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0920700000076

第76章 冥冥归去无人管

匈奴单于本来给汉军设的是“诱敌深入”之计,因此,总是三五千人马和数万汉军对着干,然后打几下,丢了一些辎重就撤。因此,当先前听说汉军要撤兵时,匈奴单于便叹息“李广利并不是一介猛夫”,这次精心准备的“布袋计划”看样子只有流产了。然而,就在这时,李广利却突然掉转马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范夫人城。

城丢了,匈奴人却高兴了。李广利这小子到底嫩了点,只有给你尝到了甜头,最后才会自食苦果。

接下来,立功心切的李广利继续前进,目标很明确,直指匈奴的王庭腹地。特别是在随后的战斗中杀死了匈奴的左大将,更让李广利头脑发热,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来:“平定匈奴,指日可待。”

然而,他不会知道,他的“指日可待”马上就变成了“此情可待成追忆”。

就在李广利指挥汉军“前进,前进,再前进”时,他手下的士兵却不干了。首先站出来发牢骚的是长史,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孤注一掷为哪般?”

他的话马上得到了都尉的附和:“孤军深入自寻死。”

就这样,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越谈越拢、越谈越激动,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广利为建立自己的功绩,不惜把我们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这般不分形势不问敌情的冒险进军,只怕使我们死无葬身之地啊!

长史和都尉最后做出如下决定:与其死无葬身之地,不如先下手为强。先发动政变,擒住李广利,然后迅速撤军,以免遭到匈奴的反击。

应该说两人的密谋很周密也很明确,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原则,要想活命,先擒拿住已怀有二心的李广利,再来个“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最后把处决权交给汉武帝,可谓仁至义尽。

然而,两个人密谋的时候,百密一疏,忘了隔墙有耳。因此,两人的密谋很快就被先知先觉的李广利侦察到了。

结果,同样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这次李广利丝毫没有手下留情,拔剑就给了长史和都尉两剑,解决“密谋两人组”后,李广利给出的理由是:扰乱军心。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长史和都尉“离奇而死”后,一时间谣言四起,顿时军心涣散。

李广利眼看势头不妙,怕士兵们发动“骚乱”,只得做出了这样一个无奈的选择:班师回朝。

话说匈奴士兵早已布好布袋等着李广利往里面钻,眼看李广利就要到他自己的重点布置地点郅居水,离歼敌只在一步之遥了,正在这时,李广利却突然退兵了。

到手的肥肉怎么能让他飞走呢?狐鹿姑单于忙派出了探马侦察,结果探马给他的回报是:汉军都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和来时雄赳赳气昂昂判若两军。

狐鹿姑单于一听喜形于色:“军心涣散,定是内乱所致,这正是我匈奴消灭汉军的最佳时机啊。”于是,他马上下达了追击的命令。

一边是慢腾腾地走,一边是快马加鞭地追,当汉军向南撤至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时,匈奴铁骑拦住了汉军后退的道路。

“此山乃我开,此树乃我栽,欲从此处过,留下买路钱。”狐鹿姑单于笑道。

“山非山,树非树,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李广利凛然道。

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话无好话,废话少说,开打。

开打的前提很重要,将直接影响结果。首先来看汉军,汉军往返行军近千里,已很疲劳,说白了,此时已是无心恋战了。而匈奴士兵却相反,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开打的结果,汉军死伤惨重。到了晚上,两军握手言和:我看天色不早了,大家都累了,今天咱们就不打了吧,养精蓄锐,明天再切磋。

双方都同意,马上就达成了短暂的停火协议。然而,兵不厌诈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李广利接到停火协议的通知书后,认为今晚可以睡上一个安稳觉了。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为他太累了,也该歇歇了。他原想冒进,立功赎罪,遭遇匈奴士兵的阻击后,心情自然更沉重,又忧虑着家中老少的生命安全,而且本来指挥才能就平庸,因此完全失去了两军对垒中最必要的警觉。于是,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一场暴风骤雨即将到来。

汉军睡了,睡得像死猪。原因是一个字:累。对汉军来说,连日的奔波让他们的身心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想不疲惫都难。

匈奴士兵却睡不着,原因是两个字:兴奋。对于匈奴士兵来说,汉军近在咫尺,连日来的忍气吞声、以逸待劳,只为等这一天的到来。

于是乎,汉军还在继续睡,睡不着的匈奴士兵开始挖土。都说人多力量大,不久,就在地上挖出了密密麻麻的壕沟。数丈深的壕沟挖好后,再在上面铺上树枝和草,最后以土掩之,如果不细看,根本就看不出壕沟。

如果你认为匈奴人这是在守株待兔,恭喜你,答对了一半。因为很快,汉军就会体会到匈奴人这种守株待兔的滋味其实并不好受。

沟挖了,天还没亮,汉军还在呼呼地大睡,匈奴士兵仿佛喝了红牛,还是不觉得累,只是坐在那里等,干等。但是,停火协议白纸黑字签了在那里,现在去偷袭,有违伦理和道德,言而无信的匈奴人这次很难得地遵守条约,没有造次。

匈奴士兵都盔甲在身地等,一是为了恢复刚刚挖沟所消耗的体力,另一个原因就是等天亮。

天终于开始蒙蒙亮了,汉军还在睡。匈奴士兵没有再等,天一亮就意味着昨晚的停战协议已作废,他们摸向汉营,开始表演砍瓜比赛。

惊醒的汉军仓皇应战,无奈衣冠不整,且又火光四起,杀声喊声震耳欲聋。看来,这仗是没法打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李广利带领大家做出这样的决定:火速撤军。

当失败已不可避免时,逃命便是唯一奢求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而,李广利很快就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过一厢情愿了,因为他们还没走几步,就发现营前有一条条深沟,难以逾越。

前有深沟,后有追兵,汉军进退不得,军心大乱,斗志丧失,死的死,伤的伤,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李广利喟然长叹:“败了,败了,彻底败了。七万汉家男儿皆毁于我一人之手,纵使我再逃得性命出去又如何?回去之后,还不是要被处死?罢了,罢了,不如投降匈奴,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于是,他和当年的李陵一样,下马举起了双手。狐鹿姑单于听说李广利投降,自然很高兴了,加官封侯不说,为了彻底拉拢李广利的心,他不惜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得到的尊贵首屈一指。

如果大家认为李广利从此将在异国他乡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很快就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心叵测”这八个字的含义。李广利的风光,让一个人很忌妒,这个人便是有说“中行说”第二的卫律。自从归顺匈奴后,匈奴历代单于都对这个“元老级”人物很是敬重,但李广利的到来,却使得这一切改变了。

李广利不但得到了匈奴的女儿,而且地位也比卫律高,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甘落后的卫律已是面露杀机。

不久,他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临了,狐鹿姑单于的母亲阏氏突然得了病,如果只是简单的风寒感冒之类的小病倒也罢,几服中药下去就能完事。但事实上几服中药下去,她的病情却越来越重,最后竟然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敏锐的卫律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可以大做文章。于是,他拿着银财去请一个人,一个很特别的人,一个可以让他通向复仇之路的人。千金散尽还复来,只要能把李广利拿下水,就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狐鹿姑单于急得哇哇直跳,这时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不是御医,也不是大臣,更不是布衣,他是一个巫师。这个巫师一出现自然与众不同,他出口成章,语出惊人,说阏氏的病因不是别的,只是由于去世的单于发怒所致。

狐鹿姑单于见他的言论非同一般,自然是“愿闻其详”了。巫师随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台词流利地说出来了:“因去世的单于过去出兵攻伐汉朝时,曾发誓一定要捉住贰师将军李广利用来祭神,现在李广利已在匈奴,为何不杀了祭神呢?先单于正发怒责问此事,害得你母阏氏得此怪病,能怨得了谁呢?”

总之,巫师的话的中心思想就是“杀了李广利祭神,才能治好其母阏氏的病”。按理说这样荒谬的言论,根本站不住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对这样的言论嗤之以鼻。

然而,狐鹿姑单于却是那百分之一的人。他素来尊鬼信神,对巫师的话深信不疑,于是直接把李广利送上了断头台,李广利怎么也想不到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临死前,他只能悲壮地喊了一句“我死必灭匈奴”。

据说,狐鹿姑单于杀李广利祭天后,漠北连绵的大雪下个没完没了,老天是在悯惜这位将军,还是在为这位将军叹息?

至此,汉武帝对匈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落下帷幕,最终是以失利的悲惨下场而告终。这当真印证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