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20823800000010

第10章 情绪管理的心理操纵术:控人先控己(2)

有一天,农夫和他的驴子行走在田间土路上。突然,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废弃的枯井里。农夫想尽办法要救出驴子,但是都不可行。驴子在井下不停地、痛苦地嚎叫,农夫只好叹了一口气,请村民来帮他埋了那头驴,免得它受苦。

村民们拿着铲子开始将土铲进枯井里,驴子终于明白他们想要将自己埋了。在第一铲土铲到井中后,驴子停止了哀嚎。农夫觉得很好奇,便探出头往井下观望。他看到了让人称奇的一幕:每一铲子抛进井里的泥土落到驴子的背上时,驴子都会抖抖身子,把泥土从背上抖落,然后站到泥土上面。

就这样,驴子一次次将人们铲到井里的泥土抖落到地上,然后站到土上面,没用多长时间,驴子就到了井口,最后全然不顾惊愕地看着它的人们,撒蹄子就跑了。就像这头驴子一样,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也难免会掉入“枯井”之中,随时有可能为各种各样的“陷阱”所吞噬,为泥土所掩埋。

可如果此时我们不是任由泥沙铺在自己身上,而是顺势将泥沙抖落到一边,这样泥沙就不会成为害死我们的刽子手,而是我们逃脱出去的垫脚石。这一现象与心理学上的“蓝伯格定律”非常相似。蓝伯格定律说的是:压力人人都有,但是只有在能承受它的人那里才能转变为动力。

所以,学会合理减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的心理课程之一。深呼吸法是减压良药。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让自己尽量忽略外界的声音,然后慢慢地将气呼出,这样就可以很快地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当我们感觉事情杂乱无章、找不出头绪而导致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个知心好友出来聊一聊,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朋友帮你理一理头绪,说不定就很有收获。

如果你现在不想把自己的压力说给别人听,那么将你内心的压力用写日记的方式写出来吧。写完了之后,要对自己说:“写出来就是过去了,不要再想了。”这样就能把你自己从压力中释放出来。

前段时间,北京地铁站里出现了一个巨型沙袋,专门供压力大的人们发泄情绪用。当你所承受的压力是来自比你地位高的人,你无法当面发泄你的内心情绪时,将沙袋想象成那个给你压力的人狠狠地“痛打”一顿,也许就能消除自己内心的压力。

在城市里,KTV练歌房越来越多,人们不只因为应酬、娱乐、聚会而去唱歌,还有很多是想要抒发内心的愤懑而去唱歌的。科学证明,音乐可以缓解内心的焦躁,人们可以借助高歌一曲将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出来,这样就能缓解压力。

静坐冥想也可以舒缓你的压力。静坐时要注意姿势,端坐在床上或沙发等地方,眼睛微闭,上身挺直,两肩自然下垂,舌头要轻轻地抵住上颚,全身放松。我们可以在静坐时,随着有规律的呼吸进行冥想,这样可使我们内心宁静、神智清明。

晚上回家泡个热水澡也是一个放松心情的方法。洗个热水澡可以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放松全身的肌肉,缓解人们的疲劳,减轻人们的压力。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受够了每天的工作重压,那么在节假日出门稍稍地旅游一番是一个缓解压力的好方法。比如爬山、在郊外享受一顿野餐、看看大海等等,亲近大自然可以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一种敬畏之感,面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我们就会感到自身的渺小,从而觉得自己的那些压力都如同浮云一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虽说压力可以转化成动力,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压力都可以转化成动力。就像蓝伯格定律所说的那样,压力转化成动力的条件是压力要在人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压力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那么压力就还是压力,永远不可能变成动力。所以说,我们要学会缓解压力,将压力调节到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样我们才能把压力都变成向前迈进的动力!

压力在心理学上是指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共同反应所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的过程。压力,也被视为一种由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造成的反应。这种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缓解,同时也需要身边的人对受压者进行安慰,让其内心得到适当的放松。

愤怒效应:不当的愤怒会摧毁自己

情绪管理的心理操纵术:控人先控己

有个男人,他老婆在生孩子时因难产死了。因为没有其他亲戚可以照顾小孩子,他只得每天缩短下地干活的时间回家照顾小孩。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家的狗每天都帮他守着小孩,他确认狗的忠诚后,便放心地把小孩留在家,自己下地干活去了。

有一天,男人有急事进了城,到了晚上才回来。刚进院子里,男人就看到自家的狗嘴上都是血,他冲进房间里,却找不到小孩。男人以为这狗因为饥饿把小孩子吃掉了,于是愤怒地随手抄起一根棍子把狗活活打死了。

这时,小孩子的大哭声开始传了出来,男人顺着哭声在床下找到了孩子,同时还发现床边有一条被咬成两段的毒蛇。原来在男人出门时,有一条蛇想要攻击小孩,那只狗便把蛇咬死了。

听到男人回来的声音时,狗跑进院子里想要主人夸奖它一番,却没想到会被打死。当男人明白事情的真相时,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了。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这是因为男人因愤怒而失去了理智,这就是典型的“愤怒效应”。

心理学上所说的愤怒效应,是指人们因愤怒而丧失理智,导致忽略了最基本的判断力和核查事实的步骤,以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愤怒时智商是最低的,这时候所作出的判断有90%是错误的。

许多在狱中的囚犯都很后悔当初犯下的错误,他们被审讯时常常会说的一个句子是:“当时我就是被愤怒冲昏了头,如果当时……”所以说,不当的愤怒不但会摧毁自己,也会摧毁他人。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防止因愤怒而引发不良后果。

一天,美国总统林肯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时,陆军部长斯坦顿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发生了什么事?说来听听,说不定我能帮你出出主意。”林肯对斯坦顿说。听了林肯的话,斯坦顿将心中的不满说了出来:“您知道吗?今天有一位少将竟然用无礼的语气指责我,那简直是对我赤裸裸的侮辱!”林肯并没有像别人那样,为了安慰他而附和他,一起痛骂那名少将。相反,他让斯坦顿写一封信回敬那名少将。“你可以在信中好好地发泄一番,让他也尝尝被无辜指责的滋味。”林肯道。“您说得对,我要在信中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说完就开始写信。写完信后,斯坦顿拿给林肯看。林肯看完后说道:“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就是这样,要好好地教训那个小子一顿。”说完就把信扔到了正在燃烧的壁炉里。斯坦顿看到自己写的信被烧掉了,忙责问林肯:“您让我写信去教训那个小子,您怎么又把信给烧了呢?”林肯淡淡地回答道:“难道你不觉得你在写完这封信后已经不再生气了吗?如果你还没有消气,那就再写一封吧。”听了林肯的话,斯坦顿茅塞顿开,恭敬地向林肯敬了个军礼便离开了。

愤怒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情绪,它会干扰你的思绪,给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林肯总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以牙还牙”不是上策,我们需要想办法消除心中的愤怒或者将愤怒转化成一种积极力量。

亨利?福特曾经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他一直想去一家高级餐厅吃饭,但由于每个月的薪水少得可怜,所以他只能在下班的路上往餐厅里面看上一眼,告诉自己下个月发了工资一定要来这里犒劳自己一顿。

一次,福特下定决心,拿着刚刚发下来的薪水来到了这家餐厅。他在座位上待了好长时间都不见一个服务员来招待自己。最后,一个服务员很不情愿地走到他桌前,丢给他一份菜单。

当福特打开菜单时,服务员轻蔑地对他说:“你应该看价格那部分,菜色那部分你就不用考虑了。”福特抬起头看到了服务员脸上不耐烦的表情,心中十分生气。但是他再一想,自己本就没有多少钱,何必把自己的辛苦钱花在昂贵的大餐上呢?最后,福特只点了一个汉堡。

从此以后,福特以此激励自己,发誓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最终,他从一名普通的修车工人变成了著名的汽车大王。

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愤怒失控时,往往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古罗马人习惯随身携带一种饮器,当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时,就将它打碎以纾解愤怒。日本人会在公司中放置上司的泥塑,下班后让下属敲打以发泄不满。在遇到愤怒的事时,如果把愤怒压在心底,不发泄出来,就可能会造成长期积郁,给身心带来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对696名男女进行了长达12年的实验观察。结果证明,对伴侣太过容忍的人大多会出现酗酒、失眠、身体健康程度下降的症状,而能够及时发泄心中愤怒的人则身体状况良好。美国心理学家由此认为,长期的忍耐会打破身体内的生理平衡,严重者还会降低自身对于疾病的抵抗力,缩短自身寿命。

如果人们学会以小流量的方式将心中的怒气及时释放出来,则既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也不会对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将愤怒转化成能量释放出来,缓解精神压力。对他人倾诉同样可以释放心中的愤怒。当你面对他人莫名其妙的指责时,可以换到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这会让你怒气全消。在你要发火之前,先在心中默数60下,你会发现心中的怒火没有刚才那么强烈了。

人生苦短,任何事都要想开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快快乐乐地生活。

“愤怒”是指人们较为强烈的生气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愤怒的人,他们轻则把自己长时间埋在这种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重则将这种愤怒传导给其他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说,这是一种极具毁灭力量的情绪。但同时,它也是当事人最无力的表现,因为愤怒并不能让事情得到哪怕一丝好的转变。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绪的产生,盛怒时多想想失去理智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从而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发怒。

情绪效应:抑制坏情绪,培养好情绪

一天清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正向一座城市走去。智者想了想,便上前询问死神:“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说:“我要到前面的那个城市里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实在是太残忍了。”

死神回答道:“这毕竟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样做。”听完这句话,智者告别死神,抢在死神到达之前赶到那座城市。他在城中边跑边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大家小心,死神将带走100个人。”

第二天早上,智者在城外又遇到了死神,他生气地质问死神道:“昨天你说你要从这座城市里带走100个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静地回答道:“我从不会超额完成工作,我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我昨天只带走了100个人。另外那900个人是被恐惧和焦虑带走的。”

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恐惧和焦虑发挥的作用与死神一样,它会威胁我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这就是“情绪效应”的毁灭力量。情绪效应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情感效应”。所谓的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甚至影响自己一连串的做法和行为。早在数千年前,就有许多心理学家研究情绪效应的作用。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经把同出于一只母羊的两只小羊放养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只小羊跟随羊群在草丰水足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另一只小羊十分可怜,在圈养它的地方拴着一条狼,小羊每天都在饿狼虎视眈眈的眼神中度过。那只被圈养的小羊在极度恐慌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最后因恐惧而死去。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也做过关于情绪的实验,他收集了人们在悲伤、愤恨、生情绪管理的心理操纵术:控人先控己气和心态平和等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水”并对此进行实验。其结果证明,人在心态平和时呼出的“气水”经沉淀后是清澈无杂质的;悲伤时呼出的“气水”是白色的;愤恨时呼出的“气水”是蛋白色的;而生气时呼出的“气水”经沉淀后是紫色的。

艾尔玛将“生气水”注射到小白鼠身体里,短短几分钟之后,小白鼠死了。

由此实验,艾尔玛分析出:当人生气时间达到10分钟或超过10分钟时,会消耗人体的大量精力,相当于参加了一场3000米的赛跑;生气时,人体的分泌物十分复杂,比任何情绪都更具毒性。

以上几个实验证明:恐惧、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可以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说,学会抑制坏情绪、培养好情绪是很必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时,难免会影响身边的朋友和伙伴,当更多的人都处于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中时,很容易就会造成更加恐怖的后果。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叫做吸血蝙蝠。它们的身体极小,依靠吸取动物的血液而生存。吸血蝙蝠是野马的天敌,它们在攻击野马时,常常依附在其大腿上,用尖锐的牙齿刺开一个小口来吸血。野马受到吸血蝙蝠的攻击后开始疯狂地奔跑,却总是无法摆脱吸血蝙蝠的攻击。最后,大部分野马都在暴怒中无可奈何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