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与私募共赢:总经理PE融资读本
20824600000007

第7章 如何走好PE融资之路(1)

想要“战无不胜”,就要“知己知彼”。企业要走好PE融资之路,需要了解自己、了解PE投资流程。

PE融资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企业决定通过PE融资来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之后,企业家们要关注以下几项,充分做好PE融资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发展目标

关于企业应该有怎样的发展目标这个问题,企业家只要搞清楚以下两个问题即可,第一个问题是“干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干”。

具体来讲,企业家们必须明确自己的企业将来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采取哪些步骤、哪些方法。

这两个问题也是PE投资基金经理人(以下简称基金经理人)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企业家,首先,你的目标必须是可实现的,并有能让基金经理人确信你的目标能够实现的理由。不是每一个基金经理人对每一个行业都谙熟于胸,如何劝说他们将资金投给你,让他们认为你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你的做法是可行的,这就是你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其次,你要充满自信,用严谨的逻辑性明确告诉他们,你的公司需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有多少把握能过实现这个目标。

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没有可操作的举措、不置可否的将来、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这些不确定性,会使你的PE之路异常艰难。如果你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将来要达到什么状态、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做,那又怎么能让基金经理人把大量资金交给你呢?

二、挖掘自身优势

做好企业的“波特五力分析”以及SWOT分析,清楚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及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较,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准确定位你的企业所在的行业,清楚认识所处行业的特征,以及行业发展态势。

还需要考虑的是,你的企业是否具备可以预期的高成长性。这个问题可以从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商业模式、是否具备竞争壁垒、是否具备优秀的管理团队等多方面来考察。

你的企业如果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那么更能引起基金经理人的兴趣。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PE投资基金所投资的行业也经常会发生变化。不过,即使PE投资基金的投资偏好发生变化,那些受国家禁止发展的领域和限制发展的行业也是不会获得PE投资机会的。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也是企业需要提前做好的工作。进行PE融资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大都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极少是股份有限公司。这要求它们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最起码应该具备“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对于“三会”来说,公司应该分别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如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范围,“三会”的召集程序及决议程序等内容。

四、做好融资计划

第一,安排融资时间。

企业一般从开始接洽PE投资机构,到获得资金,一般需要3~6个月的时间。如果是需要资金救急的话,大部分PE投资机构在时间上是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

第二,预计融资额度。

企业家们要清楚地意识到,你换得资金的代价是出让一定的企业股权。因此你们心里要有一个预估:获得多少资金,出让多少股权。至于具体的融资额和股权份额就只能通过谈判来解决了。

企业在决定融资额度等问题时,还要考虑是采用一次性融资还是分阶段融资的问题。如果是后者,那每次间隔多久?这些问题都将决定你的股权将会被稀释到什么程度,是否会使你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

第三,明确融资的用途。

简单地说,就是在企业得到资金后,明确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比如,是用于改进技术、扩大产能,还是扩张市场,实现横向或纵向的收购兼并?同时还要计划好使用资金后取得什么效果。

PE投资基金也非常关心这些问题。企业的每一次融资都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为了融资而融资,而是为了解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大事”,或者为了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而寻求PE投资基金的支持。

第四,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上述几项主要工作需要做好准备以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企业是否已就私募计划与其他股东达成一致意见?在私募的整个过程中,由谁来负责具体工作,是老总亲自上阵?还是交给财务总监?抑或是聘请专业融资顾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融资前做好准备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思想准备与操作准备,才能轻松应对接下来在PE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PE融资的大致流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家们应该了解PE投资基金进行投资的大致过程,以及每一个阶段的重点,这样才能将PE融资顺利推进下去。

一、寻找和筛选项目

对于VC投资基金来说,可以通过主动联系企业、向企业上门递送商业计划书、通过他人推介、通过专业的中介机构推荐等多种途径来寻找好的项目。对于主要做PE项目甚至Pre-IPO项目的PE投资基金来说,能走到这一步的企业基本都是人尽皆知的,所以只能通过和其他机构争夺好的项目了。

以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如果你是已经小有规模、小有名气的企业,基本上就不需要主动上门拜访PE投资基金了,他们会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到你的。但对尚处在发展初期“默默无闻”的企业来说,主动联络PE投资基金就显得很有必要。

无论通过什么方式,一旦PE投资基金对某一个企业感兴趣,那么接下来的就是PE投资基金到企业中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了,也就是对企业商业计划书上的内容或者企业家自己谈到的主要问题做进一步的核实。到企业现场做调研是PE投资基金了解企业的最有效、最佳的方法。

二、签订投资意向书(协议条款清单)

如果现场走访调研之后,PE投资机构觉得比较满意,项目就算通过了初审阶段。接下来就是围绕投融资的核心问题进行首轮谈判,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投资意向书中可能会出现的核心条款,主要包括:投资额、企业出让股权比例、对企业的业绩要求和退出安排等。只有双方在这些核心问题上达成一致后,才有可能进入下一轮的具体磋商。在这个过程中,PE投资基金还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现场考察。

在对核心问题达成一致后,双方会签订投资意向书,或者签订协议条款清单(Term Sheet)。无论是哪一种,它们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就是PE投资机构在对拟投资的企业有了初步的投资意向后,与企业做出的一些原则性的约定,以及未来签订正式投资协议时需要明确的主要条款。

在PE投资机构进行现场考察时,会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财务状况,当然也可能会涉及一些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选择和PE投资机构签订一份保密协议。

三、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简称DD),也叫作审慎性调查,就是PE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的一系列调查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深入了解企业经营、财务和法律方面的情况,尽量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投资风险。业内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尽调”。

尽职调查可由PE投资机构自己执行,也可以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来执行,如由律师事务所做法律方面的调查,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方面的调查。各中介机构在调查完后,会将调查报告提交给PE投资机构。具体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加以介绍。

四、谈判和交易设计阶段

企业在通过尽职调查后,就会进入投资协议的细节谈判阶段。谈判主要围绕交易价格与交易结构,是一个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这一阶段,PE投资基金(投资方)和企业(被投资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尽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谈判阶段的双方是博弈对手,谈判成功后的双方又会成为合作伙伴。所以,双方都要在坚持原则和妥协让步两个方面达到一种平衡。平衡的关键在于保证双方都存在获利的可能性,如果只允许一方获利,而另一方受损的话,谈判是很难成功的。

五、签署正式协议

当双方就全部细节问题达成共识后,就可以委托律师起草各项法律文件,并签订正式的投资协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