
这是冯玉祥先生亲笔写下的几句诗。透过这二十八个字,对冯先生“隐居”泰山的生活,我们起码可以知道一半左右了。
或许是行伍出身的影响,冯先生生性喜动,尤其喜欢散步。趋行于山林小径之中,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又可以排忧解郁,疏散心怀,确属人生一大乐事。冯先生几乎是把这看成和读书同等重要。饭可以少吃,茶可以少饮,但每天的“三千步”,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少的。
当然,什么事情都不能说得那么绝对。比如说这一天吧,冯先生就没有出去,一个人闷闷地坐在他就住的普照寺里,眯缝着双眼,养起神来了。
普照寺坐落在泰山半腰上,寺的东院有六朝时植的古松,西院有四季不谢的花卉,也是一个招引游人的场所。但若是在这里散步,未免就有些伸不开腿了。
那么,冯先生为何不出去走一走呢?是身体不好?是天气恶劣?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显然都不是。欲知个中原因,还要从前一天下午来的那位不速之客谈起。
那是昨天薄暮时分,一乘山轿悄悄地停在了普照寺的山门前面。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顾维钧,出其不意地叩开了冯先生的书房。
“是你?你来干什么?”冯先生正在大声念英文单词,猛一见顾维钧的身影,着实吃了一惊。自从“避居”泰山以来,除了自己有数的几个老部下,他这里是很少来客人的。
“我,我是来请您……
”顾维钧恭恭敬敬地和冯先生见过礼,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啊,这个,李顿爵士到泰山来了。他此次来中国,是率国联调查团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我想请您和他见一见……”
“‘九一八’事变,明摆着是日本人侵略中国,有什么好调查的?管他什么李顿,我不见他!”
李顿和他那个调查团的真实面目,有良心的中国人哪个不知?谁个不晓?这帮家伙,装出一副公允的面孔,实际上却跟日本强盗一个鼻孔出气,冯先生当然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
“…… 您是党国要人,从礼节上,您是不是要考虑考虑……
”顾维钧是办惯了外交的,对忍气吞声的那一套,自然是轻车熟路。尽管冯先生发起了火,他依然赔着笑脸,说个不停。
“既然是调查‘九一八’事变,他到泰山来干什么?难道事变是在南天门、玉皇顶发生的?”
冯先生就有这样的本领,一到关键时刻,他能编排出一连串颇具怪味儿的问题来,令人猝不及防,不得不败在他的脚下。顾维钧虽说生有六寸不烂之舌,话说到这种地步,也拿不出办法来了。
就因为这件事,今天一大早普照寺的山门就没再开过。李顿一伙在山上逛游,冯先生当然不愿意和他们照面。
时间过得真慢哪,太阳像是被固定在半空中似的,挪动一步,是那么不容易。冯先生背着双手,从东院走到西院,又从西院走到东院,不住地骂着李顿,院子里的石头子儿被他踢飞了一颗又一颗。
好不容易等到红日西沉,探听到李顿一行下山的消息,冯先生高兴地把大手一挥,叫出陪伴他散步的参谋和卫士,兴冲冲地出了大门。
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没等冯先生走上一千步,两个哭哭啼啼的年轻人挡住了他的去路。
“老先生,您行行好,救救俺爹吧!”
这两个年轻人的父亲是抬李顿他们上山的轿夫。下山的时候,李顿突然发现丢了手杖,就找陪同的外交部长顾维钧发脾气。顾维钧着了急,转身训起了泰安县长周百锽。周百锽得罪不起顾维钧,就下令押起了轿夫,逼着他们给找手杖。轿夫的孩子吓得神不守舍,赶忙哭着上山来求冯先生。
听罢轿夫儿子的哭诉,冯先生不由得怒火中烧,散步的兴致一下子被冲了个一干二净。“走,跟我回去。我派人把周县长叫来,让他放你俩的父亲,……”冯先生愤愤地瞪着眼睛,把两个年轻人领回了普照寺。
现时的冯先生虽说没有太大的实权,但要传唤一个县长,还是绰绰有余的。不出一个时辰,周百锽就抹着汗水站到了冯先生面前。
“你抓了两个轿夫?”冯先生张口就来了个“开门见山”。
“是,是这么回事儿,李顿爵士在山上丢了手杖。他说,那手杖上有他太太的照片,还有一块大宝石,非让找到不可。”周百锽看看冯先生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回答,“顾外长也不依不饶,所以我,我……”
“所以你就抓人家轿夫,是不是?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淤泥,瞧你干的好事!我问你,李顿他们上山,给轿夫们钱没有?”
“给了。”
“是不是给的抬轿子钱?”
“是。”
“给没给看手杖的钱?”
“这,没有…… ”
周百锽一时被问愣了,使劲儿眨巴着眼皮,不知说什么是好。
“既然没给看手杖的钱,他手杖丢了,为什么找抬轿子的?抬轿子的就不是人吗?”冯先生跺着脚叫了起来。
“顾外长说李顿爵士,他……”周百锽的脑门儿上又渗出了一片细密的汗珠。
“我不管什么内长外长,嚼(爵)士啃士,我只知道办事情得讲道理!”冯先生向前跨进一步,加重语气说,“咱们闲话少说,你把那两个轿夫先放出来。”
“这……”
“你不用担心,”冯先生一眼看穿了周百锽的心思,“上面要是过问这件事,你就说是我命令你办的,出了事由我担着!”
周百锽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既然冯先生有这话,他何不乐得送个人情呢!反正冯先生比顾外长官儿大,听大官儿的当然不会有什么错误。
轿夫的儿子欢天喜地地出了门,冯先生却无精打采地叹开了气:让李顿这么一折腾,今天只走了不到一千步,那两千步是说什么也补不回来了。天色已经变得漆黑一片,快到睡觉的时间了。“早睡早起,又省灯油又省米”的生活准则,也是要坚持到底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