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20870800000016

第16章 求真:真理是时间的女儿(4)

第九节:真理是一颗需要开采琢磨的钻石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麽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贝弗里奇

有人粗略统计发现,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一颗钻石,从它的开采、分选、加工、分级、销售,到最后卖到购买者手中,约涉及200多万人,一枚钻戒是天然造物主和200多万人心血的结晶,所以钻石的无比珍贵也就是在其中。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在被琢磨成钻石之前不仅价值不高而且样式也丑陋,完全没有钻石的光彩夺目。

贝弗里奇这位卓有成效的科学家将真理比喻成一颗罕见难得的钻石,一经开采琢磨,真理这颗钻石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钻石是无色而透明的,没有黄金的金光闪闪,更加没有水晶的五彩斑斓,但其价值与黄金、水晶却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的。钻石是朴素的,真理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理论过于迂曲繁复,花里胡哨地跟七宝楼台一般,那么这个东西就不是真理,或者说是还没有经过求证的真理,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求证。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牛顿定律,老师说牛顿定律是伟大的,它否定了几千年来人们关于运动和力的错误观念,在观念上是革命性的变革,在科学的动力学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

但当我看到牛顿定律时,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搞错了,大名鼎鼎的牛顿所陈述的那些东西,似乎是过于平易了,他所享受的那种有如天神一般的荣耀,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说了几句如此“明显的”话吗?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表述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与其所受合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其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a的方向与所受合力F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它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亦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8世界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亚力山大·蒲柏还在西敏寺牛顿的爵士墓题了一首诗:天地自然律,暗夜万年藏。神招牛顿来,一切显光芒。这首诗的意思是,自然和自然的法律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要有牛顿,才有光,这隐藏在黑夜中的法律才能明亮起来。这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简直将牛顿给神化了,这赞美会不会有点太过分了呢?

又一个大名鼎鼎的英国人亚当·斯密,他被称为是“经济学的鼻祖”,他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是这么个意思:在自由经济制度中,如果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超过了供给,该产品的价格会上升,为生产者增加了赚头。这种供求关系的作用,将刺激人们制造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同一个理论反过来也管用:如果一直产品供大于求,其价格就下降,利润就紧缩,生产者将转而生产别的货物。这只“看不见的手”,像一个自我修正的机制,其作用是调节市场的需求。

这到底似乎大家都知道啊,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哈?但是你可知组成钻石的主要元素不过是寻常无比的碳元素罢了。

那些大思想家揭示的真理,就像是一只灯笼,我们这些凡人,坐在一个黑屋子里,费心心思也猜不出我们身在其中的这个房间里都摆着什么陈设。当牛顿和亚当·斯密提着灯笼进来了,整个房间也就清清楚楚地铺陈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我们就趋向于自以为是地认为,如果这两位不提着灯笼来,我们自己“使使劲儿”,似乎也可以琢磨出房间里都放着什么东西。可曾想过在永远的黑暗中,就算你琢磨出了房间里放着啥东西,没有光明的验证,那也是谬误。

通常阻止我们认识真理的,不仅仅是黑暗,而且更重要的是偏见。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知道,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这可最要命了。真理虽然朴素如水,但却能照亮我们的生活。

叔本华说,偏见像那种偏离航道的风,它越强大,你的船离开目的地就越远。所以孔圣人说: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叫做智慧。然而,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知道,怎么才能知道我们不知道?这才叫麻烦。

有的时候,竟然有这种情况:把偏见放弃掉,结果真理就在眼前。把金刚石切割打磨,就是一颗价值连城光彩夺目的钻石。

第十节:真理是在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黑格尔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我变得越来越懒惰,什么事提不起兴趣的样子,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沉不下心认真地通读完一本书,更别说是静下心来系统的学习了。

因工作需要,领导临时让我组织公司的主管经理参加杭州的“创新与发展”研修班学习。原以为,这样的培训无非是走走形式,让主管们受刺激,了解到市场竞争的巨大,然后回到公司努力拼搏奋斗上一阵,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因而,我也没有特别重视,连相机都没有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但到了杭州,师资阵容的强大、课程设置的精致让我对这次培训刮目相看。动员只花了十分钟,宝贵的时间都让位给了国家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等。

教授们从大局的高度,分析宏观经济形势,阐述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独特的理论见解,高瞻远瞩的预测,鞭辟入里的透析,让公司主管经理们耳目一新,获益非浅。特别是来自北京的高教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摆事实,讲道理,让主管们认清了目前的严峻形势,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了方向性的认识。

来自上海的以为易教授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名言“真理是在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告诉主管们,市场每天都在变动,真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被掌握的,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把握市场动向,掌握真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相对应的价值。

三天的培训,出席率特别高,每个人听得都是激昂愤慨,恨不得立马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很幸运我参加了这次培训,对我来说,如沐甘露。工作、生活让我象钟点样摆动,思维就象停滞不前的溪水开始浑浊。听智者言,胜读十年书。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释疑解惑后的雀跃,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得完的呢?

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

人生再匆忙,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人生的路是由一段一段相加而成,一段走完,总是要停下来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脚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静下心给自己一点时间,读些好书,听些好课,然后整囊待发,才能走向另一站人生之路!

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以老人为例也得学会如何使用洗衣机、微波炉甚至是电脑,不然享受不了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终身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是榜样,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呢!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更有甚者认为只是“活到老学到老”还远远不够,比尔·盖茨就讲过一句话“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人生就像是一本连载小说,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只有不断的去学习,才能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人生。

世间有“知足者常乐”一说。而且大多数人都承认知足常乐是一种美德,的确这是一种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环境,知足常乐的道理也是如此。在物质生活上,知足者常乐,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有幸福。而在事业上、在学习上总是知足就会裹足不前,所以在学习上要知道精进才行。

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终身学习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知无涯学无境,永远不要停止你学习的脚步,让学习成就你的事业,也成就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