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20634600000453

第453章 踏破贺兰山缺(3)

刘锜没有耽误,他派自己的统制官雷仲率兵北上,去郾城救援岳飞。他们的行动已经足够快速了,可是路途以及这场大雨阻碍了他们,当杨再兴拼死一战时,他们还在路上。

另一支是岳家军前军统制张宪率领的宋军。

张宪驻军在颍昌,郾城在颍昌府的东南端,而小商桥就在两者之间。他距离岳飞的帅帐是最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再兴以生命为代价所争取的时间就是留给他的!

张宪在暴雨中疯狂赶路,当天夜里就赶到了战场,于次日凌晨向金军发起攻击。这是一次血腥的报复,岳家军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在张宪的手里,而所谓的精锐就是岳飞的亲兵背嵬军,他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和杨再兴一样。

十二万金军在泥泞的小商河区域被击溃,张宪衔尾疾追,追过小商河,追过临颍县,再追击三十余里,才收兵回来。

回来后收拾战场,寻找到杨再兴的尸体。火化后发现里面有铁箭头两升……

这时是七月十四日的上午了,宋军在哀悼杨再兴。另一边刚刚逃脱危险的金兀术突然间心情大好。他发现自己的脑子不仅健全,还会急转弯。

谁说一定要擒杀岳飞才会让利益最大化?

比如现在这样,如果真的杀了岳飞的话,这些宋军不仅不会崩溃,反而会疯了一样复仇。那时玉石俱焚两败俱伤,金军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而他的脑子拐了个弯之后,突然间异想天成,觉得如果把岳飞比作一座城的话,那么攻城不能,可以围城打援;如果援兵太强打不下来的话,可以围魏救赵!

联系实际,就是突袭岳飞的大本营郾城,哪怕不得手,也会造成各路宋军向岳飞靠拢。这时突然杀向之前岳家军所占领的那些城池,各个击破的话,是不是机会大好成功在望呢?

这个想法让金兀术兴奋了起来,他再也不想耽误哪怕一分钟的时间。于是他当天就跑向了他认为最适合击破的那个城市。

颍昌府。

根据之前的战报,颍昌驻军是张宪所部,而张宪刚刚还带着全部主力在小商桥和他玩命,这时颍昌必定是空的。以十二万……不,就算十万吧,这样的重兵攻城,如果每个金兵围着城墙站好,一起用脚踹过去,城墙也会倒吧?

这么想没错吧,应该没错吧,肯定没错吧?错了。

实在是太悲催了!金兀术站在颍昌城下,发现自己居然错了。他怎么会错呢,他的脑子是很健全的啊,前面的推理多么正确、多有逻辑,不可能出错啊?

可他怎么就没想到既然刘锜能派援军、张宪能去救援、他能集结重兵重炮打岳飞的司令部,其他的岳家军怎么可能还在原地不动呢?

全局因为张俊、王德的撤军而动荡,岳飞迅速收缩战线,此前冲在最前方的王贵一部在张宪率军救郾城时,已经回到了颍昌城内。

这时城内有王贵、董先、姚政、胡清、冯赛等知名战将,率领着三万岳家军,并且阵中有赢官人岳云!

风云跌宕的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第四次北伐的焦点集中在了七月十四日的颍昌府。对比之前的几次战役,你会发现这次战斗的意义比以往都重大。

它是独一无二的。

在张俊、王德撤军前,金军要多方向防守,谈不到重点针对岳家军;张王撤退之后,事发突然,两次郾城之战、小商河之战、临颍之战,这些战斗不管过程怎样,结局如何,都是一个性质——岳军防守,全力以赴保证帅帐的安全。

双方投入的军队数量,战斗的地理位置更决定了这些战斗只是局部的,只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而颍昌之战截然不同。首先双方第一次成建制对抗。尽管岳家军一方仍然存在着岳飞不在本阵、精锐背嵬军四处分散等种种不利因素,但毕竟背依坚城,人数三万。这是开战以来绝无仅有的。

之后要注意的是颍昌府的地理位置。

它的背后就是宋朝旧都开封城,两者之间并没有州府级城市,这决定了它既是岳家军收复旧都占据河南的最后一块跳板,也是金国方面保住河南一地的最后防线。

它是双方的天王山,谁也输不起。

至少金兀术是输不起的,他豁出去了,带来了能找到的全部兵力。其中步兵数量不详,骑兵最少三万,出战的万夫长有六人,他的女婿上将军夏金吾也在阵中,可以说这是河南境内的全部家当。

岳家军一方稍显惨淡。

兵力虽然达到三万,可细化一下实在没法乐观。岳飞所部十二军,颍昌府里共有五军,分别是中军、踏白军、游奕军、选锋军、背嵬军。其中中军主力远在西京河南府,选锋军主力在其统制官李道的率领下正赶往颍昌,背嵬、游奕两军的主力在张宪的手里,踏白军全军都在,可惜他们是侦察兵。

作为全军精锐的背嵬军只有八百骑。

当天辰时岳家军出城迎战。城防由董先、胡清率领踏白军负责,主将王贵带着中军、游奕军两部主力亲自出战,背嵬军全都交给了岳云。

决战决胜由赢官人承担。

八百骑背嵬军冲向十余万金军,这仿佛蜉蝣撼大树,片叶阻长江,双方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可就是这样,岳云居然冲破了金军的防线,深深地扎进了对方的本阵里。阵势动荡,女真人有十万余军力,居然没法压制他,这支不足千人的骑兵部队杀进杀出,予取予夺。

这让女真人震惊。一天之前他们还承受过杨再兴的冲击,以那人的勇力也不免葬身乱军,全体覆灭。这个岳云怎么能随心所欲,难道他远远强过了杨再兴不成?当然不是,这时的岳云没有在决战前的六天里经历两次生死搏杀,没有身受几十处战伤巡视防区,他与郾城第一战时的杨再兴相似,都纵横于汪洋一样不见边际的金军大阵中而锋芒毕露。

更何况他身后带着的部队与杨再兴截然不同。

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这是各个时代里军队的传奇。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玄甲骑也不过才一千人左右,却能定鼎国内立威突厥,铸就天可汗的威名,到宋代时背嵬军以更少的建制面对更加庞大的异族军队,任务是必须取胜。

岳飞曾派人传令于长子:“不胜,先斩汝!”

岳云自辰时出战,过巳时,四个小时内出入敌阵数十回合,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身中战伤百余处,胜负未分,而身后有些乱了。

他的背后是主将王贵。这是岳家军第三号实权人物,为中军统制官。这人的胆略是有的,在北伐中能冲在张宪的前方,远离本部收复遥远的西京洛阳,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此人在坚守信念上却稍显不足,这在不久之后造成了灾难性的悲剧。生死攸关之时,他却想到了后退。

背后是颍昌城,回城防守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时刻,充满热血的岳云来到他身旁,要求他决战到底,北伐已成孤军之势,尺寸之退必致溃堤之恨!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贵老于战场,立即明白了眼前的形势。过了河的卒子怎么可以退,只要能耗掉对面的金军,哪怕把颍昌城的岳家军都拼光,都是值得的。

一切为了开封城,为了北伐攻势的继续。

战局重新胶着,这时不只是岳家军陷于困境,金军一方的压力更大。以绝对占优势的兵力全军参战,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不仅居于下风,连都元帅的女婿上将军夏金吾也在战阵中被岳云斩杀,这让人震惊,更让人愤怒。四太子殿下已经爆炸了,国恨家仇统统都有,金兀术没有任何理由再一次撤退。那么就用人命继续去填,他不信搅肉机一样的战场会让人多的那一方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