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从一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典藏
208225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上述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大会最后选出了195名中央委员和124名候补中央委员。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被排斥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之外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

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

会议回顾

1.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重大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败,从而为结束这场运动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九一三事件”后,随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材料陆续发出,并传达到基层,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批林整风运动。人们普遍感到路线斗争的不可知,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文革”的信仰和狂热逐渐冷淡下来,它动摇了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基本理论的看法,大家开始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根据毛泽东的决策,周恩来因势利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了对极“左”思潮的批判,并以此为基础,对各地区、各部门的一系列工作进行调整和整顿。自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我国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际环境方面,1971至1973年,我国在外交领域打开了新局面,逐步摆脱了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和长期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威胁的局面。我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中美会谈、中日建交,以及一系列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为开展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获取更广阔的国际政治空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央对战争的看法也发生变化,曾提出,要推迟战争的时间,使国家建设得更好一点。毛泽东也对实现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愿望。

但是,毛泽东虽然从林彪事件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对批判极“左”思潮给予了支持,可他并没有意识到“文化大革命”全局性的错误。随着批判极“左”思潮的深入,越来越多地触及“文化大革命”本身,这超出了毛泽东允许的范围。他在一次与中央政治局成员的谈话时,认为林彪不是极左而是极右,说:“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从而改变了批林的正确方向,这使得江青集团更加有恃无恐地批判极右和反击右倾翻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十大仓促、草率地召开了。

2.大会提出的引领中国的新思想及论述

(1)肯定九大路线

十大过程中,周恩来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该报告是由张春桥、姚文元等主持起草的。报告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把“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认定为“客观规律”,预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等,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

报告分三个部分:关于九大路线;关于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胜利;关于形势和任务。报告继续肯定了九大路线,肯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政策,肯定了“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还会出现10次、20次、30次。

(2)对于党章的修订

十大的第二项议程是王洪文向大会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在全场1200多名代表的注视下,宣读了由张春桥、姚文元和他自己负责起草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九大党章的继续,十大党章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和九大党章并无区别。十大党章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些调整,条文部分改得不多。总纲中只取消了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值得指出的是,十大党章在“左”倾错误方面的新发展,主要是充实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经验的内容,把“批判修正主义列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长期任务”,片面提出“反潮流”原则,要求党员要具有反潮流的精神等:

我们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十次大的路线斗争的胜利,积累了战胜“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全党是十分宝贵的。毛主席说:“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我们全党同志都要十分注意路线问题,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实现。

3.十大的历史意义

十大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肯定和继承了“九大”的错误,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虽然江青集团的骨干分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一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毕竟反映了党内健康力量的增强。

会议小插曲

1.十大为何提前召开

按照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十大应该在1974年召开。但是由于突发林彪事件,九大通过的关于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党章亟待修改;九届一中全会也只选举林彪一人为党的副主席,林彪一死,导致中共中央一位副主席也没有;而且,在21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有7人属林彪集团的,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成员都急需调整;另外,林彪事件也需要由党代会作出正式结论。因而,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提前召开十大。

2.毛泽东目送代表离场

十大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闭幕。闭幕式结束后,代表们都纷纷起立,面向主席台不停地鼓掌,大家都想看着无比崇敬的毛主席离场。但此时的毛泽东因年迈体衰竟然一时无法站立。为了避免大家猜测,不让全国人民担心,在一旁的周恩来见状,立即向大会宣布:“请代表们先走,主席目送大家退场。”在他的劝说下,代表们才依依不舍地一步一回头地陆续离场。

3.王洪文读《刘盆子传》

十大前,王洪文到上海调研,对市委写作组负责人朱永嘉说,毛主席让他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古文他读不懂,要朱永嘉给他讲讲。朱永嘉是复旦大学教师,对古代史,尤其是明史非常熟。朱永嘉读完《刘盆子传》后,与徐景贤商量怎么讲。徐景贤出主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翻译古文,用白话文详细讲解一遍,其他什么话也不说。王洪文的政治嗅觉很灵,也很有心机,听完不动声色,只是随便问了问写作组的工作,别的话一句也没说。毛泽东让王洪文读《刘盆子传》,大有用意。西汉末年,放牛娃出身的刘盆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15岁时摸彩摸到皇帝的宝座。当了皇帝,仍与一帮放牛娃玩在一起。王洪文的经历与刘盆子相似,显然,毛泽东是借刘盆子提醒王洪文,按刘盆子的资历、能力和社会地位,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只是侥幸依仗了刘氏宗室。也是暗中告诫王洪文,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不学习,结果也会像刘盆子一样,最后狼狈地卷起铺盖走人。

卡片式记忆

1.“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亦称林彪事件,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叛国,途中机毁人亡的事件,又称“林彪叛逃事件”。它是自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引发毛泽东和林彪关系恶化后,1971年9月13日前后发生的事件。1971年9月13日0时32分,林彪、叶群、林立果、刘沛丰及机组人员共9人所乘飞机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9月18日,中央及时将林彪叛逃事件向高级干部通报。

9月29日发出通知:中央已命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离职反省,彻底交代。10月3日,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军委办公会议,由叶剑英主持。同时,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由10人组成的中央专案组,彻底审查林彪反革命集团问题。“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全面着手处理中国经济,使得中国经济在“文革”时期得到恢复发展。

2.邓小平复出

“九一三事件”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解放”工作,使一大批被关押、被迫害、被打倒的党、政、军领导干部,获得平反昭雪和恢复领导工作。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毛泽东终于下决心起用邓小平,同意恢复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3年4月12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盛大宴会,热烈欢迎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一行。在6年前被打倒的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出席晚宴,特别引人注目,中外来宾都深感惊讶。邓小平重新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海外媒体关注和评论的“热点”。许多国家的新闻记者直奔邮电局,向全世界传播这件重大新闻:“邓小平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