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20634600000426

第426章 金归秦桧(3)

可是,赵构仿佛嗅出了点什么,这个年轻人不像从前了,经历过生死危机之后,他的生存能力进化了,再也没有谁能从他这里轻易得到信任。

他清醒地记得,当初为什么让秦桧当副宰相,是因为这人说自己能带来和平,而写出去的信一直还没有回音。光是这一点,就让他握紧相印,不肯交出去。

慢慢的,官场传出了小道消息,说前首相吕颐浩要官复原职了。秦桧一听就急了,他脑子里瞬间反应出问题所在,他的价值不足以让皇帝动心。也是,求和信发出去了,完颜昌居然一点回音都没有,这让谁都受不了。

秦桧一不做二不休,许下了更大的承诺。他公开声称,他有二策,能“耸动天下”。官场中的八卦之火顿时熊熊燃烧,大家聚成堆问他:“你想出什么招了?”

秦桧摇头,说了也没用,现在没有首相,政府机构的功能被冻结,什么事也做不了,说了也是白说。

众人心领神会,各自散开,秦副宰相这是待价而沽,以这两条计策换首相位置呢……好主意,好算盘。

不久之后,吕颐浩上任,重当首相,秦桧还是下属。

首相梦碎了,秦桧却表现得很兴奋,他似乎由衷地为吕颐浩高兴。吕前辈是平叛功臣,是定鼎南宋、陪着皇帝上山下海的人,得到什么样的荣誉都是应该的。

他甚至提议,给吕颐浩更高的荣誉。

荣誉来自职务,他要让吕颐浩成为宋朝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宰相,去前线独揽军事大权,全权负责宋朝的安危。也就是说,让吕首相兼并枢密院。而他自己呢,窝在后方的小朝廷里,每天处理数不胜数、烦不胜烦、没完没了的小事务,为吕首相当好后勤。

此论一出,朝野欢悦。秦桧真是太贤良、太善良、太体贴了。这样的分工明明跟“男主外女主内”一样,把自己降低到这种程度,着实难能可贵!

赵构也很欣慰,他的宰相换了十多个了,哪怕关系最好的黄潜善、汪伯彦都没处到这份儿上。秦桧真是为公忘私、多么实诚的一个人啊!

赵构下令批准,原话是:“……颐浩整治军旅,桧处理庶务,如文种、范蠡之分职。”这个比喻很恰当,文、范两人辅佐越王勾践复仇夺地、称霸中原,正和这时宋朝的处境、理想相似。

最高兴的人还是吕颐浩。这位首相大人是一个敢和暴怒状态下的御营卫士对峙,动不动就拔刀子互砍,把陪赵构坐船逃亡当做旅游的牛人,哪有耐心天天坐在屋子里处理杂务。去前线和军人待在一起,保家卫国、定策安邦,这才是他该做的事。

于是,吕首相热血沸腾地出发了。

秦副宰相目送他走远之后,宣布成立一个叫“修政局”的小衙门。从此之后,不论大事小情都交送新单位,由局子里的人作决定。

而进这个局的唯一条件是听局长秦桧的。久经战乱,正处于清算思维状态中的南宋官场瞬间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秦桧搞的这个修政局,和蔡京当年的讲议司一样,换汤不换药,都是要独揽大权。

揽权很正常,可秦桧的吃相太难看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就想跟蔡相公比较。蔡京经历了二十多年磨难,和皇帝志趣相投,才一步步爬了上去,搞讲议司操控全局。

你秦桧才回来不到一年,凭什么一人独大?

官场集体愤怒,一边抵制,说“宰相事无不统,何以局为”;一边派人去长江边通知吕颐浩,说他被秦桧骗了。

吕颐浩一听,非常兴奋,这人不拒绝任何挑战,抽个时间回到临安,就把事办成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秦桧嘛,他才没心情因为这个人而陷进文山会海里。他推荐了一个非常善于内战的大人物,由这个人去搞定秦桧。

朱胜非。

这位前宰相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把苗傅、刘正彦玩死,他的政治斗争技巧堪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由他担任副宰相,同等权力下,秦桧注定会被摁得死死的。

事实也是这样,秦桧慌了,他决定实施那两条“耸动天下”的奇策,由它来挽回一切。这两条奇策的原文很啰唆,简单归纳,其实是一条,也就是“南人自南,北人自北”的延伸。

秦桧主张,原本是长江以南的人就一直住在江南算了,别再想着什么回归中原,没你们什么事;原来是北方的人,比如原河东、河北、河南、江淮地区的人,逃到江南的,都要回到北方去,也就是回到金国人的治理范围内,当一个合格的奴才。

这样,金国就会满意,战争才会平息,宋朝才能稳定。

这些公布之后,的确耸动天下了,秦桧的名声比之前的范宗尹还要响亮。范宗尹只是搞官场清算,去掉某些人的特权福利而已;秦桧是要把已经逃出来的人再送回异族人的虎口里去!

群情激愤,恨不得活吞了他。

只有赵构保持沉默,不是他没神经,而是他在等消息。秦桧为了加大政治筹码,再一次派人给完颜昌送信。赵构要等到回音,看是什么结果再作决定。

等了很久,石沉大海,啥回复也没有。直到这时,赵构才真的怒了,公开斥责道:“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

难道让本皇帝也回北方去当战俘奴才吗?

至此,秦桧终于绝望了。皇帝这样对他,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飘走了。在随后的处理决定上,他见识了赵构在政治上的残暴性。

年轻的赵构真的进化了,他是一个敢于对官场下手的人,这几年里,宰相们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换,就是一个体现,谁也别想在他的朝廷里掌握实权。这时,他对秦桧的处理决定更是旗帜鲜明。他把秦桧的官职一降到底,并且在朝堂的显眼地段挂出了一纸告示——

秦桧,永不复用。

这等于彻底地、终身地剥夺了秦桧的政治权力。秦桧失败了,不管他负担着多么沉重的历史重任,以什么样的神奇姿态穿越重重关隘,闪亮回归,在这一刻,都被画上了休止符。

这是怎么搞的?传说中,秦相和高宗是一对不离不弃、同进同退,任何时刻都保持着伟大友谊的好同志啊,高宗怎么会这样绝情?

这个原因,我考虑了很久。某天,我灵机一动,终于猜到了。这两人的关系,乃至他们各自的心灵变化,都可以用“婚姻”来比喻。

经历过婚姻的人都知道,男女之间的关系总是会变化的,一个男人在婚前事业有成、相貌英俊,追求他的女人很多,于是,他高高在上,在与妻子的关系里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如果他婚后还想这样,就不大可能了。如果女方的事业也成功了,哪怕是在他的帮助下成功的,那么,她在婚姻中的地位也会随之改变。退一步说,她没有事业,只是个家庭妇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摆到与丈夫平等的地位上。

总之,一切都在变化中。这时,在赵构眼里,秦桧只是一条任他呼来唤去的狗,觉得可用,扔块骨头;觉得讨厌,一脚踢开。

这是开始,可别想着永远这样。

回头说一下这次秦桧倒台的具体原因。仔细分析有两点。一个是由他本身素质决定的。这时,他的骗术还很初级,属于集中精力只骗一时的阶段。

无论是面对赵构,还是面对吕颐浩,他都摆出了一副可爱的模样,一边做着大公无私的事,一边搞小动作。不幸的是,官场是个菜市场,有什么交易,谁和谁干了什么,大家一目了然。

于是乎,秦桧悲剧了。当大家都知道了他的面目、他的手段之后,他还怎么玩呢?所以,这时的他只是个初级骗子,让人一时上当,之后却被人一脚踢倒。

初级的、没根基、没力量的小骗子。

后来就不同了。秦相也会进化,他东山再起之后,进化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他会摆明着骗,大摇大摆地骗,带着强大理念、让世人受骗之后还在琢磨要不要报以欢呼地去骗!

一切都在变化中。

这也是秦桧这一次失败的另一个原因。相比之下,这个比上一个还要致命。他回归之后迅速和宋朝上层达成一致,写信给完颜昌寻求和平。可是一连两封信,啥回音也没有,这和他的原计划大不相同,甚至是他之前不可想象的!

秦桧最乐观的估计是,一个因为特殊政治需要被金国放回来的囚徒,此人对女真人和汉人的利益同等重要;最恶劣的分析是,一个出卖了自己的人格,甚至因为在北方受到严重摧残,导致心理变态,回到汉人区域之后,仍旧无法克制为施暴者忠心服务的受虐狂。

他绝对没办法杀看守,夺船只,千里冲关夺隘,回归宋朝。

所以,他和金国必有前约,他写信给完颜昌,绝对不应该收获沉默。偏偏是金国方面出了问题,让他在宋朝方面搞得像空手套白狼一样,没品没信誉,换谁都会开除他。

可以想象,当秦桧灰溜溜地走出南宋朝廷时,他心里的羞耻难堪远远没有纳闷多,他实在想不通,金国到底出什么事了,还是信使全死在半路上了,让亲爱的、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完颜昌没有收到“和平的橄榄枝”?

他的确是想不到,这时,金国的上层乱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