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20870600000025

第25章 林徽因:展开像千辨的花朵(5)

不久,在文化部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又与吴晗发生冲突。她情绪激动,冲动地指着吴晗的鼻子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林徽因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本来身子都弱,加上尽情恶劣,林徽因夫妇都病倒了。梁思成去看邻房的妻子,夫妻二人对面相视,无言而泣……

或许因为伤心绝望,林徽因拒绝吃药,病情很快恶化。最终于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同仁医院。

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在新的强权面前,纵是名门出身,林徽因夫妇再无能力保护自己;纵是资深权威的高知学者,纵有多少科学的理由,也无能力保护北京的古城墙。作为文人学者的他们,在无道理可言的政治面前,终是软弱无力的。于是,一场文化浩劫,让北京的古牌楼古城墙灰飞烟灭……回望这段历史,想到当年的老北京风貌,无不令人摇头叹息,当然也会长久地忆念林徽因夫妇……

太太客厅

上世纪30年代,是林徽因夫妇最好的时光。名门兼高知,事业稳定,儿女双全,生活优越。已为人妇人母的少妇林徽因,美丽之外更增几分丰韵。

他们的家——北总布胡同3号,一个花木扶疏、环境优雅的四合院里,经常是高朋满座,往来无白丁。胡适、沈从文、金岳霖、费慰梅夫妇等,经常造访,他们品茗论诗,古今中外,高谈阔论,成为北平的一大景观。在抗战前夕,这些志趣相相投的知识分子,在暂时的安闲中,自发地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精英文化沙龙。由于林徽因是沙龙的女主人,也是灵魂人物,因此这个沙龙被冠以“太太客厅”的美誉。

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回忆说:“从‘九一八’事变(1931年)之后到‘七七事变’(1937年)之前,我们全家在北总部胡同3号住了六年,这是我们家生活相对稳定富裕的一段时间,是夹在两场大风雨中的一个短暂的阶段……这是母亲一生中最好的时期。”

此时的她,正是三十余岁的年纪,褪去少女的稚气,添了女人的温柔和丰韵。既有女人的温婉,又有知识女性的知性干练。她生活幸福,精力旺盛,光彩照人,正是人生最饱满的时期。她的浑身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对于自己的美,她也很有自知,也善于欣赏。她喜欢拍照,是自我欣赏,也作为生活情趣。今天,看她这个时期的照片,抱着幼儿,充满母爱;与家人合影,尽享天伦之乐;骑马归来,英姿飒爽,时尚前卫;一个人在花前或窗前读书或思考,充满才女智慧魅力……

林徽因夫妇本来名门出身,加之又是文化精英,自然来往他们家里的,都是精英知识分子。胡适、徐志摩、金岳霖、李健吾、沈从文、费正清费慰梅夫妇、萧乾……都是她家的常客。他们很乐于走进这个家,不仅因为他们的家庭和文化背景相似,志趣相投,更由于这里有一位美丽而智慧的女主人——林徽因。

林徽因夫妇也乐于接待这些文化人。她自小见惯了各种形式的文化聚会,这对她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所以以女主人的身分招待他们自是轻车熟路。

尽管来的人多是男人,而且都是学贯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林徽因一点都不犯怵,一来因为这些都是她夫妇二人的朋友,二来自己与这些男人相比,毫不逊色。他们说什么话题,自己不仅能听懂,而且还能插进去,参与交流讨论。

作为沙龙的东道主,或者说主持人,林徽因不仅负责招待朋友们,而且经常与他们侃侃而谈,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大放光芒,令在场的男士们瞠目结舌,啧啧称叹,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群下。

林徽因不仅天生美丽,而且天生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她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别人很难插得上嘴。加上她学贯中西,有丰富的知识,说话时很善于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而且干净利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就更令人只有倾听的份儿了。

她健谈,但听她的话,绝不给人冗长啰嗦感,当然更不是那种话痨“三八”婆。她的滔滔不绝和口若悬河里,可见她的天赋,她的才思,她的思想和智慧。

她的话里,很少家长里短的琐碎无聊,总是充满知识和智慧之美。比如一个话题,她可以从文学说到哲学和美学,从建筑说到历史和艺术,从绘画谈到自然和个性……一套接着一套,妙语连珠,往往语惊四座。她总能把话题引向深入,引起大家进一步的讨论思考。这是多么聪明的沙龙女主人啊,谁不愿意下次再来呢?

林徽因美丽的容颜,优雅的姿态,开阔而敏锐的思路,丰富的知识,深刻的认识,口吐莲花般的玲珑表达,甚至常常是中英文结合,令人惊叹,这分明是在听她歌唱。听者插不进话也不想插话,只想这么饶有兴味地听下去……

这样精英男士,本来情趣高雅,此情此景,他们乐于欣赏,以此为享受。他们才不肯打断她呢!他们愿意静静地欣赏,甘愿做她的陪衬。这就是林徽因的魅力。

此刻,家是她的,舞台也是她的,男人们都成了她的俘虏,她被这些别的女人只有心向往之的男士精英们包围着,宠爱着——她成为沙龙的灵魂,也成为当时北平最美的女人,最美的风景。于是,林徽因很自然成为这个文化沙龙的核心人物,沙龙被称为“太太客厅”。

曾参加沙龙活动的费正清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她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

作家作家萧乾曾回忆1933年11月的一个周六下午作客“太太客厅”时写道:

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萧乾先生在绝笔《才女林徽因》)

沈从文则说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

有时想,林徽因如此出众,她的丈夫梁思成,会不会显得相形见绌?或者,作为丈夫,妻子在家里在外人面前成了主角,自己会不会难堪?做林徽因的丈夫,想来是不好当的。

大概,梁思成也有过不舒服,据说夫妻俩也吵架,中英文结合,但他往往不是妻子的对手,总是先偃旗息鼓下去。偶尔,他也会笑着顶妻子一句:“你说起话来谁还能插得进去呢……”

但他终归是欣赏妻子的,当然以有这样的妻子为自豪。因为他深爱她,因为她忠于他。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忠诚,相濡以沫。梁思成丝毫不介意妻子在公众面前风头盖过自己。他出身名门,当然不需要自我宣传;他个性敦厚,不善言辞,为人低调。他与其他男人一样,只愿意欣赏妻子。

梁思成用自己的聪明和方式,爱着妻子。他是自信的,自信妻子对自己的爱;他也知道,妻子美丽智慧,自然容易引来“桃花”。徐志摩和金岳霖对妻子的爱,他怎么不知道呢?但他知道妻子是传统而守贞的女人,所以对她是放心的,所以他怎么当众出风头,他丝毫不介意。再说,上他家来的,都是他们夫妻真诚相交信得过的朋友。他们是文化精英,又是君子。他们明白,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只可欣赏不可亵玩焉。所以,大家都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是他们最让我们佩服的所在。

我想,妻子被这么多男人围绕并欣赏,作为丈夫,梁思成一定也十分受用,内心的虚荣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吧。

当然,他自己也很享受有这样的妻子,在别人面前,他总说:“我那迷人的妻子……”。比如,在四川李庄时,林徽因卧病期间,仍保持求知的热情,她大量阅读典籍,研究汉代历史。梁思成对此十分欣赏,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她一提起汉代人,简直像在谈论隔壁家要好的朋友!这不打紧,她把他们的习惯、服装、建筑甚至性情都牵连成一线。若按现在的速度做下去,她迟早会成为汉朝研究的专家。

字里行间满是对妻子的欣赏。

今天,当说到林徽因,人们欣赏的,不只是她的美貌和才华,更有她对男人的那种吸引力。林徽因一生,都在吸引着名色男人。小时候,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少女时,他是梁启超一眼盯上的未来儿媳;在伦敦,她是让大才子徐志摩一见倾心穷追不舍的女人;已为人妇,她是哲学家金岳霖一生相恋一生为她单身的女人;在交际场中,她是才女更是征服无数精英男人的女神……

这些男人们,甘愿为她服务,做她身边的配角:父亲甘愿收起威严,做她“天才女儿的朋友”;梁启超目光不离处心积虑精心设计,终于让她做成自己的儿媳;梁思成一生待她如公主,形影相随,温柔照顾她一生;徐志摩为她离婚弃子,一生追随,直到为她在空中粉身碎骨;金岳霖为她默默恋一生,终身不娶……

他们众星捧月一般的“拱卫”着林徽因,为她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他们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林徽因,在他们面前,也更加眼波灵转,光彩照人。

林徽因像一位天使,虽然在人间只是倏然一现,但她的美丽已经照亮人间。她已经走远,但似乎从未离开。她那灿然的微笑,早已融入不灭的历史长空,久久地照着人间——今天的北总布胡同,总有一些人徘徊瞻顾,追寻着“太太客厅”的风流雅事……

女人的仇敌

林徽因有家世有才有貌有爱情有家庭有儿女有事业,活得太完美,太炫人,冠盖群芳,一般才女尚且难望其项背,更何况一般女子了。只有叹息的份儿。

妒忌是女人的天性。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往往更容易招来女人的妒忌。再加上她的率真和心直口快,不仅容易得罪人,也总是被引起女人的仇视。

对于她的美,男士们会毫不吝惜地赞美,女人们心里即使认同,再难把赞美说出口;对于她的率真个性和心直口快,欣赏的会说是真性情,难得可爱,但对于妒忌她的女人,这些都成了刺伤人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