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游戏中的理财学
20824500000012

第12章 了解你的每一只鸟:如果你不了解我,就请离我远点(4)

如果在确保投入这些险种后还有剩余资金,还可以尝试一些收益率更高的保险项目,当然这些险种的风险也高,而且所保障的项目也更多是一种象征。这些险种其实和股票已经没多大区别了,在这里我也就不再赘述。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向谁买保险的问题。其实准确地来说,这就是向哪一个保险业务员买保险的问题,因为就公司层面而言,中国内地知名的保险公司用一只手基本上就能数过来了,它们的实力都比较雄厚,而且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有开展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不会有破产之虞的,最坏的情况下都会由国家出手承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辨别一个业务员是否站在你的保险需求角度上为你提供保险产品。大家都知道,保险业务员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于销售提成,而风险越高的理财型保险产品,业务员提成的比率就越高。而且急功近利的业务员的首要出发点是让客户签单,所以他一定会放大和缩小一些信息,以达到让客户下单的目的。这实际上也为我们做出选择提供了一个窗口。

比如说,一款保险产品在保费的缴纳期限、保障成本、免责条款等方面一定有很多关键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参保户相当重要,如果业务员对很多细节闭口不谈,或者含糊其辞,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将他“过”掉了。再比如说,关于分红收益的问题,只要是投资,就一定会遵循一个铁律:高风险,高收益。如果业务员不断地口头保证一款保险产品一定能达到很高的年收益率,或者把本来具有强烈寿险需求的客户往高收益的理财险种上引导,此时你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投保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一定要慎之又慎。在进行相关操作之前,到各大保险公司的网站上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解和比较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除了上面所讲到的保险能够抵御风险和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障外,保险还具有不属于债务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资产锁定功能。也就是说,即便你欠下一屁股债,你的房子和车子都可能被拿去抵债,但保险理赔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由于某些人寿保险的高稳定性,还能进行抵押贷款,以备不时之需。

这就是保险,其收益率不算高,但它具有攻守兼备的腾挪能力,既能抵御风险,又能产生收益。它就像绿皮猪的城堡,不是吗?

99%的人都不懂得利用银行去理财

有人愿意充当援军的时候,为什么要拒绝呢?

在小鸟家族中,有一类颇特别的成员,它们是整个家族中唯一有亲生姐妹的小鸟,它们也是唯一没有特殊技能却威力惊人的小鸟,它们还是唯一可以单挑一群绿皮猪的小鸟。它们就是虹羽——红火的兄弟,一群体积庞大的“海归”豪侠。

少时离家,出外游学,回到故乡后,记忆中的鸟语花香已被阵阵猪嚎和血腥味代替,一望无际的森林被一座座不知道来自何方的丑陋城堡分割得支离破碎。最让虹羽痛心的是,族人正在与这些城堡的主人展开惨烈的生死搏杀,就连美丽而娇弱的红火妹妹也投入了战斗,要知道,以前这些小姐妹连一只虫子都不敢碰,它们只喝树叶上最干净的那一滴水,它们只以山间的野果和鲜花为食,其纯洁让任何鸟儿心灵澄澈,忘掉世间一切烦忧。如今,它们美丽依旧,却不得不让圣洁的身体成为进攻的武器,血花四溅,容颜尽毁。还有什么事比世间的至美遭到毁灭性的摧残更让人伤心呢?

虹羽与所有的鸟儿一样愤怒,而多年在外讨生活的游历经验使它们的愤怒更加气势磅礴。它们的力量让所有的绿皮猪心惊胆战,即便绿皮猪们戴上了统一配发的安全帽。因为,在虹羽面前,玻璃、木板、混凝土块都只是片片“浮云”。

这个长期游离在小鸟们话题之外的族群开始用行动宣示它们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它们!没错,是任何人!

小鸟们对虹羽这支生力军的回归大感兴奋和感动,认为这是天降神兵。但它们不知道,虹羽们从未真正离开过这片土地,只是它们的体形和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在低空的兄弟姐妹,所以它们不得不以高空为家,默默地俯视着这一片生养它们的家园。它们对于家园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但它们迟迟没有出手,因为绿皮猪并没有办法偷走它们的蛋,所以它们的直接利益并不会遭受损失。而且,它们一旦出手,就意味着要以命相搏,整个小鸟界的安危与族群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让它们犹豫再三,直到看见自己的同胞姐妹们——红火——快要全部牺牲了,虹羽们才下定决心出山,搞定那些绿皮“杂碎”。出山就意味着死亡,而且是大量的死亡!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在我们的理财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群数量庞大而且看起来无所不能的“虹羽”,它们最明白我们的财务状况,它们对市场形势有着最为精确的感知,它们对财富数字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根据这些特征,我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谜底,对了,它们就是银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人对于理财的认识仅仅就是储蓄,银行也就顺其自然成了人们最熟悉的理财伙伴。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你还把银行理财理解为只有储蓄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但遗憾的是,也许人们对储蓄和银行之间的对应观念太过深厚,以至于现在99%的人都不知道可以利用储蓄之外的银行工具来进行理财。要投资保险,人们会去找专门的保险公司;要投资基金,人们会去找专门的基金公司;要投资股票,人们想都不想,就会去找证券公司,唯独忘了身边还有这样一群真正的理财“大鸟”。

说起来,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消费者身上。虽然我国的银行掌握着堪称天量的现金流和最为完整的微观与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就像虹羽们一样过着富足而安逸的生活,不涉及有一定风险并且需要付出较多精力的个人理财业务。

道理很简单,在中国这个投融资渠道都不那么畅通的国度,各大银行只是跷着二郎腿,等储户把钱存进来,然后再按部就班地把钱贷出去,顺便小小地动一下脑筋,整一些小额管理、密码重置等庞杂的收费项目,就可以过上极为滋润的生活。要知道,银行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它既不是政府单位,又不是吃财政的事业单位,银行存在如此大的吸引力,自然应该归功于其简单而稳定的赢利模式。

然而,社会对于财富的欲望是不可遏制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个人理财的需求日益高涨,这种需求和银行机构单一的理财模式出现了很大的不对称,因此各种金融理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国家出于安全和稳定管理的考虑,让这些机构无一例外都和银行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股票开户、结算、基金托管等都在银行的眼皮底下进行,而且很多机构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资金,然后再进行投资,以谋取高额收益。很明显,银行不能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坐视它们一步步地将自己挤出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银行不能容忍别人吃肉,自己仅仅喝一点儿汤。2004年,我国银行有了第一款针对个人的理财产品,正式宣告银行理财产品登上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