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20920700000037

第37章 磨刀霍霍向匈奴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天,匈奴人在沉寂了四年之后,开始对汉武帝的马邑之谋发起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报复行动,攻下了上谷郡(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并且杀烧抢掠,无恶不作,无所不为。

这是赤裸裸的宣战,是亮堂堂的挑衅,也是汉武帝无法忍受的。这时候,汉武帝已经二十八岁了,经过十年的政治磨砺,他在朝政上已经得心应手,大权也一点一滴地全部收拢在自己手上,正是凌云壮志大有可为的时候。因此,忍了这么多年的他这次再也忍不住了,亲自安排了一场反击战,并且派出了四路军马出战。

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率军从上谷郡出发;任命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率军从云中(今山西省西北长城南、河套东北)出发;任命公孙敖为骠骑将军,从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出发;任命李广为骁骑将军,从雁门(今山西省右玉县南)出发。

这是汉武帝在实施马邑之谋后,对匈奴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所以他重视至极。为了鼓舞士气,迎来大捷,汉武帝给每路各一万人马,并且明确规定将论功行赏,论过处罚。

在这四路军马中,第一路大军的统帅卫青是靠他姐姐卫子夫的关系被汉武帝委以重任的。汉武帝也是想借此机会,让卫青立下赫赫战功,为他未来的仕途铺路。

第二路军的统帅公孙敖曾担任过汉武帝的骑兵侍从,既是卫青的同事又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当年卫青被长公主绑架后,正是他挺身而出,硬是以虎口夺食之举,把卫青救了出来。对这份恩情,卫青也是刻骨铭心。这时公孙敖能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自然也有卫青暗中的推引之功。

第三路军的统帅公孙贺出道早,在汉景帝时就立下过赫赫战功,被任命为太子舍人。汉武帝继位后,对公孙贺青睐有加,任命他为太仆。在卫子夫受宠后,汉武帝更是主动把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嫁给了他,和他成了连襟。

第四路军的统帅李广虽然论关系,显然不如卫青、公孙敖、公孙贺三人,但论名气他最大,论本领他最强,论资历他最老,论威望他最高。

首先,来说一下李广的名气之大。他系名门之后。他的曾祖父李信是秦国大将,以勇猛刚强著称。秦军攻破燕国时,李信率几千人马对燕王的数万大军进行了大追踪,打得燕王大军毫无还手之力,只好使出苦肉计——献上太子丹的头颅。然而,李信却奉行“宜将剩勇追穷寇”,将追击进行到底,最后全歼燕军,一战成名天下知。虎父无犬子,随后李广的祖父、父亲也都成了一代骁将。

其次,来说一下李广的本领强。他家世代以骑射相传,到了李广时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界,被封为“射神”。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李广出去打猎,风吹草莽中一块巨石若隐若现,李广以为是只老虎,当下拔箭拉弓,只听见“嗖”的一声,那支快如流星的箭直中目标,待李广走到近处一看,才发现自己刚才那一箭竟射进了巨石里。

再次,来说一下李广的资历老。李广十多岁就开始闯江湖,时正值汉文帝在位时期,匈奴在汉朝叛徒中行说的唆使下,对汉边境进行了疯狂大骚扰。汉文帝只得征兵守边疆,以阻止和抵挡匈奴大军的入侵。

当时,李广选择了从军,因为他射术高明,在边疆射杀入犯的匈奴士兵最多,所以名声大震,被汉文帝垂青。他先是被封为郎中,秩六百石,不久又被封为骑常侍,秩八百石。汉景帝即位后,李广被封为骑郎将,秩千石。平定七国叛乱中,李广再立战功,被封为骁骑都尉,秩两千石。那时候,李广还不满三十岁,食邑已达到了汉朝官职中的最高级别了,可谓人中龙凤。这样的资历,放眼整个朝廷,也是很难找到的。

最后,说一下李广的威望高。汉文帝曾评价李广“生不逢时”:“如果李广生在高祖打江山的年代,封个万户侯根本不在话下。”而汉朝的死对头匈奴则称李广为飞将军,都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为此,唐朝的王昌龄在《出塞》中还发出这样的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然而,尽管李广在边疆上打出了响当当的名号,但他的一生也正如汉文帝所说的那样——生不逢时。在“文景之治”的年代,汉文帝和汉景帝都主张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进行怀柔战术,这使得飞将军李广空有一身武艺和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光阴如白驹过隙,李广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他原本以为自己就将这样在边疆和匈奴“打打闹闹”地游戏一生时,上天终于降给了他大任。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主战。这一次,他自然也没忘了这位军事奇才,而李广自然也会格外珍惜这难得的一展雄风的机会,必将以百倍的努力来回报汉武帝。

因此,从客观上分析,这四路大军中自然是名满天下的李广胜算最大,而初出茅庐的卫青败率最高。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这次军事行动,立下战功的是愣头青卫青,败得最惨的是飞将军李广。这其中究竟又发生了哪些曲折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