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20920600000075

第75章 阴丽华的隐忍之道

第二场:间接战。

外围战的失败这并不代表阴丽华会一蹶不振,会一败涂地,永不翻身。因为真正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岁月的磨砺,因为虚伪的政治联姻注定是磨难的开始、悲剧的结尾。

刘秀很快就对郭圣通由热变冷,由缠绵变成疏远,由冲动回归理性,原因有二。

一是郭圣通掉价了。刘秀在真定王刘杨的支持下,很快干掉了王郎,擒住了刘玄派出的“钦差大臣”谢恭,消灭了铜马等革命队伍,从而实现了河北的统一,继而挥师向中原进发。

在这个过程中,刘秀每取得一场重大胜利,每消灭一个强大劲敌,每取得一个进步,自己的实力就壮大了一步,而对刘杨的依恋就减少一步,到最后显然“架空”了刘杨,让他彻底失去了价值。而这个转变的过程,郭圣通也一点一滴地掉价,也在一分一秒地失宠。

二是阴丽华升值了。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对刘秀来说,分离也好,距离也罢,最重要的是,内心深处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原配阴丽华。因此,建武元年年底,刘秀占领洛阳了,他特派出一支卫队,由侍中傅俊率领,把阴丽华从淯阳接到洛阳,久别的夫妇终于相聚。史书当然没有记录他们重逢的情景,但阴丽华悲喜交集的心情可以想见,刘秀欣喜若狂的心情可以猜测。

出于疼爱和弥补,刘秀做出了这样两件关爱之举:

一是一碗水端平:册封阴丽华为贵人,与郭圣通平起平坐。

二是一颗心不离:从此,刘秀对阴丽华百般疼爱,万般关爱。

总而言之,郭圣通在和阴丽华这场间接战中,因为刘秀的掺和,阴丽华不但一举扭转了地位上的劣势,而且还获得了如影相随的“谢君恩”机会。因此,可以说,这一次间接战中,阴丽华大获全胜。

第三场:接触战。

接触战首先出招的是阴丽华,她使出的招数很朴实无华:谦卑礼让。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大公无私。

阴丽华重新回到刘秀身边后,刘秀对他宠爱有加,可以用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平日里卿卿我我,如影相随,缠绵恩爱之情溢于言表,而与之相反的是郭圣通被冷落。对此,阴丽华善意地提醒刘秀:不能厚此薄彼,要把爱情一分为二,要分一杯爱给郭圣通。对此,刘秀这才恍然大悟似的,偶尔也光顾一下郭圣通的门庭。

对此,刘秀对“大公无私”的阴丽华自然另看一眼。

第二,大义灭亲。

也许是出于弥补心理,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最爱阴丽华的后台也硬起来,可以和郭圣通相抗衡,刘秀想封阴丽华的哥哥阴识为侯爵。结果阴丽华听说后,婉言拒绝了,理由有两点:一是自己的哥哥并没什么大的战功,封侯爵他人不服;二是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她的兄弟怎么能越礼做侯爵呢?

对此,刘秀对如此“大义灭亲”的阴丽华自然高看一眼。

第三,大爱无疆。

刘秀又赏赐珠宝给阴丽华,她依然拒绝,她说如今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兴,发展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她一个女流之辈,要那么多珠宝有什么用呢?

刘秀对如此“大爱无疆”的阴丽华自然深看一眼。

第四,大义凛然。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也不可一日无主。是啊,刘秀既然当了皇帝,就必然要在两个贵人之间挑选一个做皇后。谁来做皇后呢?阴丽华和郭圣通,这两个女人对他都很重要,他实在难以抉择。他心中最爱的女人,是他的红颜知己阴丽华。乡间清新之气造就了她的淳朴善良,她那女性的伤感,事事忍让的性格,总让人心生爱怜;而且她姿容出众,不失母仪天下的气质,所以刘秀总是在无形无意中对手下大臣表露出想立阴丽华为皇后的想法。面对皇上的“含沙射影”,立后之议自然也就提上了议程。

面对立后之议,阴丽华的表现出人意料,做出了两个举动。一是谦让:自己无德无能,晋封皇后实在不敢当。二是谦虚:郭贵人是王家女,身份显贵,又替皇上生下了龙种,理应立为皇后。

如此三番五次,刘秀只好放弃册封她为后的念头。这样,命运就把皇后的宝座送到了郭圣通面前。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正式册封郭圣通为后,郭圣通成为东汉王朝第一任皇后,她年仅两岁的儿子刘彊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东汉王朝第一任太子。至此,在这场接触战中,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出招的郭圣通大获全胜,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郭圣通之所在这样关键的接触战中不行动、不言语,表面上可以理解是淡泊名利,实现上却是她被孤立了,被漠视了,成了没有发言权、没有行动权的“隐贵人”。

阴丽华之所在会做出这样的胳膊肘往外拐的举动,原因有二:一是她具有与生俱来的谦卑礼让的品行;二是她具有超级无敌的政治敏锐眼光。

尽管阴丽华得到了刘秀的真爱,但郭圣通拥有刘杨这个强后台撑腰,拥有河北势力撑腰。一个这样的现实摆在阴丽华面前,河北势力大于南阳势力,刘秀去河北的时候没带一兵一卒,刘秀的兵都是河北人,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因军功从小兵提拔的基层军官都是河北人。他们虽然未必都支持郭圣通,都是郭圣通的粉丝,但是刘杨有名望,他们知道郭圣通是刘杨的外甥女,其中不少还参加了刘郭的婚礼,在选边站队时,支持郭圣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样是功臣,单枪匹马来投奔的和带着兵来支援的哪个分量重,一目了然。

同样是功臣,当地望族和平民出身,刘秀首先要顾忌谁的态度,一目了然。

因此,刘秀在阴丽华的谦让之下,顺水推舟地册封郭圣通为皇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四场:怀柔战。

在郭圣通和阴丽华这场生死对决来临之前,率先出招的依然是阴丽华。

就在刘秀为郭圣通举行册封仪式那一天,阴丽华按照礼法,毕恭毕敬地向新任皇后郭圣通行跪拜大礼,一脸温和的微笑,一份满满的祝福,显得如此的真诚和忠顺。对此,刘秀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中万般不是滋味。但不管怎样,阴丽华的低调,为她的安身打下了坚实而牢靠的基础。

阴丽华因为和刘秀聚少离多,因此肚子一直还是空空如也,但此时回归刘秀身边后,他们的爱终于感动了上苍。公元28年,阴丽华终于为刘秀生下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刘庄。随后,阴丽华一鼓作气,接连为刘秀生下了刘苍、刘荆、刘衡、刘京五个儿子,和郭圣通平分秋色。总之,阴丽华的肚子争气,为她的“立命”打下了坚定而牢固的基础。

接着出招的是刘秀。一是爱屋及乌。就在阴丽华为刘秀生下第一个儿子时,刘秀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他认为这是刚出生的儿子带来的好运,回宫后,他大大封赏了刘庄。二是比翼双飞。刘秀在立郭圣通为皇后的同时,对阴丽华的爱更浓更密更深了,刘秀每次出去打仗,都不忘记带阴丽华一同前往,而总把郭圣通丢在宫里。理由也很充足,皇后需要处理后宫烦琐的事务,无法抽身。刘秀对阴丽华的宠爱之情可见一斑。

第三个出招的是郭圣通的舅舅刘杨。早在与刘秀结盟之时,刘杨就心怀鬼胎,他的如意算盘是:等刘秀打下江山后,趁刘秀得意忘形之时,窃取他的胜利果实。眼看外甥女成功“转正”,刘杨编造了这样一条谶语:“赤九之后,瘿杨为主。”汉为火德,所以称赤,自汉高祖至今,已有九代,而刘杨的脖子上恰巧长有瘿瘤,这条谶语无疑是在告诉人们,刘杨将来要当家做主。

另外,刘杨还与真定一带的地方武装有密切的联系,随时准备大干一场。可他想歪了,刘秀并没有得意,更没有忘形,更糟糕的是,他的叛变计划被忠于刘秀的部下听到了。结果可想而知,刘秀在刘杨还没有出击前,擒贼先擒王,就把他逮捕了。等待刘杨的下场自然是死路一条。这当真印证了这样一句话:自作孽,不可活。

最后一个出招的是郭圣通。一是怀柔。对于阴丽华的谦让和温顺,郭圣通充满了感激之情,她明白自己的皇后之位是怎么来的,她主动放低姿态,亲切地叫阴丽华“姐姐”,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也感受到她的谦让和温顺。

二是含泪。舅舅刘杨因“谋反”被诛杀后,郭圣通坚实而有力的后台倒了,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噩耗传来,她暗自饮泣。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靠舅舅的支持才得来的,现在舅舅成了叛徒,作为他的外甥女,她会有什么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