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20870600000035

第35章 唐瑛:当年拚却醉颜红(1)

(1910——?)

比我漂亮的人,

没有我聪明;

比我聪明的人,

又没有我漂亮。

——唐瑛

女人最要紧的漂亮,唐瑛有;女人该有的聪明,唐瑛也有。一般人,有她的漂亮,但没有她的聪明;有她的聪明,但没她的漂亮。既聪明又漂亮。唐瑛对自己是相当自信。

在20世纪30年代,唐瑛以其显赫的家世,以她不折不扣的名媛身份,以她既漂亮又聪明的形象,闪耀于大上海的交际圈。

名门富贵,长相甜美,内外兼修,多才多艺,唐瑛在上海与北平的陆小曼一起,构成当时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南唐北陆”现象。而她们同现舞台,一唱一和地飚戏,名花绽放,更成为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为上海美女,她比陆小美更洋气,更耀眼;作为后起之秀,她比陆小曼更自由自我,更大胆奔放;作为名媛,她比陆小曼更讲究,更有范儿。

传统与现代,都在唐瑛身上得到饱满的体现:既有中式美女的优雅端庄,又有西式美女的开放与自由,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言谈举止,坐立皆淑女。

名门兼才女,向来故事多。唐瑛与民国第一国舅宋子文的爱情故事,更让她的青春充满传奇色彩。

名媛的底子

唐瑛是三十年代旧上海的一柱沉香,让人回味无穷。她是上海名媛,与北平名媛陆小曼齐名,构成当时的“南唐北陆”现象,为人们津津乐道。

有一位当时的企业少东家写了一本《春申旧闻》的回忆录,提到唐瑛:

上海名媛以交际著称者,自唐瑛、陆小曼始。继之者为周叔苹、陈皓明……

唐瑛自己也有名言:“比我漂亮的人,没有我聪明;比我聪明的人,又没有我漂亮。”凭此,我们尽可想象她的自信和风采。

当时的大上海,繁华如梦,名流尽现,明星汇集,美女如云,唐瑛既非权贵,也非明星,凭什么在交际场脱颖而出?风光无限呢?

她非权贵显要,但也出身名流,她非明星歌女,但声名不逊她们。那么,她到底凭的是什么?我们很想知道。

据说,她出身名门,接受了完善的中西优良教育,能说会道,中英皆通;她天生丽质,身材苗条,嗓音甜美,她衣着前卫,人到之处,众目皆惊;她多才多艺,秀外慧中,擅长昆曲,嗓门一展,举座皆惊……

这样一位名媛美女兼才女,加上她及时的大胆张扬,自然惊起于上海滩。

那么,这样一位名媛,是如何造就的?

1910年,唐瑛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的西医之家。她的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获得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学生,留学德国。他是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唐乃安回国后,在北洋舰队做医生。后来,他自己在上海开了个私人诊所行医,专门给上海的豪门巨富看病,收入颇丰,不几年成为巨富。

唐瑛的妹妹唐薇红说:“我小时候,家里仅厨师就有四个:一个负责做西式甜点,一对扬州夫妻负责做中式点心,另外还有一个厨师做各系的大菜。”

生在这样的家庭,唐瑛自然从小生活优越,锦衣玉食,过着的典型的中西式结合的优质生活。在当时的中国,这种家庭是最进步也是最新式的一种家庭。唐瑛的父辈把西方先进的知识和生活方式带到自己的家中,直接受惠的自然是他的孩子们。

唐乃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子女的家教很重视。唐瑛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中式的传统文化教育,古典诗词,琴棋诗画等;西式的教育,英语、法语、钢琴等,广泛涉猎。

唐家信基督教,女人在家中地位高,唐瑛从小她就可以跟家里大人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接受和男生们一样的教育。所以,唐瑛的心里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她快乐自信地成长着。

而且,唐瑛从小喜欢热闹,爱在人群中展示自己的美貌和风采,她的虚荣得到满足,同时也得到锻炼,见识了不少大场面,见识了各色人,从小学会待人接物,察颜观色,言谈举止大方,礼貌得体。从小她就十分活跃,唱歌跳舞,唱曲和诗,等等,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她都是众人关注的宠儿。

从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圣玛利亚女校的前身)毕业时,唐瑛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美女。她天生丽质,口齿伶俐,声音甜美,中英文皆佳,而且她多才多艺,会唱昆曲,真正的名媛底子。

“南唐”小主

16岁时,唐瑛开始跟家人进入社交圈,学习社交礼仪。由于家世好,人长得漂亮,很快受到名流们关注,在名流们追捧下,很快名闻上海滩。

她有张照片,倚靠在一张低矮华贵的椅子上,身着短袖花旗袍,手持小折扇,头低歪着,眼神迷离,似乎寂寞又像惆怅。大家闺秀,风情万种。

这样一个女人,连女人看了都心动,更何况男人呢?

所以,唐瑛的出名不是没道理的。出身名门,年轻貌美,最主要因为她的名媛气质。名媛气质是什么呢?风姿绰绝,气质高雅;衣着高贵时尚,打扮入时;举止大方得体,生活方式和生活有品质;伶牙俐齿,聪明干练,优雅中带着洋气,洋气中透着聪明。加上她还能唱贵族戏曲——昆曲,咿咿呀呀,才子佳人,味道十足,举座皆惊,底下粉丝众多。不是戏子,但靠玩戏,名声盖过明星。真是十足的名媛范儿。

再看一张照片,她穿着一件中西合璧式的旗袍,翘着二郎腿,一手搭在膝上,另一只搭在这只手腕上,腰身略躬,低着眉,眼朝着前方,似看不看,风情无限。她穿着油黑程亮的中根小皮鞋,露着半载子白晰的小腿,时尚和风情尽显无遗。

这样一个有丰富内容的女子,谁看了不动心,更何况她又有才华和聪明呢?

唐瑛的才艺,主要表现在她对戏曲的领悟。她不仅懂戏,还会唱上几下,而且水平几乎超过票友,几达专业水准。过去,戏曲里头,昆曲最是有身份,高门大户请戏班子,唱的多是昆曲儿。京剧是后来由慈禧捧起来的。之前最吃香的莫过于昆曲。昆曲在戏曲中属于文人戏,所以被达官贵人重视,加之唱的内容多是才子佳人的文戏,所以更得风流文人雅士的追捧。过去,大宅门里的小姐公子们,在看戏的同时也喜欢玩几把,客串两下,过过票友的瘾,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乐趣。

唐瑛经常以“玩票”的形式登台演出,每次都大放异彩。她曾主演《少奶奶的扇子》,获满堂彩。当时有人曾写诗赞她: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交际扬中,觥筹交错,红颜飘醉,倾倒多少男人。舞姿翩翩,杨柳细腰,风姿卓绝,无限妩媚,羞煞月里嫦娥。咿呀一曲,桃花扇摇,面如满月,娇羞欲滴,无限风流……

如此女子,怎么不引来关注?如此多才之名媛,如何不声闻上海?很快,唐瑛成为上海交际圈的“宠儿”,风头无两。彼时,北平交际圈有陆小曼,所以有了“北陆南唐”一说。

有意思的是,这一北一南两个名媛,还是好朋友。陆小曼移居上海,这一朵姐妹花,更成为上海交际圈的“并蒂莲”,抢尽风头,名流们争相一睹其风采。

上海滩有名的百老汇等地的舞场,戏台,酒会等,都留下这对姐妹花的身影。尤其是她们她们一起“玩票”,更是时人争看的风景。她们各自分工,唐瑛扮男角,小曼扮女角,唐瑛走台步,小曼摇着折扇。两个人一唱一和,唱念坐打,浑身是戏。常使下面宾客以为是专业演员。每场下来,都获得满堂彩,两美女的脸上也感到无上风光。唐瑛当时17岁,比小曼小7岁,但她毫不怯场,一招一式,十分来劲,令小曼也连连夸赞。

1927年,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举行的妇女界慰劳剧艺大会上,唐瑛和陆小曼两人联袂演出了昆剧《拾画》、《叫画》,相得益彰,配合完美,演出大获成功,轰动上海滩。

1935年,唐瑛与《文汇报》的创刊董事方伯奋,沪江大学校长凌宪扬联袂,在卡尔大剧院演出《王宝钏》。唐瑛扮演王宝钏,方伯奋扮演王允,凌宪扬扮演薛平贵。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的说唱台词全用英语表达。这个创举既新鲜又有难度,但结果大获成功,轰动大上海。尤其是唐瑛那流利的牛津式英语唱腔,圆润甜美,台下掌声阵阵。有一次,英国王室访问上海,唐瑛受邀请参加接待的演出活动,她在台上表演了昆曲。演出十分成功,给英国王室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唐瑛成为上海各大报刊头版人物,风头甚至盖过英国王室和中国官方的人员。

从此,唐瑛的声名更盛,她的排场也更大,成为上海滩名副其实首屈一指的交际名媛,受关注程序毫不亚于当红明星。

民国交际花

有必要指出,这里所说的交际花,不是我们现在所指是歌舞场中充满风尘感的放荡女子。这里说的交际花,也不是指花天酒地生活的女明星们。这里所说的交际花,是活跃于上层或名流交际场合中的名媛才女,是指受过中西方先进教育思想自由开放的女子。

民国时的交际名媛,多指那些在交际场中活跃着的女子,她们有家世有身份,同时有才艺有修养。陆小曼和唐瑛,是当时典型的社交名媛。她们的风范和气质,集合了民国名媛的特点,所以她们能在当时脱颖而出,风光一时。

在唐瑛身上,有着典型的民国名媛风范,我们总结如下:

首先,出身名门,是名媛。或官宦之家,或巨贾富商。唐瑛就是出身巨富名医家庭,家底深厚,家学渊源。

其次,天生丽质。唐瑛天生是美人,面容姣好,身姿婀娜,顾盼生辉,引人无数。

第三,是受过严格并先进的教育,中西合璧。接受传统中国和西方两方面的淑女教育,文化和修养兼备,思想和个性自由开放,有诗书气质,有思想智慧。

第四,生活讲究,品质上层。她们生活优越,阔绰大方。有严格而有规律的生活,衣食住行、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都训练有素,十分讲究,生活精致,有档次,有品位,品质上层。她们从小接受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后来在社交场合能如鱼得水,倍受追捧。

第五,才华出众,多才多艺。既玩传统的琴棋诗画,玩戏票,也玩钢琴、跳舞,喝咖啡等西式情趣。

第六,爱好交际。出入于高档场所,与上流权贵和名流显贵周旋,是他们习惯的圈子,也是他们的爱好。唐瑛喜欢被人关注的眼神,喜欢张扬自己的美丽风采,喜欢被人追捧的感觉。她们活动在深宅大院,或者花园洋房,或者戏院舞厅,那是她们的舞台。

第七,能说会道,谈吐优雅,在社交场中如鱼得水。唐瑛口齿伶俐,中英文皆通,举止优雅又开放,在社交场合,她与名流显贵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口吐莲花,智慧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