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人不是过客
2057100000014

第14章 穆公时代 (4)

双方在韩原展开对决。晋惠公率领几辆精锐战车,开足马力向秦穆公的战车奔去。穆公也不示弱,驱车上前迎住,双方展开厮杀。

战不多时,穆公就只有招架之功,没了还手之势。韩简、庆郑等人驱车将秦穆公的战车团团围住,长戟与长戟撞在一处,战车与战车不停地交错。

交战中,穆公一个不留神,身中一戟,好在身上的皮甲厚,才不至于血溅沙场。穆公战车左支右挡,疲于应付,形势岌岌可危。在这最紧要的关头,晋惠公的战车却突然陷入泥潭,四匹可爱的郑国小马惊慌失措,方寸大乱,浑然不顾驰手的驱使。

晋惠公受惊之下连忙呼救,韩简只顾围攻秦穆公,根本听不到召唤,于是晋惠公又呼庆郑。

庆郑闻讯调转车头向晋惠公赶来,脸上还带着微笑,晋惠公危难之中看到庆郑的笑脸,心里暖洋洋的。晋惠公心道,庆郑虽然平时说话不配合,关键时候却能派上用场。

庆郑来到晋惠公车旁,却不下车,只说了几句非常“感人”的话:“你固执己见,不听人言,不信卜卦,自取其辱,何必再逃!”说完后,庆郑来了一个华丽且优雅的转身,翩然而去,留下晋惠公傻愣在泥潭里。

晋惠公还想从泥潭里挣扎出来,战场上却风云突变。三百多勇士突然朝战场奔来,从他们的服装和武器可知他们并不是正规部队。围攻秦穆公的晋国战车被他们打退,陷入泥潭的晋惠公也被他们活捉。晋军群龙无首,很快就溃不成军。

战场形势突变,连秦穆公都始料未及。事后,他与三百勇士攀谈起来,才知道他们是来自岐山下的农夫。

原来,多年前穆公走失了一匹好马。他非常心疼,于是派人追查。

官府查来查去,最后发现是岐山下的一群农夫把马抓去煮着吃了。控制住这群农夫后,官府请示穆公该如何处置。考虑到农夫们平日里辛苦劳作、积极纳粮的出色表现,穆公起了恻隐之心,不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派人送去美酒,还说上等马肉需配美酒下肚,不然会伤到身体。

农夫们无不感激穆公的厚德。此次他们远随秦军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助秦军扭转战局,正是投桃报李之举。

助人者,人恒助之。战争有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晋军输得出乎意料,但晋惠公又怪不得别人,谁让他既不注意细节,又不如秦穆公善于争取民心呢?

8. 夷吾获生

韩原之战以秦国的胜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战争落幕的时候,晋国人上演了感人的一幕。

秦国士兵押解着晋惠公向西行去,晋国一帮大臣却披头散发地跟在囚车后面,泪水沾满了他们的脸,神色中流露出无限悲伤。他们声泪俱下,不停地恳求秦穆公释放他们的君主。他们并不是俘虏,却自愿跟随秦军。

这一幕给秦穆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晋惠公对外邦如何耍诈,他手下确实有一帮铁杆支持者。这样的人是不可轻视的,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轻视的。

在晋臣的哭声中,秦穆公忽然想起了一个在晋国流传甚广的故事。话说晋惠公回国就任那年,他的外公狐突回到曲沃,忽然见到了已故的太子申生。

申生活着的时候,狐突曾经辅助过他。申生对狐突道:“夷吾无礼,我已经请示过上天,准备把晋国送给秦国。作为交换,秦国将祭祀我。”

狐突觉得申生说得有点过分,回道:“我听说,神灵不会享受他族的贡品,百姓也不会祭祀别国的神灵,你说得有些不靠谱吧!晋国的老百姓又惹着谁了?不该让他们遭受不当的惩罚。你还是重新考虑一下吧!”

申生道:“好的,我回去后再和上天商量一下。你等我七天,七天后到新城西边找我,有一个巫人将为我传话。”

七天后,狐突在约定的地方找到了巫人,得到的答复是:“上天答应我惩罚有罪的人,那个人将在韩原遭遇失败!”

韩原,便是今日秦晋大战的韩原;惩罚,便是今日之秦胜晋;那人,自然是被俘的晋惠公。这个故事被晋国官方定义为“妖梦”。

想到这里,秦穆公灵机一动,派人对晋臣道:“你们这群人没完没了哭什么啊?寡人之所以将你们的国君带走,是因为妖梦应验了,不然怎么敢呢?你们放心吧,我不会为难你们的国君。”晋臣闻言,跪地稽首道:“秦君头顶皇天,脚踏后土,连皇天后土都为您服务,我们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秦穆公劝退了晋臣,押着晋惠公继续向秦都赶去。在路上,秦穆公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晋惠公。在他的设想中,秦国将迎来有史以来最隆重和神圣的仪式,秦国的威武之师将押解着晋惠公接受雍城内所有老百姓的欢呼。

之后,晋惠公将作为牺牲献给西畤的白帝。世上最伟大的功业,莫过于以强邻的国君来祭祀本国的神灵了。

秦穆公陶醉在胜利的气氛中,踌躇满志地回到雍城。穆姬听说晋惠公被俘,悲痛万分。尽管晋惠公数次得罪秦国,还伤害她本人的感情,但她仍然不愿看到他与夫君兵戎相见。

男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她不懂,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她不懂,但她却知道夫君和弟弟无论如何不该以你死我活收场,祖国与夫国之间无论如何不应该形同水火。于是这个女人选择用最悲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穆姬带着两对儿女登上堆满薪柴的高台准备自焚。她神色悲戚,目光中投射出从容与坚定。

穆公行到王城时,碰上穆姬派来的使臣。使臣的行头与凯旋的气氛极不相配,只见他头上不戴冠,头发高高束起,身穿黑色的丧衣。

这哪是在迎接凯旋之师,分明是在报丧。

使者传达了穆姬的话:“上天无情,秦晋没能玉帛互赠,而是兵戎相见。如果晋君白天被押进秦都,我就晚上自焚,如果晚上被押进秦都,我就早晨自焚。进与不进,唯君是裁!焚与不焚,妾自有安排!”

穆公顿时愣住,喜悦之情一扫而光。回想起不久前晋臣的眼泪,穆公心有所感,找来群臣商量,众臣大多建议将晋惠公押回都城。

穆公幽幽地说道:“俘虏晋君本来能让我们满载而归,但回去后又要死人,那还有什么用呢?晋臣的悲哭令人心动,天地的约束也不得不防。如果不考虑晋人的悲伤情绪,我们只会增加他们的愤怒,况且我又答应了天地。愤怒的敌国是可怕的,欺骗天地是不祥的。我们还是把晋君放回去吧。”

公子絷道:“还是杀掉晋君比较好,这个人回去后必定会再次生祸。晋国有他的支持者,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公孙支道:“还是放了好。我们让晋国拿太子当人质,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媾和条件。晋是大国,现在实力还很雄厚,杀死他们的国君不是明智之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削弱它。”

穆公认同了公孙支的建议,将晋惠公囚禁在了王城。

没过几天,周天子的使者也到了,先是祝贺秦军取得胜利,然后话锋一转说出了真实来意:“看在周晋同姓的面子上,请饶夷吾一条命吧。”

秦国一直是周王的忠实支持者,这个面子一定要给。于是秦穆公对外公布了不杀晋君的消息,并改善了晋惠公的生活条件。

作为一个俘虏,晋惠公竟然享受到了高档住所和当时最精美的饮食。吃饱喝足之后,晋惠公开始按照秦国的要求做事,一同被俘的大臣郤乞带着晋惠公的口谕返回晋国。

晋惠公在口谕中安排了一个人掌控晋国当前局势。这个人就是在智慧、口才、执政能力和忠诚度四大方面都久经考验的吕甥。晋惠公深知在此非常时期,只有吕甥可以依靠。

晋国的前途将会怎样呢?

9. 吕甥的作为

吕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晋惠公把晋国的命运交到了他的手里。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此时的晋国到了真正的存亡之秋,军队的失败和国君的被俘对军民士气都是致命的打击。

秦国还没有开出条件,但不用想,晋国会被大放血,而且只能全盘接受,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然而吕甥还是从沉重的现实中看到了一丝希望——晋国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人心没有散。在举国悲愤中,没有人推脱责任,没有人趁火打劫。

人心未死,一切还有得救。说到底,晋国毕竟还是个新兴的国家,充满了朝气,一次失利并不能将其彻底击垮。

吕甥勇敢地担负起眼前的重任,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将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段来拯救晋国。

在吕甥授意下,郤乞以晋惠公的名义将国库里的财物散发给了晋国民众,民众对晋惠公的怨恨减轻了许多。随后郤乞、吕甥两人又联手召开了一次发布会。

当着晋国民众的面,郤乞神情凝重,用沉郁的语气说道:“国君让我把财物分发给诸位,诸位也已经收到了。国君还说:‘即便寡人能够返回晋国,也已经是辱没祖先和社稷的人了。寡人对不起诸位,请通过占卜立太子圉为君吧。’”说到这里,郤乞声音颤抖,泪水夺眶而出。

围观的民众也纷纷落泪,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场面甚是感人。

吕甥又道:“国君诚感有愧于诸位,许以‘作爰田’报答。”随后逐条诵读了“作爰田”条款。

简单来说,就是取消井田制,人人能分得土地,三年一易田,以赋代助。众人听得精神振奋,失败的阴霾被一扫而光。读毕,吕甥又高声道:“国君在外做了俘虏,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反而关心诸位的生计,天下还有比这还大的恩惠吗?我们将怎样报答国君?”

众人知道吕甥要提出要求了,随即问道:“那该怎么做呢?”

吕甥道:“努力生产,多积财物,竭尽全力辅助太子。各诸侯国得知我们有了新的君主,群臣和睦,兵甲胜于往昔,喜欢我们的就会鼓励我们,不喜欢我们的也会害怕我们。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渡过难关。”

众人闻言,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赞同吕甥的提议。吕甥又趁热打铁,以晋惠公的名义推出了“作州兵”的方案。

作州兵建立在作爰田的基础上。既然大家都有了土地的使用权,那么打仗的事情也就人人有份了。每两千五百家组成一州,州长官称州长,平时领导大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率领大家前线杀敌,可见州是军民一体的行政单位。

国家多难之际,改革的阻力要小得多。平日里那些反对派和保守派都销声匿迹,谁也不敢在这个紧要关头说三道四。“作爰田”与“作州兵”两项制度顺利地推行下去。

料理完国内事务后,吕甥又赶往王城与秦国谈判。

会谈刚开始,秦穆公就想给吕甥来一个下马威。秦穆公是话中设套的高手,问道:“晋国现在和睦吗?”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吕甥若说和睦,穆公紧接着就会反问:“为何和睦还会吃了败仗,丢了君主?”如果吕甥说不和睦,便正中穆公下怀,当时就得在他面前矮下一头。

可是对机智的吕甥来说,这根本算不得难题。

吕甥先道:“不和。”

穆公面有得色,接着问:“怎么讲?”

吕甥又道:“小人为国君被俘深感耻辱,为阵亡的亲人痛哭流涕,他们甘愿将积攒多年的财物交给国家,不辞辛苦地修造甲兵,紧密团结在太子圉周围,只求复仇,他们说:‘只要能报仇,我们甘愿低声下气地恳求齐国和楚国发兵帮助。’君子则不然。他们感念秦国的恩德,甘愿以死来报答。君子和小人观点不同,没少争论,所以说晋国不和。”

穆公一计不成,又设另一个套,问道:“你们晋国人觉得国君能平安回国吗?”

吕甥顺着上一问题的思路,很快就给出了回答:“小人们忧心忡忡,认为国君回不了国了。但君子却不担忧,认为一定能回国。小人们说:‘我们数次坑秦,秦国岂能放回国君。’君子们说:‘我们已经知罪,秦国一定会放回国君。’惩罚不忠的行为,放回服罪的人,这才是最明智的恩惠和最威严的惩罚。如此,服罪的人会感念恩德,不忠的人也会畏惧惩罚。经过韩原一战,秦国本可以称霸。但如果废掉晋国旧君,又不立新君,恩德就会变成怨恨,这不应该是秦国采取的方法。”

穆公的称霸梦想被一语道破,也就卸下防卫,认可了吕甥的说法。

虽然如此,在随后的谈判中,秦国还是狮子大开口,要求晋国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并将晋国河东、河西地区的两大块土地划给秦国。

吕甥答应了秦国的条件。晋惠公得以返回晋国。

回到晋国后,晋惠公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晋国民众并没有抛弃他,还希望他继续留在君位上。坏消息是北方的狄族趁着晋国国难当头,夺走了大片土地。

然而晋惠公既不顾好消息,也不顾坏消息,却先干起了另外一件事。